购物车
我的足迹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讨材料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讨材料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目标与美好生活这一社会主要任务密切相 关,两者在相互影响、相互构建中向前演进。高校辅导员对美好生活的认 识、体验以及评价,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关乎大学生的成长 与成才。因此,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 感为切入点,可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必要的价值方向和精神动力。 一、满足高校辅导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心理需要的现实意义 1.获得感指引成长目标。高校辅导员的获得感是在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和日常事务管理过程中,一种不断发展的正向心理感受,是一种满足、幸福、积 极向上的情绪体验。高校辅导员的获得感是在日常工作实践中由每一份获得而引起 的满足感,满足高校辅导员的获得感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动力之一。通过不断 增强高校辅导员的获得感,可以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和育人质量。高校辅导 员在分析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准确定位职业目标,规划调整职业生涯,不断提升 自身的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能够增强自身的获得感。大部分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 不计回报、不吝付出,旨在做好青年的引路人。同时,他们在工作中可以实现双线 晋升,不断增强其获得感,提升其职业自信心,进而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2.幸福感构建人文关怀。高校辅导员的幸福感来源于自身工作中的角 色满足和认同,是其内在悦纳的一种心理感受。高校辅导员的幸福感表现在 追求师生关系的融洽感、工作目标的实现感、家长的认同感和社会的信任感 等方面。高校辅导员的幸福感直接关系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成效,在幸福感 的激励下,高校辅导员可以保持不竭的工作动力以及平和的工作心态,促进 高等教育育人目标的最终实现。关注高校辅导员的幸福感,对于维护高校辅 导员心理健康、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3.安全感彰显育人氛围。高校辅导员的安全感是高校辅导员在从事意识 形态教育及学生管理等过程中的一种能动感受,是一种对稳定及安全的内外 部环境的一种心理渴求。安全感是爱、尊重等其他心理需求的基础。只有在 拥有足够多安全感的基础上,人们才能与他人建立充满信任且和谐的人际关 系。外界提供的和谐氛围可以满足高校辅导员内心的安全感,群体间友好、 共情、相互支撑,能够使他们在困惑时得到充分的理解与支持。高校辅导员 队伍要形成团队协作的育人氛围,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大思政工作体系。 二、高校辅导员实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制约因素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衡量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标准,是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方向。要增强高校辅导员的获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就要全面深入了解和把握影响其实现的制约因素。 1.角色自我发展冲突导致获得感匮乏。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高校辅导 员工作的“变量”与“增量”并存。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难度也在不断增加,从而引 发个人获得感缺失、角色定位模糊等问题。高校辅导员所担任的角色复合性较 高,他们同时承担着教师与管理人员的双重角色,而一个承担着复杂角色功能 的职业角色必然容易产生角色内部冲突。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出现在高校各种教 育和管理的场域,他们要不断满足不同群体的诉求,在这一过程中要频繁转换 角色,与此同时,他们的时间又经常被压缩,这就使得高校辅导员在工作状态 中充满了忙碌、疲倦和冲突感。高校辅导员的内部角色冲突会影响高校辅导员 对职业的认可度,使得他们难以体会到职业自豪感,更谈不上实现工作获得感。 2.工作时间边界模糊导致幸福感缺失。高校辅导员工作边界的模糊 性、学生需求的多元性以及线上线下的交互性使得高校辅导员工作缺乏“聚 焦”。很多人将高校辅导员工作描述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将高校辅 导员看作是“信息发布员、救火队员和高级保姆”。在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中 普遍存在一种常态化、隐性的要求,即,他们不仅要无条件接纳,还要善于 处理各种时间边界模糊的问题。学生工作无小事,从入职开始,高校辅导员 手机都要保持24小时开机,保证有信号,确保随时随地能被联系到。这使得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生活与家庭生活的边界越来越难以区分,他们工作渗入了 家庭生活中。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不断地冲破各自的时间边界,弱化了高校 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界限间的心理屏障,使他们出现了幸福感缺失的现象。 3.职业身份认同缺乏导致安全感不足。新时代发展要求高校辅导员既要组 织好、实施好、指导好传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事务管理工作,又要能够因 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挑 战不可谓不大。高校辅导员责任边界不清,工作职责被弱化为各种纯粹的日常 事务,如学风建设被简化为学生挂科率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