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人民法院诉源治理工作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人民法院诉源治理工作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代表县人民法院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诉源治理工 作情况,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我 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成为诉讼大国”。加强诉源治理,将矛盾纠纷化解端口前 移,对于降低群众解决纠纷成本、促进基层法治建设、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等方面 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近年来,县人民法院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将非诉讼 纠纷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的指示要求,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 经验”,全面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格局,准确把握人民法院在诉源治理工作中 的定位、职能和使命,突出抓好对接、分流、指导、督促、确认五个关键环节,构 建了“1+4+24”涉诉矛盾系统共治工作机制,有效提升基层矛盾纠纷的预防和化解能 力,将起诉到法院的矛盾纠纷零成本的“返流”到源头化解,切实提升诉源治理的靶向 性、实效性。去年以来,共“返”源案件12403件,成功化解6231件,诉前调解分流率 达70%。矛盾纠纷“返”源化解,既为当事人节约了诉讼费用,又缓解法院案件增长的 压力,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实现了双赢多赢共赢目标。辖区万人民商事案件起 诉率保持全省低位、全市最低,被市中院表彰为“诉源治理减立量工程”先进集体,相 关工作经验多次被法治日报、人民法院报、新华日报等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报道。 (一)主动对接“开源”,汇聚源头共治合力 主动与辖区矛调中心、镇区街道、村居社区、网格及专业调解组织进行对接,构 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一是打通对接分流渠道。围绕诉前调解“分得出、有 人接、调得了”目标,成立非诉矛盾纠纷调处对接中心,主动与县矛盾纠纷调处 中心(以下简称县矛调中心)、镇区街道、村居网格和专业化调解组织对接,形 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矛盾纠纷非诉多元化解体系。在县委政法委的支持推动 下,连续两年召开全县行业性专业性调处机构会议,积极推进辖区多元解纷工作 规范化、制度化。积极争取人大、政协支持,打造“1+4”人大代表诉源治理工作机 制,常态化派驻人大代表入驻法院非诉讼服务中心和派出法庭,组织代表参与信 访接待、协助人民调解员参与诉前调解等工作,融合推进代表履职和诉源治理工 作,不断凝聚诉源治理工作合力。二是打造诉前调解阵地。根据法院紧邻辖区矛 调中心的区位优势,积极推进法院非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着力打造老法官、金融 纠纷、商会商事三个调解中心。主动争取县编办和矛调中心支持,组织人民调解员 增聘工作,调解员由4名增至16名,实现驻院庭人民调解员全覆盖,形成以驻院庭 人民调解员调解为主,镇区街道、行业性专业性调解机构委派调解为辅的诉前调 解工作模式。以金融纠纷调解中心为例,自2022年5月6日成立至今年8月30日,共 分流调解案件1003件,全市最多。近期,我院金融纠纷调解中心被中院、市地 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表彰为全市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先进集 体。三是强化考核推动作用。每月定期向县委政法委推送辖区各镇区(街道)万 人民商事案件起诉率情况,推动纳入基层综治考核,倒逼基层政府参与诉源治理工 作的主动性。通过定期组织培训、绩效考核等方式强化对调解员的日常管理,有 效提升调解工作实效。指派专人负责联系、对接诉前多元化解工作,加强诉前分 流调解案件管理,对于当事人不同意调解或调解不成功案件,严格落实立案登记 制,确保案件快速流转。2022年以来,全院诉前调解平均用时24.89天,金融纠纷 中心、商会商事中心诉前调解平均用时仅15天,大量纠纷在诉前得以高效化解。 (二)力推案件“回源”,激发源头联动活力 一是案件下沉靠前化解。围绕“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目标,畅 通村居—镇区—人民法庭三级解纷路径。聚焦基层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在村居社 区设立村居法官工作室,在无法庭的镇区设立集立案、调解、开庭、查询于一体 的“支云e站”诉讼服务站,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即可享受高效便捷的诉讼服务。坚持 案件、人员、服务“三下沉”,适当下放部分买卖合同、民间借贷、金融借款纠纷到 基层管辖,不断优化调整人民法庭受案范围。今年1-8月,辖区三家人民法庭新收 案件同比增加近50%,进一步方便人民群众就近参加诉讼活动。二是委派调解专业化 解。强化与辖区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对接联系,实质化推进委派调解工作。联合 辖区农业农村局,建立涉农村土地纠纷“诉裁调”对接机制,推动涉农村土地纠纷多 元化解;与辖区企业信用纠纷调解委员会建立对接联系机制,定期组织法官进行培 训指导,协助化解纠纷291件;设立物业纠纷诉前调解工作室,推动城管局常态化 派驻人员驻点调解,切实压降物业纠纷成讼。2022年以来,共向辖区镇区街道、专 业调解组织委派调解纠纷3696件,调解成功963件。三是科技赋能线上化解。率先 在全省法院开发上线“法官进网格”系统,实现法院内网与“全要素网格通”APP互联互 通,畅通法官与网格员“线上线下”即时互动的双向双渠道,实现“网格+调解”“网格+送 达”“网格+执行”等功能线上流转、实时跟踪、数据查询,系统启用以来已通过线上流 转任务330余条,有效地缓解人民法院解纷压力,提高执行查控效率和送达成功率。 (三)注重固本“强源”,提升源头解纷能力 一是育强基层法治力量。坚持实用、实战、实效导向,实施基层法治提升“百 千”工程,按照三年内培训不少于100名基层人民调解员和1000名法律明白人目 标,建立“法律明白人”分阶培养机制。初阶培训阶段采取驻庭跟班学习的形式进 行,培训期间旁听庭审不少于一次、参与调解不少于一场、调解成功不少于一 件,旨在提高调解技能;进阶培训阶段,采取“分主题”“订单式”培训,由我院“乡 村振兴青年法治服务队”进行专项培训,提高专业化解纷能力;高阶培训阶段,通 过委托调解和驻庭调解的方式,有效缓解驻院、庭人民调解员人数不足、诉前 调解压力较大的困难。二是建好“枫桥式”人民法庭。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在诉源 治理中的“桥头堡”作用,积极推进“一庭一品”建设。辖区栟茶法庭持续强化“法 律早市”“船头法庭”建设,为出海渔民提供送上船的诉讼服务,相关工作做法被 《中国法庭》栏目直播报道;洋口港法庭,瞄准辖区港口大开发大建设的法治 需求,与辖区重点企业签订《“法律风险体检顾问”暨法治护“蓝”联合党建共建协 议》,常态化组织司法服务“三进”活动,深入企业一线排查矛盾纠纷,护航企业 健康发展;岔河法庭创新庭所共建模式,与辖区派出所、司法所深入企业、村 居开展“法治体检”,两年来共排查矛盾纠纷120余起,实现矛盾纠纷精准预防。 (四)着眼治理“根源”,增强源头预防效力 一是充分发挥司法建议作用。聚焦社会治理薄弱环节,对案件审判执行过程 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发出司法建议,督促问题整改,消除隐患、规 范行为,填补社会管理漏洞。2021年以来,共计发送司法建议67篇,5篇司法建议 获评省市优秀司法建议。发送放宽金融纠纷案件调解程序和权限的司法建议,推 动该行专门下发《逾期客户协商还款及法院调解模板》,授权该行各分行在总行 的授权范围内灵活运用调解手段处置逾期纠纷,提高纠纷处置效率。二是持续加 大普法宣传力度。组织编撰“法护三农”“法润民生”等《十类百篇案例》,开展“十个 社会效果好的案件”等“五项精品”成果评选活动,通过开设“幸福家庭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