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学校近三年工作情况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学校近三年工作情况报告 X省X县第X学校始建于X年,X年X月X日迁入新校区,现有教职工X人,X个教学 班,学生X人,是一所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厚重、办学特色鲜明的单办公立高 中。我校以高质量转型、高效能治理、高品质发展为目标,秉持“崇德励志、创新笃 学”的办学理念,立足校情、教情、学情确定了“一年开创梦、两年成熟梦、三年品 牌梦”的三年规划,正努力蹚出一条山区县高中教育改革的新路子,打造一所让社会 满意、家长放心、学生舒心的高标准、现代化学校,现将近三年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党的建设,提高党建效能。 近年来,X党支部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党建工作要求,以“以党建促教 学,以清廉促作风”为抓手,加强支部建设,提高队伍素质,促进质量提 升。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争先、进位、崛起”解放思想大讨论、“向人民群 众交好账”实践活动等系列学教活动,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了党性修 养,积极投身教育教学一线,稳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逐 年连创新高,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党员宗旨,充分发挥了模范引领作用。 (一)加强队伍建设。在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学校公示的基础上,配 足配强了支部、学校领导班子;调整中层干部,提拔使用了5名勇于创新的中青 年干部充实到中层队伍;以各年级组党小组为阵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 发挥党员在教育教学各个领域的先锋示范作用,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 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专业精、能力强、素质高的优秀教师队伍。 (二)完成规定动作。扎实开展每月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佩戴 党员徽章,重温入党誓词,学习研讨交流,统一、足额向党支部交纳党 费,由专人按时建立党费收缴台账;健全学校党组织与行政班子议事决策 制度,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 职责;扎实开展党员培训,依托主题党课和上级安排的学教活动,开展主 题党课活动;利用网络学习平台组织全体党员线上收看“党课开讲啦”专题 节目;通过“学习强国”等App学习平台进行线上学习,鼓励党员比拼赶超。 (三)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坚持意识形态定 期培训和研判,完善防控机制,提高防范化解能力;学习《党委(党组)网络 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加大对网络安全的管理,强化学习宣传教育,提 升学校网络安全综合保障能力;开展“护航党的二十大”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 工作,制定工作预案、建立风险防范、处置、化解机制,强化政治引领、风 险排查、风险管控,做好师生引导工作,近三年我校未发生过重大负面舆情。 (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设立“党员先锋岗”,全体党员公 开承诺践诺,充分发挥先锋作用,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党 员干部在学校各个岗位上履职尽责,加强学校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 量,表率作用充分彰显;党员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疫情防控党员志愿者 服务活动,加强疫情排查、防控巡逻、药物消杀,确保学校无疫情。 二、强化德育教育,增强育人实效。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放 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多管齐下,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脉社会主义,不断提高 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一)创新德育体系。为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我校采取“双线相辅,明暗相 成”的德育体系,“双线”即明线和暗线两条线。明线是指以政教副校长—政教处、团 委—班主任—任课教师、公寓管理员、保卫人员为主线的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管理体 系,以主题班会、课外活动、日常管理为主渠道,达成德育管理的要求“明确性”;暗 线是指以任课教师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的使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内化于心的管 理体系,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强调德育管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功能。 (二)深化队伍建设。加强政教队伍力量,抽调4名经验丰富、精力 充沛的骨干教师进入政教队伍,统筹推进学校和年级组德育工作;加大班 主任队伍建设力度,依托班主任例会和示范班会,进行班主任培训、经验 交流、成果分享、榜样引领,连续两年选派X名班主任赴各地名校学习管理 经验,不断提升班主任德育教育能力;开展后备管理人员培训工程,组织 广大青年教师投身班级管理和年级组工作,“拜师学艺”,尽快成长为优秀的 德育工作者;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引导学生会和班团干部参与学校 管理,成为老师德育小助手,增强示范带动引领,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开展。 (三)浸润德育教育。利用思政课、校园广播、主题班会、主题黑板报、校 园版面等多种载体以及常态化举行国旗下讲话、演讲比赛、经典诵读、征文、书画 展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开展四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 育、廉洁教育,厚植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发挥团委作用,开展十八岁成 人礼、主题团日活动和健康有益、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活动;成立家长委员会,加 强家校沟通,强化育人合力;构建良好校园环境,利用校园中的花草树木,橱窗走廊 书香文化,创造教育气氛,形成健康向上的教育环境;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全过程、融入师德建设过程、融入校园文化 过程、融入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切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强化课程落实,开好规定课程 近年来,我校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国家 课程计划和课程管理要求,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 (一)认真贯彻落实学科课程方案。每学年由教导处、年级组根据上级教 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学校课程计划,形成总课程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 表,开足开齐开好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学校在师资 力量紧张的情况下,精心安排教师进行上课,平时的课堂上决不挤占以上课时。 (二)注重课程建设。在开展好九大高考学科课程的同时,高度重视 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课程建设。成立艺体培训中心,开设第二 课堂,组建篮球、足球等社团12个,在常态化开展课程的同时,举办大型 活动,开展文化艺术节活动3次、学生趣味活动3次,促进个性发展;举办校 园篮球赛2次,培养学生拼搏进取,团队协作的能力;举办“青春杯”征文比 赛1次,体现新时代青少年继承传统文化,立志追梦报国的风貌;举办廉洁 主题书画展2次,浸润廉洁因子,树立廉洁志向;举办运动会2届,“喜庆二 十大,感恩跟党走”演讲比赛1次,提升我校德育、体育、美育等教育水平。 (三)重视法治、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聘任法制副校长,落实每学期不 少于4课时的法制教育课,依托班会、思政课和学科教学渗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 育,教育引导学生遵纪守法,提升学生法治意识;利用活动课、体育课等学科渗透 等途径,对学生进行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防交通意外、防溺水、防触电、防食 物中毒、防火、防运动损伤等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定期开展防震、防火灾等应急 演练,举办应急救护知识培训班,分批对教师进行各类常见突发应急事件的急救知识 和急救技能培训,提升师生应急自救能力,邀请县公安局人员开展防诈骗等讲座,提 升学生应对网络诈骗的能力;配齐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举办主题黑板报、主题升旗 仪式,邀请专家进行心理健康讲座,塑造学生健康、阳光、乐观、向上的情感品格。 四、强化教学规范,高校开展教学。 (一)健全教学制度。健全完善制定《教学管理规程》《集体备课制度》《作 业批改要求》,从教师积分考核、教师请销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教师批改、 自习辅导等方面提出具体详实的要求,各处室严格根据制度执行,使教师明确自己的 任务以及每一项任务的具体要求,做到有要求、有依据、有方法、有考核、有运用。 (二)校长深入课堂。制定校级领导包联年级组和中层以上干部包联 教研组制度。校级领导每天深入课堂,保证最少一节的听课、评课;各学科 组教研时间,中层以上干部深入学科组,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可行、有操 作性的解决措施;特别注重对新教师的指导,校长全程参与新教师汇报课并 对新教师专业成长提出指导性意见,提升我校教师课堂授课能力和专业成长。 (三)时间作息合理。根据上级相关文件要求,合理制定作息时 间表并严格执行,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8小时睡眠时间和1小时的活动时 间,使学生睡眠充足,精神充沛,能够高效的投入到文化知识的学习中去。 (四)注重综合素质档案的建设和使用。我校的综合素质档案把握 学生的个性特点,关注成长过程,致力于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优势,鼓 励学生不断进步。教师指导学生客观记录在成长过程中集中反映综合素质 主要内容的具体活动,整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 及其他有关资料并传入系统,同时,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引导 学生发现自我,建立自信,指导学生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五、优化教学方式,打造优质课堂 组织教师学习应用优秀教学成果和信息化教学资源,加强教师相关培 训并取得证书;购买学科网、橡皮网服务,教师利用网站下载课件、教案、 导学案、微课、试题试卷、备考资料等内容,并进行研究,依据我校学生自 身情况做好选用以及修改工作,进而促进教师改进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 升课堂教学效果;强化实践育人,开展清明烈士陵园扫墓、红色段村“青春 梦想奋斗”活动、学生徒步拉练活动等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高尚师德。 (一)建立并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相关制度。制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 实施方案》《教科研诚信建设管理制度》《教师师德激励、奖惩制度》《师德 师风考核评价制度》《教师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教师日常行为规范(试 行)》《教师违规违纪处理办法》等制度,着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用 制度的力量确保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机制化;建立师德师风教师档案,对每 位教师每学年度进行师德师风考核,强化考核结果在岗位聘用、年度考核、评 优评先、职称晋升中的运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