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3年各类调研报告汇编(17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调研报告汇编(17篇) 目录 1.“零工市场”服务群众“零距离”——共同富裕背景下XX零工市场建设情况调研报 告........................................................................................................................................ 2 2.XX县开展“提高全媒体时代舆论引导能力”专题调研报告........................................ 9 3.XX县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1 4.关于“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调研报告................................................................31 5.关于“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56 6.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66 7.关于2023年全市蔬菜生产经营和应对高温天气情况的调研报告.............................79 8.关于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的调研报告...................... 86 9.关于破解我市营商环境发展障碍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94 10.市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情况调研报告................................................................. 112 11.市文体娱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25 12.市早稻收益情况调研报告............................................................................... 131 13.挺起中国式现代化产业“脊梁”——XX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143 14.县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调研报告.....................................................................151 15.在自治区主题教育调查研究和案例分析工作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165 16.镇关于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169 17.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174 “零工市场”服务群众“零 距离”——共同富裕背景 下XX零工市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零工市场是激活就业民生的重要载体,党的二十大报 告提出,“要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灵活就业和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今年以来,XX不断推进零 工市场建设,为零工人员和用工单位提供灵活多样、便捷 高效的服务。本文通过XX市零工市场建设情况研究,查找 零工市场建设和运营的堵点,并对进一步优化零工市场建 设助力共同富裕提出建议。 一、XX市零工市场基本情况  (一)零工市场建设背景。 灵活就业人员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零工 市场,是拓宽灵活就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一是市场用工有需求。基层调研显示:部分用人单位及个 人雇主的零工需求较大,建立规范化的零工市场,设立专 门场所,有利于解决市场需求,促进居民、企业增收;二 是群众增收有诉求。随着互联网平台发展,且受近年来疫 情影响,灵活就业已成为劳动者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群 众对兼职类灵活就业的诉求旺盛;三是上级部门有要求。 浙江省将零工市场建设列入浙江省民生十大实事建设,分 级建立规范化零工市场,形成更为完善的公共就业服务体 系。 (二)零工市场布局情况。 按照科学布局、规范建设、高效运行、优质服务的要 求,2023年度在XX市区范围内计划建成3个具有本地特色的 零工市场,市场主要为非全日制、临时性和阶段性“用 工、求职、招聘”提供平台支持。一是一核两重点,建设 高质量服务区。建设白云社区零工市场、望江社区零工市 场与龙渊零工市场。二是以点带面,推进零工服务全覆 盖。在3个零工市场建设的基础上,在19个乡镇街道铺 设“零工驿站”,建设覆盖全市范围的“零工辐射 圈”;三是线上+线下,完善零工市场双线建设。在浙里就 业、“XX市掌上就业”微信、XX市网上人力资源市场同步 开辟“零工专区”,做到线上线下同步更新、即时对 接,并上线“龙易找”线上零工市场模块。 (三)零工市场运营模式。 零工市场由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一管理,设 立“龙易找”统一标识。其中龙渊零工市场以XX市就业管 理服务处日常运维,主要负责日常零工信息收集、信息发 布、信息更新以及对接服务;XX市白云社区零工市场、望 江社区零工市场由社区自主运营,负责社区零工市场日常 零工信息收集、发布。零工市场内部均设置综合服务区、 岗位对接区。综合服务区设置专门服务窗口,主要提供求 职(用工)登记、技能培训、劳动维权、政策咨询等服 务。岗位对接区设置劳务交易洽谈和求职用工信息发布两 个功能区域,用于供需双方开展招聘对接、洽谈。 二、零工市场就业特征  (一)工作稳定性差,失业风险大。2023年上半 年XX市劳动力调查数据显示:受访的失业人口中,因为上一 份工作任务完成开始寻找新工作的失业人口占比 为32.5%,而上一份工作任务完成后寻找新工作的受访者以 灵活就业的零工人员为主。 (二)社会保障程度低,权益维护难。2023年上半 年XX市劳动力调查数据显示:受访的灵活就业人员中,就业 身份是雇员的人员劳动合同签订率仅为3.3%;且走访发 现,灵活就业人员中建筑业和服务业从业人员参保缴费意 愿较低。 (三)综合技能水平低,就业竞争弱。2023年上半 年XX市劳动力调查数据显示:从教育程度看,灵活就业人员 中学历程度为大学专科以上的占比仅为1.9%;从就业情况 来看,灵活就业人员中不充分就业占比较高,39.5%的灵活 就业人员想工作更长时间来增加收入。 三、零工市场建设和运营堵点  (一)市场知晓度有待提升。一是零工市场运营初 期,群众知晓到参与仍需有个过程,群众更相信传统的小 广告、熟人之间的口口相传,不知道或不愿意到零工市场 登记求职;二是用工主体(雇主)同样对零工市场认知度 不高,到零工市场发布灵活就业人员招聘岗位的企业仍然 较少,导致零工市场有市无位、供需不平衡等问题。 (二)服务内容有待扩充。一是无普惠性社会保 障,劳动维权难,由于零工经济区别于传统用工关系,供 求双方的责任、权利、劳动关系界定的不明确,除工伤险 外基本上无其他社会保障险种;二是未在零工市场登记的 零工人员仍占大多数,这部分人的就业服务仍未涵盖。 (三)运营机制有待优化。一是零工市场工作人员负 责对零工信息的质量和真实性进行审核等日常维护,但部 分零工合同的内容和条款不完善,部分零工结算的方式和 时效不合理,导致零工服务的质量和安全不高;二是零工 市场建设体系中未设置村级联络员,而农村大多数务农人 员在农闲时打零工意愿较强,但寻找工作方式较为单一。 四、几点建议  (一)分析研判,打通“零工市场”大动脉。 通过“线上+线下”的零工市场运营,收集市场数 据,对零工经济进行深入分析,提升劳动力利用效率。一 是分析用工时令,摸清周期变化。依靠线上线下市场,收 集用工周期数据,建立用工数据库进行需求分析,研判各 行业用工需求周期和零工人员求职高峰期。二是精准对 接,向市场问效。通过分析将采集到的劳动力和用人单位 信息,以人力资源分布图形式进行标识,实现时间、地 域、技能精准定位,高度匹配,由“零工市场”合理分配 劳动力,使得劳动者在不同季节时段、各类工种之间能够 快速转换,从而把有限的人力资源循环起来,提高劳动力 使用率,缓解季节性用工需求。 (二)精准培训,抓住“零工市场”着力点。 将就业技能培训与“零工市场”相结合,让“零工市 场”变身为“技能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开展精准培 训。一是改革培训内容。引入项目制订单式培训新模 式,将培训内容选择权交给市场。对接特色产业,以用工 市场需求为导向,针对性开展青瓷、宝剑、空调等地方特 色产业和采茶等季节性用工需求较大的订单式培训项 目,提升就业成功率和匹配度。二是改革培训方式。将培 训地点延伸到村镇,有培训需求的村镇提出申请,零工市 场派遣专业技能老师开展送课下乡,进行移动式、小班式 教学,提升培训覆盖面和精准度。 (三)放大市场效应,实现“零工市场”落脚点。 注重市场管理和监督,力促零工市场运行制度化、规 范化,形成“劳动者—培训机构—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源 服务机构—就业”的闭环保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 知晓度和参与度。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和线下招聘会设立零 工专区的形式,广泛宣传“龙易找”零工市场的理念、模 式、流程、效果等,提高群众对零工市场的认知度和参与 度。二是建立基层联络员,完善零工市场体系。在村级设 立零工联络员,负责收集本级零工需求相关信息,扩大零 工市场覆盖面。三是增设专属保险,提升市场影响力。探 索面向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和灵活就业人员专属保 险,进一步推进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为灵活就业群体劳动 者提供坚实的权益保障。 XX县开展“提高全媒体时代 舆论引导能力”专题调研报告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在全 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互 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 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以报纸、广 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同时也为 基层宣传战线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舆论引导工作的经验做法和规 律性认识 十八大以来,XX县县委宣传部紧扣“举旗帜、聚民 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五大使命,围绕正面宣 传、载体品牌、媒体融合、队伍建设等方面重点发力,不 断推动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奋力追赶超越,为推进XX县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 量,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坚持党管媒体,强化正面宣传。县委始终把意识 形态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夯实意识形态责任制。严格 落实意识形态联席会议制度、意识形态“八纳 入”和“23221”工作机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 权;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战略,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 作,每月发布外宣工作要点提示,聚焦重大活动策划主题 宣传,连续多年坚持组织开展“百家媒体进XX县”活 动,邀请中省市主流媒体深入XX县进行采访报道,大力宣 传XX县特色亮点工作和成效。同时,坚持开展“走基 层,强四力”全媒体集中采访活动,近年来,我县在中省 市主流媒体刊发、刊播稿件年均在1500余篇(条)以 上;以XX县宣传、XX县融媒体中心抖音、 爱XX县APP、XX县文化旅游等官方账号为平台,形成了一 点发声、多点互动的良好局面。 二是坚持改革创新,打造两个中心。XX县作为全国新 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和全省首批融媒体中心建设 试点县,2018年10月,率先在全省挂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 践中心,2019年5月在全市首家挂牌成立融媒体中心。近年 来,我们坚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一体化集 成打造,研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平台和融媒体指挥 调度平台,开发“爱XX县”手机APP客户端,采取触摸屏 搭载软件、三屏一声、县镇村联动、视频回传的方式,用 好“媒体+政务+服务+技术”,实现县中心—部门—各 镇—村(社区)互动。今年4月20日,“学习强国”学习平 台XX县融媒号正式上线运行,XX县成为全省第17家、宝鸡 市第2家开通融媒号的县区。 三是加快媒体融合,形成XX县品牌。县委、县政府把 融媒体中心建设列为全面深化改革重点改革事项之一,组 建成立XX县融媒体中心,作为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 位,归口县委宣传部管理,核定事业编制31名,设置科级 领导职数4名,融媒体中心运转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融媒 体中心整合了电视、广播、网站、手机客户端、微信微博 等媒体资源,打造“中央厨房”、舆情监测、多终端呈现 三大功能系统,建设“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传 播”的融媒体传播矩阵。对中心干部职工实行竞争上岗、 任期聘用、岗位管理,推动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 基本实现了机构、编制、人员、资产、职能等一次性划 转,打破了过去媒体资源分散、各自为战的格局,把党管宣 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贯穿到媒体融合的各环节、 全过程。 四是强化阵地管理,建强配强队伍。坚持抓重点、求 创新、出亮点、创特色、破难题、强宣传、展精彩的思 路,以打造一流工作业绩、建设一流宣传精兵为目标,将 市考、县考目标任务分解细化到各个组室,明确包抓领 导、责任干部和完成时限,建立目标责任考核台账,每月 召开总结研判会,推动工作落实。坚持积分化管理,以岗 位职责和年度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对全体干部实行量化 积分制考核,积分情况与推荐干部、评选优秀等挂 钩,与“三项机制”、目标责任考核挂钩。坚持制度化管 理,制定《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优化实干担当聚力绿色 转型发展考核激励六条措施的意见》,修订《县委宣传部 机关党员干部积分制管理实施细则》、机关各项规章制 度,用制度管人管事。 二、全媒体时代舆论引导工作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⒈互联网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舆论引导难度大大 增加。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传播更加顺畅,为民众 表达意愿和利益诉求、甚至参与决策制定提供了快捷的渠 道,互联网正在逐渐成为消解大众不满情绪的解压阀。尤 其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手机的便携性使信息传播打破了时 空障碍,手机媒体成为独特的舆论放大器,人人都有可能 成为舆论的传播者与参与者,导致舆论引导的难度越来越 大。 2.全媒体时代对宣传干部的要求更高。在全媒体时 代,受众对内容的要求标准非但没有降低,而是革命式地 提高了。原本几百字或者几千字的文章,如今以几十个字 甚至是标题式的导语吸引着受众的眼球,阅读、收看的主 动权几乎完全掌握在了受众手中。这就要求媒体人的媒介 素养更加全面,不仅要有非常扎实的文字功底,还要有熟 练的图片软件使用能力、视频编辑能力以及大数据时代的 数据图表制作能力,要有对新媒体信息的获取、解读、运 用能力等。在当前媒体环境演变的情况下,负责统筹协调 的媒体负责人也要具备更加全面的素质和能力:要能够洞 察传媒大势,要勇于决断和承担风险,要善于用人,融合 是没有经验可循的试验和尝试,这就要求媒体的领导层知 人善任,用智慧来用人管人。 3.网络冲突与网络暴力现象日益突出。全媒体时代,以 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舆论,以其匿名性与快速传播性极易 成为谣言的“助推器”和“放大器”。畅通的言论通道与 开放型舆论环境给人们交流思想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 时,一些蔓延于网络的“情绪型舆论”,有时产生的负面 影响也很大,从而加剧了群众的盲从与冲动,乱跟贴、恶 意中伤、揭露隐私等乱象丛生,也使网络冲突与网络暴力 现象日益突出。另外,低学历的网民在我国网民结构中占 有较大比例,这决定了我国大量网民的思想认识水平及对 事物的认识深度与广度是有局限性的,更加容易成为网络 谣言和网络暴力的推波助澜者。 三、全媒体时代加强舆论引导工作自身存在的短板弱 项 1.舆论引导手段滞后于媒体传播方式发展。移动互联时 代的到来,网络成为我国最大舆情源头,在社会舆论中起 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被誉为“永不落幕的新闻发布 会”。在一个全民皆网民的时代,就连农村老头老太太都 加入了刷抖音、当网红的队伍,反观我们的宣传思想工 作,主要手段还是利用报纸、电视、学文件等去开展工 作,形式单一,很多媒体从业者仍然没有危机意识,对抖 音、短视频等媒体平台敬而远之,不想学习、拒绝学习的 大有人在,已经远远滞后于时代的发展。 2.宣传干部队伍力量薄弱,缺乏专业人才。县一级宣传 部门在基层来说,各级领导都很重视宣传,但是说起来重 要,用起来必要,扶持起来不要。宣传部既没有参与宣传 文化系统内部及乡镇宣传部门干部选拔任用的权力,也招 徕不了相关专业人员。上级宣传部门对基层的项目少,争 取难度大,特别是配套基层宣传部门硬件设施的项目 少,因此县级宣传部门单纯依靠县财政的经费运转,工作 开展起来难度大。其他部门工作出现失误和漏洞,宣传部 门还得协助和应对各级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长期以 来,宣传干部提拨晋升都比较困难,而且每逢机构改 革,宣传部门总是要压缩;领导职数,缩减人员编制,导 致宣传战线留不住人才,缺乏吸引力。乡镇一级均没有专 职宣传委员,大部分乡镇管宣传的副职领导、宣传干事都 是身兼多职,真正投入宣传工作的精力很有限,宣传教育 职能弱化,每年只能勉强应付各种上级检查,主动工作、 创造性开展工作就成为空谈。 3.部分党政部门领导对新媒体不够重视。新媒体催生新 舆情,也对舆论引导和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博客、视 频、即时通信、社交网站、微博客、微信、抖音小视频等 新型的互联网应用构成了纵横交错的传播渠道,正成为舆 论形成的新型重要大众媒介,也成为民意表达的新的重要 平台。但是目前在基层党政部门,仍然有部分党政领导对 新媒体的影响力不够重视,总认为这些都是一些歪门邪 道,难登大雅之堂,从而导致面对新形势下的舆论,还存 在“捂着不说”“多干少说”的思想,进而导致地方政府 面对突发舆情处置不力,要么置之不理、要么言辞失当、 要么茫然无措。 四、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的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 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 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 新举措新办法,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 要想开创主流舆论新格局,应该抓好以下几方面工 作: 1.强化媒体融合,培养新时代宣传工作需要的专业队 伍。基层宣传部门要想做好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工 作,必须建设一支精通“十八般武艺”全媒体人才队伍。 一是推动现有人员融合转型。对现有职工,通过专题培 训、实战演练、业务研讨、每日晨学、观摩交流、以老带 新、脱产学习等形式“送出去+请进来”,重点引导现有人 员向全媒体记者、编辑和管理人才转型,打通传统媒体和 新媒体人才使用通道;二是巧借“两支队伍”发力。充分 发挥基层通讯员和文明实践志愿者两支队伍的作用,通过 定时发布宣传要点提示、用稿需求等,帮助基层通讯员明 确投稿方向,延伸融媒体中心收集线索的触角。三是抓好 后备人才储备培养。根据缺编情况,积极向上级争取招聘 名额,不断充实专业人才队伍。 2.强化工作创新,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作 用。要积极整合基层宣传文化阵地的力量资源,全面提升 农村文明实践站所的建设水平和使用效率,常态化开展工 作,促进农村形成文明、和谐、淳美乡风,最终达到宣传 好党政方针、讲述好XX县故事、传承好中华传统文化、唱 好时代主旋律、议好淳美乡风、强化好产业特色增活力 的“五好一强”效果。要充分发挥基层文化志愿服务团体 的作用,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以各类文艺团体为平 台,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 活。 3.强化信息公开,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新媒体 出现,推动了政务信息公开的进程,也对政务信息公开提 出了快速及时、准确、权威的新要求。要搭建政府与网民 迅速、高效沟通的有效平台。这样不但使公民高效参政议 政成为可能,而且可以有效帮助政府尽快向网民公布政府 信息,充分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与表达权。 4.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网络舆情预警处置工作机 制。地方党委、政府要成立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 组,并结合实际制定突发舆情应急处置预案。由网信部门 对涉及本辖区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群体性事 件、热点敏感问题、党政机关形象及干部作风、社会思潮 等方面的舆情进行日常监测,对监测中发现有代表性、典 型性、倾向性、苗头性的舆情,以“舆情摘报”形式上报 县级主要领导,并由领导小组召集相关部门进行分析研 判,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处置意见,并交相关镇、部门和 单位办理。 5.培养本土“网红”,提高新媒体舆论的引导能力。要 主动占领舆论高地,培养本土“网络大V”“网红”,形成 具有正能量的“专业型”意见领袖,走精准化路线,集中 力量打造特定领域的民意主导者,在保证其拥有基本社会 道德的基础之上,更加重视他们在专业的、特定的领域内 的权威,让他们能够持续性地将自身的影响力扩展到整个 舆论范围而不是只局限在网络领域,发挥这些网络“意见 领袖”的作用,并通过网络互动形成合力,从而对舆论产 生更大影响。 XX县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了加快推进我县乡村休闲旅游业品牌建设,助力乡 村振兴,5月上中旬,我局组织人员就XX县乡村休闲旅游业 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把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作为一大民生工 程来抓,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生态、休闲、养生”为 主题,依托本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乡村特色资源,在抓好 机场到蜀口生态岛4A景区乡村休闲旅游快速通道的提档升 级、桥头楠木林3A景区扩建、白鹭湖景区接待功能的提升 和塘洲金滩古林景区的开发的同时,成功打造了螺溪爵誉 古村、水槎西阳山民宿、灌溪归农田园综合体、沙村生态 绵溪等一批乡村休闲旅游点,不仅为城乡居民观光尝景、 放松心情提供了好去处,而且直接带动了第三产业中的商 业、饮食服务业的发展,扩大了农民就业门路,拓宽了增 收渠道。 二、当前我县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乡村休闲旅游业虽然已初具规模,但仍处在起步 阶段,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实际问题,归纳起来主要 有四个不足: 一是规模不大。目前,我县乡村休闲旅游业在开发建 设上缺乏科学的论证和合理的规划,存在一定的无序性和 盲目性,规模不大、布局不优,有些休闲项目没有认真分 析本地的资源优势和客源市场,没有挖掘自己的特色,功 能不配套,简单低效,粗放经营,市场定位不明。 二是功能不全。大部分乡村休闲旅游业以农家乐为 主,摘摘果、钓钓鱼、划划船、吃吃饭、打打牌等,经营 水平低,科技含量少,内容欠丰富,社会影响力不大,知 名度不高,一般只满足于低层次的享受乐趣,缺乏现代精 神生活品味,缺乏生命力、吸引力。 三是扶持不力。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涉及到一二三 产业等多个领域,管理也涉及农、林、旅以及工商、卫 生、环保等众多政府部门,但目前我县在乡村休闲旅游业 发展方面相关部门引导工作不够,政策和制度构建滞 后,缺乏专门的政策体系和扶持手段,乡村休闲旅游执 法、服务质量监督检查、投拆案件处理等工作无法开展。 四是氛围不浓。目前,群众对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的 认知度还不高,关心、支持、参与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尚 未形成氛围。 三、我县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具有的优势 我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资源丰 富,基础条件好,概括起来,主要有“四大优势”: 一是有便捷的交通优势。我县地处水陆要冲,“咽喉 苏广、唇齿闽浙”,自古即为南北通衢。境内有一条水 路(赣江航道),两条铁路(京九铁路、衡茶吉铁 路),两条国道(319、105线),五条高速公路(大广高 速、泰井高速、泉南高速、吉莲高速、广吉高速),一个 机场(井冈山机场),形成了包括航空、高速公路、铁路 和水运在内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发展乡村休闲旅游 业,客源广、人气旺。 二是有良好生态优势。境内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 量充沛、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少严寒、无霜期长。森 林覆盖率达61.6%。乡村休闲典范国家4A景区蜀口古村、群 山环抱白鹭湖国家森林公园、万亩高山草旬天湖山、摄影 创作基地金滩古林熠熠生辉,成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 的“风水宝地”。 三是有丰富的人文优势。XX自古享有“声名文物之 邦”美誉,是庐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白口城春秋遗址 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槎滩陂被誉为南方“都江 堰”,快阁因北宋黄庭坚作《登快阁》而声名遐迩。XX又 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色文化、红色文 化、抗战文化交相辉映。 四是有独特的产业优势。我县是全国首批商品粮、商 品牛基地县,又是世界珍禽——中国XX乌鸡之乡。近年 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我县确立了以优质水稻、 绿色蔬菜、井冈蜜柚、XX乌鸡、杂交肉牛、特种水产为主 的农业主导产业,按照各地自然资源和种养习惯,建 立“一村一品”示范村172个,特色农业示范基地25个,为 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夯实了产业基础。 四、促进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从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来 看,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总体来说,主要有“四个有 利”: 1.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缩小城乡差别 乡村休闲旅游业对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既需要掌握农业科技的工程技术人员,更需要高层 次、复合型的管理人才。通过这些高素质人才的传播、带 动及与都市游客的交流、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劳动者素 质,造就一代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同时,通过其示范 和推广作用,能够带动整个县域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 展,缩小城乡差别。 2.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我县农业目前仍然以种植业为主,农业结构不尽合 理,特别是农村第三产业比例太小,农业经济效益低下。 乡村休闲旅游业打破了一、二、三产业的界限,不仅直接 对第三产业中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 作用,而且能带动一、二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形成产供 销、旅工农、科工贸产业化生产体系,从而带动整个地区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3.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高附加值 乡村休闲旅游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生产和消费、流通 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交叉产业,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通 过对农业资源的旅游开发为旅游者提供观赏、品尝、购 买、习作、娱乐、疗养、度假等系列服务,获得高额经济 收入,实现农业生产的高附加值。 4.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兴起展示了生态革命的一个方 面,其产品除一般的有形产品外,还包括无形产品即良好 的生态环境。而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中的生态农业是我县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建设现代农业的方向,它既弥补 了传统农业生产目标单一、生产技术落后以及投入少、产 出低的自然经济型农业的不足,又可避免以高投入追求高 产出、高经济效益所带来的生态破坏和农业环境恶化等弊 病,有利于实现我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推进我县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乡村休闲旅游业要实现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因地制 宜、把握关键,在具体操作上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1.坚持科学规划。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受文化和地理因 素的影响比较大,而且与农业区域布局紧密相关。要按 照“点线面相结合、大中小相配套”的原则,做到相对集 中,规模经营,有序发展。首先要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并 与全县土地利用、农业发展、城镇发展规划、城市旅游等 规划相衔接,确保规划的整体性、前瞻性和延续性。同 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 理念贯穿于规划始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突出特色产业。乡村休闲旅游业的生命力在于其特 色。因此,我县乡村休闲旅游业项目的确定,当前要以优 势特色产业为依托,结合推行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 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建设,充分考虑地理特点、人 文景观等因素,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开发个性化的休闲 旅游项目,使产业发展、田园特色与休闲旅游完美结 合,进一步催化新的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打造我县乡村 休闲旅游业品牌。 3.完善创新机制。一是创新投入机制。积极探索、逐步 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 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鼓励和引导广大农 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股份合作方 式,参与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同时积极引导农业产业 化龙头企业、工商企业、旅游企业等投资开发乡村休闲旅 游业项目,发展一批主题突出、科技含量高、功能配套的 品牌乡村休闲旅游业项目和配套产业。二要创新投融资机 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通过股权转让、冠 名权出让、经营权拍卖等方式,广泛向社会各界筹集资 金,带动我县乡村休闲旅游业向集约型、规模化方向发 展。 4.提供优质服务。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是一项系统工 程,县、乡两级拟成立专门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开发领导机 构,负责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农 业、旅游等部门要各尽其职,建立紧密型的工作联动机 制,共同承担组织推动、工作指导、服务协调、标准制 定、典型推广等工作,确保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政策落实到 位。同时,要十分重视乡村休闲旅游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 养,加强与有关高等院校对接合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 的办法,大力培养专门人才。相关部门要通过成人教育、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科技示范等多种形式,培养造就一批 乡村休闲旅游业管理和服务专业人才,扶持乡村休闲旅游 业发展。此外,要加强乡村环境整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工作,美化村容村貌,为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营造良好 的文明风尚和舒适、安全的旅游环境。健全乡村旅游综合 治理机制,加强对景区的监管力度,完善乡村旅游安全应 急预案,加强乡村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净化乡村旅游市 场。 关于“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 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擘画,深入践行习近平总 书记视察XX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 委、市委决策部署,助推我市早日迈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 列,按照市委主要领导要求,市政协围绕“创建国家创新 型城市”开展了专题调研。 1个半月的调研过程,主要体现五个特点:一是思想上 高度重视。党组书记、主席黄庚倜同志亲自谋划部署、领 衔工作专班,主持召开党组会议、主席会议认真研究调研 方案,要求将本次调研作为十届市政协开局之年的“一号 工程”,作为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的有 力抓手,作为大兴调查研究的关键课题,认真组织实 施,努力以“高言值”回应市委的信任和重托。二是学习 上不断深入。组织调研组成员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学习省市科创委会议精神,学习 《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指引》《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 评价报告2022》等书目,力求精准对标、吃透政策、把握 要领。三是方法上明确重点。坚持内外结合、统筹推 进,市内调研由黄庚倜主席带队,重点察看高新区智慧 岛、炼焦煤资源绿色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卫东区半导体 产业园、XX省现代医药产业研究院等高新技术园区、企 业,深入分析研判我市基础条件、特色优势和弱项短板。 市外调研由黄主席和5位副主席带队,组成4个小 组,赴XX、XX、南阳、新乡等创成地市,实地察看12处智 慧岛、科技园、研究院和科技创新型企业,对照我市实际 情况有针对性地寻方问策。四是力量上广泛参与。会同发 改、科技、工信、人社、教体、统计、财政、金融、人才 办等职能部门研究论证,邀请市委党校、XX城建学 院、XX学院有关专家及民主党派人士共同参与,在深度调 研、充分协商中凝聚共识,引导社会各界了解创建、关注 创建、支持创建。五是研讨上集思广益。累计召开学习研 讨会8次、现场座谈会9次、专家论证会1次、征求意见座谈 会6次,参照“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 系”,比对分析26项关键指标,汇总吸收意见建 议59条,经主席会议审议,形成了本报告。 一、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总体概况 20XX年党的十七大作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 后,20XX年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启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创新 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大论断和“尊重科技创新的 区域集聚规律,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的创新发展路径,加 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若干具有强 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的重大要求,科 技部会同有关部委不断完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 指标体系,构建了一个包含5个维度(创新治理力、原始创 新力、技术创新力、成果转化力、创新驱动力)、30项具 体指标的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20XX年至2022年 底,全国共103个城市(区)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其 中,20XX年,XX市率先获批试点;20XX年,XX等40个城 市(区)被列为首批试点,我省XX率先入围;20XX年 至20XX年,XX等20个城市陆续被增补为试点城市,我 省XX、XX成功入选;20XX年,XX等17个城市被确定为试 点城市;2022年,XX等25个城市被确定为新一批建设城 市,我省新乡位列其中。目前97个地级和副省级城市根据 主体创新功能不同,分为16个创新策源地、46个创新增长 极、35个创新应用区。我省XX、XX属于创新增长 极,XX、XX属于创新应用区。全国创新能力前十的城市分 别 是XX、XX、XX、XX、XX、XX、XX、XX、XX和XX。 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我省XX市2022年6月审议通过了 《关于全面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XX市“十 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国家创新型城 市,XX市已将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作为高质量建设城乡融 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的重要举措,鹤壁市今年5月中旬已 将创建方案呈报科技部。目前,全国全省申建国家创新型 城市竞争激烈、难度剧增。 二、我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大意义 (一)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 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实 践。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始终把科技创新摆 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 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 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 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党的二十大提 出,到2035年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 型国家前列。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要把创建 国家创新型城市作为战略支点,为我国迈入世界创新型国 家前列担一域之责、出一市之力。 (二)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是贯彻落实省委“十大 战略”的重大举措。省委省政府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 记“让中原更加出彩”的殷殷嘱托,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旗 帜鲜明地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放在“十 大战略”之首,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 的核心位置,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这 是以前瞻30年的战略眼光解决制约现代化XX建设短板瓶颈 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建设现代化XX的重要支撑,是实 现“两个确保”战略目标的不竭动力。随着我市纳 入XX“1+8”都市圈,市委审时度势提出创建国家创新型 城市新目标,这是站位全省发展全局、服务实现“两个确 保”、对接省委“十大战略”的全盘谋划,是加快打造郑 洛平“新三角”、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成为中原城市群重 要一极、“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的战略引擎。 (三)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鹰 城篇章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就 是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深入贯彻党的 二十大精神,重中之重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绚丽的鹰城篇 章。省委书记楼阳生强调,在建设现代化XX新征程上更加 出彩,很关键的一条就是依靠创新驱动,走好“华山一条 路”。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抓纲带目,能够从战略高度 谋划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积极融入新型举国体制,勇于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 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强技术研究、推动科研转 化,确保我市现代化建设高水平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 要求。 (四)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是推动XX高质量转型发 展的重要抓手。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不是权宜之计,而是 城市发展的重大转型。这种转型的核心要义,就是把城市 发展的驱动力从单纯的资源、资本、劳动力投入转变到主 要依靠科技创新上。近几年,XX在以科技进步促进城市转 型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全国先进城市相比,还有较大 差距。新形势下,只有集聚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 关,加快新创造新突破,才有可能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只 有推动科创成果加快实现产业化,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才 有可能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顺 势推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有效贯 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与产业发展,有利于加 速高端创新资源朝“一主两优四新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 正向集聚,促进传统产业迭代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未来产业抢先布局,以科技创新赢得高质量发展主动,实 现资源型城市向国家创新型城市转变。 三、我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优势和短板 我市是新中国第一个自行勘探设计和开发建设的特大 型煤炭基地,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门类齐全的新 兴工业城市。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十大战 略”,为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奠定了基础、积蓄了动能。 主要表现为六个有: (一)有较强的综合实力。我市地处黄河流域生态保 护和高质量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叠加区,被 列为“1+8”XX都市圈重要一极。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 生产总值2839.3亿元,同比增长4.1%,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 平1.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5.9亿元,同比增 长11.2%,总量居全省第5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 长6.4%,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 资同比增长40%,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6个百分点;战 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贡献率分别达20.1%、44.3%。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大力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两项工作获国务院激励表彰。经 济发展根基稳、韧性强、潜力大、后劲足,具备创建国家 创新型城市的良好条件。 (二)有坚实的产业基础。我市积极推进现代科技与 产业发展紧密融合,先后创建成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 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市、国家产业转型示范区、全国工业 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拥有全国41个工业大类中 的39个,建成全球最完整的碳基尼龙新型材料产业链,形 成尼龙66、尼龙6优势互补的“大尼龙”产业格局,创造我 国高压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多个第一,轧出我国第一块宽厚 钢板,是国家尼龙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特宽厚钢 板、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研发制造基地。以“中国尼龙 城”为龙头的“一主两优四新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正 以集群创新引领产业核心价值、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形成 了培厚“创新沃土”催发“产业新枝”的生动局面。 (三)有较好的创新平台。我市紧盯科技创新需 求,坚持量质并举。建成国家高压电气质检中心、炼焦煤 资源绿色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组建XX省尼龙新材料 产业研究院、现代医药产业研究院,建成聚酰胺中间体重 点实验室、尼龙中间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气体绝缘高压 开关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重点创新平台,以及高 性能尼龙纤维、电气装备等高层级中试基地。目前,全市 共有各类创新平台782家,其中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 心、中原学者工作站、星创天地等省级以上创新平 台285家,实现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市级以上研发平台全覆 盖。 (四)有活跃的创新主体。通过深入实施创新主体培 育工程,2022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5家,同比增 长46.8%,居全省第5位,增速居全省第3位;培育科技型中 小企业638家,同比增长31.8%,创历史新高。拥有平煤神 马集团1家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铁福来装备制造、天 晟电气等4家XX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平高集团、舞钢公司 等8家省级制造业头雁企业,培育了神州重工、艾通科技 等7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巨龙生物、泰田重 工等5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产业升级注入了 强劲动能。 (五)有优秀的人才队伍。我市牢固树立“人才第一 资源”理念,用情用力做好人才“引育管用”工作,着力 把人才“第一资源”转化为发展“第一动力”。“鹰城英 才计划”实施以来,全职、柔性引进高端人才973名,其中 海外顶尖人才1名、两院院士13名、国家级奖励获得 者7名、省级奖励获得者52名、博士900名。实施在外优秀 人才“归根”工程,吸引1.2万余人返平就业创业,累计投 资568个项目。20XX年、2021年我市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 员分别为49.3、44.8人年,高于南阳,接近新乡。 (六)有丰硕的科创成果。我市主动对标国家、省重 大科技专项,实施重大科技创新活动。己二腈、对位芳 纶、电子级金属靶材等一批“卡脖子”技术获得突破,特 高压、尼龙催化剂、高纯碳纳米管等实现技术领跑,阿兹 夫定成为全球抗艾新药和国内首款新冠口服药,获中国专 利金奖,环保型封闭气体绝缘输电线路、5G智慧矿山开采 等技术分别填补国际国内空白,8N超高纯铜提纯技术综合 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美国、日本技术垄断,围绕 主导产业打造“高校院所+技术平台+产业基地”创新链 条,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作为“XX经验”全国推广。 虽然我市科技创新取得了明显进步,但对标国家创新 型城市建设要求,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差距: (一)思想观念上的差距。近年来,XX、XX和新乡等 地坚持把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作为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 战略举措,成立专班,整合力量,科学规划,逐年推 进,“科技引领发展、创新决定未来”已经成为思想共 识。目前,我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已经破题起步,但责 任压力传导不够,还存在“创建是科技部门一家的事”的 局限认识。从市内调研情况看,市直部门和企业、高校、 院所、媒体多数不清楚国家创新型城市“是什么”“怎么 建”,齐抓共建的“一盘棋”意识需要强化。 (二)前瞻布局上的差距。创新空间是承载创新活动 的重要载体,优化城市创新空间布局对于集聚创新要素、 实现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发展至关重要。XX省与XX市以前 瞻30年的眼光,在郑东新区以北部龙子湖高校园区智慧岛 为中心,建设“中原科技城”,XX市除科学布局周山智慧 岛外,还在未来中轴线上前瞻布局伊滨智慧岛,形成 了“双核互动、齐头并进”的科创布局。目前,我市高新 区智慧岛尚未通过验收,正在规划布局的白龟湖科创新 城,统筹协调难度大,进展较慢。我市主导产业、骨干企 业大部分集中在高新技术开发区,而XX城建学院、XX学院 两所高校位于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新城区急需布局高端创 新载体。 (三)创新能力上的差距。按20XX年创新能力相关数 据,与XX、XX、南阳、新乡对比,在创新治理力5项指标 中,我市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万名就业人 员中研发人员比重、人均实际使用外资额偏低;在原始创 新力4项指标中,我市高层次科技人才数、“双一流”建设 学科数、国家级科技成果奖数偏低;在技术创新力5项指标 中,我市科创板和北交所主板上市企业数、高新技术企业 数、技术输出合同成交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偏低;在成 果转化力6项指标中,我市技术输入合同成交额与地区生产 总值之比偏低;在创新驱动力6项指标中,我市人均地区生 产总值偏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偏高。相较全省首批 授牌的15个智慧岛,我市高新区智慧岛在政策、规划、建 设等方面均有差距。炼焦煤资源绿色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 科研用房仅8250平方米,难以满足高质量创新需要。有专 家认为,我市高校、园区、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平 台,尚未构建协同创新机制。 (四)研发投入上的差距。调研数据显 示,20XX年,XX、XX、新乡的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 支出比重分别是我市的1.3倍、1.57倍、1.25倍,全社会研发 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是我市 的2.35倍、2.3倍、1.25倍,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营 业收入之比分别是我市的1.06倍、1.2倍、1.35倍,反映出我 市研发投入强度相对较弱,基础研究投入比重不足。相 比XX、XX构建的“股权基金+科技贷+事后奖补”科技金 融体系,我市科技贷相关工作开展滞后,缺少专利质押、 风险投资等业务,目前仅存1只规模4亿左右的退出期基 金,撬动社会资本能力有限。 (五)创新环境上的差距。《XX社会治理发展报 告》(2022)公布数据显示,XX、XX、南阳、新乡的营商 环境均位于全省第一方阵,而我市排名为第11位。围绕主 导产业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双创基地数 以及新增在孵企业数相对偏少。XX城建学院、XX学院引进 博士多,在校学生少,配套科研项目不足,部分博士没有 教学和科研任务。有专家认为,我市企业研发需求与高校 科研成果不相匹配,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体系不完善。承办 的高层次科技论坛、讲座、峰会、沙龙等场次较少。 四、对我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建议 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重在结合实际、贵在体现特色。 当前,我市正处于城市能级跃升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增长 动能转换的攻坚突破期,为城市创新赋能增势尤为紧迫、 尤为重要。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国家所需、 鹰城所能、企业所求、民心所盼、未来所向,积极探索具 有鹰城特色的科技创新发展新路径,全力打造全国资源型 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XX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力争 到2025年初步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成为创新应用 区;到2035年进入创新增长极,在尼龙新材料、电气装备 制造、特殊性能钢、短流程石墨等若干领域成为创新策源 地;到本世纪中叶,形成生态良好、全民参与、要素齐 全、活力迸发的创新发展新格局,建成更高水平的国家创 新型城市。 (一)坚持高点定位、高标推进,统一思想认识。充 分认清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 性,坚定走好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政治站位要进一步提 升。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 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学习《建设创新型城市工 作指引》,举办“鹰城大讲堂”,邀请国家级专家学者和 具有实战经验的领导干部上门辅导,分期分批选派干部到 先进地市登门请教,切实把国家政策、外地真经学到 手,用世界眼光,以思想观念大解放推动科技创新大跨 越。创建方向要进一步精准。聘请中科院知名专家组建专 家委员会,借鉴太原、徐州等资源型城市的经验做法,立 足我市产业、科研优势,从30项创建指标中提炼梳理我市 特色评价指标,科学编制总体方案、申报方案,确保创建 与国家政策相衔接、与未来发展相呼应、与我市实际相吻 合。组织领导要进一步加强。采取专班专案、挂图作战模 式,由市科创委牵头抓总,科技、发改、工信、财政、统 计、人社、环保等职能部门和各县(市、区)、驻平高 校、骨干企业共同参与,完善相应的配套政策,把职能部 门和全社会动员起来,形成市县联创、校企合作、同向发 力的工作格局。 (二)坚持瞄准高端、抢占风口,培育创新主体。创 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中之重是培育技术创新主体。要落 实创新型企业培育实施方案,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融 合,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机制,学 习泰州企业科技创新积分、日照选派科技专员等经验做 法,推动创新主体规模和能级双提升。打造创新型企业集 群。抓住国家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机遇,开展集 群“强基韧链”活动,统筹实施创新龙头企业引领计划、 骨干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 划、“瞪羚”企业培育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 划,加大对神马尼龙等创新龙头后备企业的扶持力度,支 持舞钢公司、平高集团建成创新型领军企业,深度挖 掘“老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前瞻布局“未来 号”,打造“雁阵式”产业集群。提升协同创新能力。深 化“万人助万企”科技活动,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奖补和企 业研发费用补贴等政策。鼓励科研院所承担省级以上重大 科研任务,支持市农科院建设国家韭菜种质资源库与分子 育种中心,提升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能力。组建龙头企业牵 头、高校院所支撑、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集 中力量实施一批重大战略产品计划和工程专项。收集国内 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已经通过中试熟化的科研成果信 息,及时发布推荐,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我市企业落地转 化,实现“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力争进入国 际国内行业前沿。建强创新服务链条。强化科技创新和深 化改革“双轮驱动”,建立涵盖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 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市级科技计划体系。完善创新要素市场 化配置机制,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 合。落实首席科技服务员制度,探索实施“校企双 聘”,依托XX城建学院、XX学院700余名博士组建“博士 工作团”,推动高校科研力量下沉一线,为企业提供“一 对一”技术咨询指导。 (三)坚持量质并举、强筋壮骨,建强创新平台载 体。学习XX摆渡创新工场、XX“科技超市”等经验做 法,大力发展“以市场为主体、以产业为导向、以技术为 产品”的创新平台,形成汇聚高端创新要素的“强磁 场”。巩固提升双创载体作用。借鉴中原科技城、伊滨智 慧岛建设经验,强力推进白龟湖科创新城、高新区智慧岛 建设,谋划布局新城区智慧岛,推动县(市、区)双创园 区全覆盖,搭建科技成果线上交易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 孵化基地和专业化众创空间,形成“一核两翼多支撑”的 双创空间布局。整合重塑鹰城实验室体系。瞄准行业前 沿,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和省实验室体系,支 持龙头企业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创新中心设 立科研机构,推动在平的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提质增 量,激发市级重点实验室发展潜力,打造全市科技创新平 台“先锋队”和省级以上实验室“预备队”。提质扩容研 发机构。高标准建设省尼龙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适时增 加未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大力推进高性能聚酰胺纤维、 高压电气等中试基地建设,支持尼龙产业、高压电器、生 物医药、煤焦产业等行业骨干企业组建和申报省级产业研 究院,打造引领产业技术变革方向、突破行业关键技术瓶 颈、满足产业创新重大需求的战略科技力量。 (四)坚持以用为本、引育并举,壮大创新人才队 伍。人才是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因素和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 的关键要素,要以人才强市建设为统揽,学习XX“以策引 才、用心留才、科学用才”、XX“UP模式”等经验做 法,加快研究出台我市人才政策,打造人才集聚的“新高 地”、扎根的“新家园”、创业的“梦工厂”。优化人才 引育模式。探索开展尼龙新材料、高压开关、特宽厚钢板 等重点产业集群“人才归根”专项行动。实施“飞地引 才”,采用“假日专家”“候鸟学者”“周末工程师”等 方式,柔性引进“高、精、尖、缺”创新人才,解决创新 链上游短板问题。采取“高校+园区+企业”联动方式筑巢 引凤,深挖驻平高校、企业中的创新资源,吸引高端人才 落户、科创团队落地,建立紧密对接集群产业链、创新链 的学科专业体系,办好高质量职业教育。深入开展高 校“访企拓岗”工作,发挥校园招聘会的主渠道作用,定 期举办“企业专场”,尽可能多地把自己培养的学生留在 我市工作。深化科研评价改革。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 与、面向主体”的原则评审管理科研项目,健全项目指南 编制和发布机制,建立以项目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绩 效评价体系。科学设立人才评价指标和周期,创新评价方 式,畅通评价渠道。完善跟踪服务机制。扩大“揭榜挂 帅”“赛马”等制度的覆盖范围和层级,建立“成果转 让+科学家分成”研发激励机制和“政府+企业”人才服务 专员机制,双向联动宣讲政策,动态跟踪实际需求,全方 位落实职称评审、奖励补贴、薪酬待遇、医疗社保、子女 入学、配偶就业、居住便利等人才优惠政策,让人才安心 创业、顺心工作、舒心生活。 (五)坚持财政统筹、资本融合,保障创新投入。积 极投“早”扶“初”,学习成都精准信贷产品集、杭 州“产投融”协同、南京企业上市“宁航行动”等经验做 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资本市场作用,有效改善投融资 环境。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建立市县财政科技投入协调联 动机制,优化财政科技资金结构,加大基础研究、原始创 新投入占比。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加快推进XX绿色产 业投资基金、XX尼龙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的设立 工作,吸引国内外优质基金来平投资。完善股权投资链 条。凸显“扶人才、促转化、强研发”导向,围绕企业发 展全生命周期,壮大天使投资人队伍,扩大风险投资机构 的引进数量和规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创业板、科创 板、新三板、新四板上市挂牌融资,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 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科技创新。强化科技金融服务。聚 焦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轻资产、弱抵押、知识 产权属性强等特点,设立科技金融补偿金,拓宽投、贷、 保等多种融资渠道,推动知识产权质押和知识产权证券化 相结合,通过风险隔离、信用评级、信用增进等方式,为 企业量身定做信贷产品,让科技“金融活水”灌溉更多科 技企业。 (六)坚持着眼长远、强力塑造,优化创新生态。只 有形成浓郁创新文化的城市,才能在创新活动中保持旺盛 生命力,真正实现本地区最大利益。要大力营造尊重知 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浓厚氛围,推动创新活力充分 涌流、创业潜力有效激发、创造动力竞相迸发。加大宣传 力度。加强与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对接,大力宣传改革创 新、追求卓越的先进典型事迹。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 升行动,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科普资源开发共 享,强化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为做好创建工作厚植社会 基础、民意基础。弘扬创新创业文化。严格落实“三个区 分开来”要求,鼓励先行先试,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实行 审慎包容监管。定期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成立基金 会,设立科技奖,大力表彰在我市科技创新工作中做出突 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成果,弘扬科学家精 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选树科技创新优秀企业和人 才(团队)典型。建立以诚信为基础的科技人才和科技计 划监管机制,完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服务全链 条。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积极承接省级以上科技论坛、讲 座、峰会、沙龙,鼓励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常态化开展 高端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我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注 重在各类考评工作和干部使用中,加大科技创新指标的赋 分权重,注重评价结果运用,助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 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真正让 创新“关键变量”成为助推我市发展的“最大增量”。 关于“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四个最 严”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推动食品安全法在 我市全面落实到位。根据市政协年度协商计划安排,市政 协教科卫体委于5月至6月份组织部分市政协常委、委 员,围绕“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开展民主监督协商活 动。通过实地察看、座谈等方式,详细了解我市食品安全 法实施工作情况,并与相关单位座谈研讨,针对工作中存 在的问题短板和关键环节,提出了意见建议。现将有关情 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食品安全工作摆在重要 位置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并纳入年度 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全市各级相关部门认真落实习近平总 书记“四个最严”重要要求,聚焦一流,加压奋进,食品 安全基础日益稳固,食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食品安全监 管经验日臻成熟,食品安全考核评议保持全省优秀位次,率 先跨入全国先进行列。 (一)“两个责任”严格闭环落实。市委常委会专题 研究,全面安排部署,主要领导带头包保,靠前指导、挂 图作战,全面落实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 见效工作机制,7652名包保干部分包18907家食品生产经营 单位,目前已全部包保到位、督导到位、挂牌公示到 位,做到了无死角全覆盖。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各食 品单位均已配齐食品安全总监和安全员,全面落实“日管 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安全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常 态化防控、应急处置、宣传培训等机制更加健全,有力的 提升了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二)专项整治不断深化。累计开展农药兽药超标、 畜禽肉质量、“三小(小作坊、小摊贩、小经营店)”治 理、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粮食安全检查等专项行 动120余次,有效的净化了食品市场秩序。深入开展食品安 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组织开展了民 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查办案件1179件,罚没金 额983万元。公安部门侦办食药类57起,刑事拘 留130人,逮捕31人,移送起诉251人,公安部发电表扬。 (三)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着力推进“绿色食品 城”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总面积 达333.4万亩。新获证绿色食品12个,国家名特优新农产 品16个,培育出了郏县雪花牛肉、舞钢鹁鸽等知名农业品 牌;219家食品生产企业和152家小作坊实现了“互联网+透 明车间”,689家小作坊开展“7S”管理,达标率全省第 一。全市大型商超、中型以上餐饮单位、学校和养老机构 食堂实现7S管理全覆盖,4413家餐饮单位完成了“互联 网+明厨亮灶”建设,位居全省前列。 (四)社会共治体系日臻完善。全面开展乡镇食安办 规范化建设工作,在全省率先实现乡镇食安办主任由副 乡(镇)长兼任,全市2368个行政村(社区)建立了食品 安全协管站,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 人”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深入开展全国食品安全宣传 周、产品质量月、“放心农资下乡宣传周”“绿色食品宣 传月”“3.15消费者权益日”等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发放各 种宣传材料200多万份,覆盖群众达到100余万人次。充分 发挥12315投诉举报平台作用,24小时接受公众投诉,形成 了社会共治格局。 二、存在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 定成绩,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和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形势不容乐观。我市 农业生产面广线长,监管难度大,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隐 患较多。在种植、养殖方面,主要是以散户为主,大型的 种植、养殖企业比较少,农产品生产源头监管难度大。种 植、养殖户缺少必要的专业文化知识,科技生产意识 差,依赖过去的老经验、老办法,使农产品质量受到不同 程度的影响和制约。比如,个别种植户为了防治病虫害、 除草、促使农作物增产增收,不正当使用农药、化肥,造 成农药、化肥残留超标及地下水污染;种植、养殖户的食 品安全意识不强,对无公害粮食、蔬菜、水果、畜禽产 品、水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还没有完全掌握,管理水平 低,实践经验少。 (二)食品产业“大而不强”,食品安全的产业基础 还不牢固。与先进地市相比,我市食品产业品牌企业不 多,小型企业和个体业户占比较多,特别是在农村,企 业“低、小、散”,“脏、乱、差”的现状还未根本改 变,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给监管带来很大难度。 (三)基层监管力量不足。由于乡镇综合执法改 革,当前乡镇综合执法事权没有明确,有的县已经把基层 监管所下放到乡镇,基层监管所里的人员忙着乡镇安排的 其它工作,基层监管所力量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食品安 全监管工作被弱化,监管效能难以发挥。 (四)农村食品安全、外卖餐饮、网络食品等重点领 域风险比较突出。假冒伪劣及过期食品流向农村,农村大 集和山村小商店,经营品种多而杂,经营者自律意识淡 薄,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意识差,重价格而轻质量等种种原 因,给不法商贩制假贩假提供了场所,经常会出现包装简 陋的“三无”产品和过期食品。外卖餐饮食品安全存在隐 患,部分餐饮单位使用无标识、不可降解的容器。网购食 品难以进行真伪鉴别,容易产生食品变质、包装破损、假 冒品牌等方面的问题。 (五)食品安全宣传工作力度不够。近年来,有关部 门通过各种形式加强了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但力度不 够。一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不遵纪守法,食品安全自律 意识淡薄;人民群众对国家食品卫生法律、法规不甚了 解,缺乏食品安全常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意见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环境。从维护人民群 众根本利益出发,充分认识《食品安全法》的重要性和必 要性,切实抓好《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和宣传,全面促进 食品安全工作的健康发展。加大学习宣传力度,丰富学习 形式,强化宣传教育措施,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 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利用“食品安全宣传周”、3.15消费者 权益日、农村赶集等时机,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的立 法宗旨和主要内容,推进食品安全知识进社区、进乡村、 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组织食品企业从业者专题培 训,切实强化企业“第一责任人”意识、机构的监管意 识、人民群众的监督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营造人人知 法、懂法、用法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二)坚持全程监管,严格依法整治。强化全过程监 管,健全从种植养殖到生产加工、流通餐饮、进出口各环 节全过程的监管链条。加强对食用农产品的监管,建立农 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档案,强化农业生产环境污染源治 理,打击非法使用高毒农药行为,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 营、盛装器皿回收制度。积极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 出和产品质量溯源制度,将地产、外进食品均纳入监管范 围,定期抽检定期公示,对不符合规划标准的屠宰场进行 清理整合,坚决杜绝病死畜禽流向餐桌,从源头消除食品 安全隐患。加强对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严格食品生产、 加工、经营准入制度,督促企业依法建立追溯体系,形成 可倒查、可追责的体系,对不符合规定和违反程序的厂商 要依法查处。加强对流通环节的监管。探索推广适用的食 品电子追溯系统,加大进口食品抽查力度和检查批次,坚 决销毁过期和变质的食品,确保进入流通领域的食品安 全。加强对餐饮业的监管。重点对生产和经营场所的环境 卫生、原辅材料进行整治和规范。依法加强对农村食品安 全监管。支持零售企业向农村延伸网点,鼓励食品生产批 发企业面向农村配送食品,保证农村市场的食品安全,建 立安全、放心的食品流通和消费通道。 (三)推广农村新型种植养殖模式,逐步解决食品源 头污染问题。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实力雄厚,生产经营网络 健全、规范化、标准化程度高的优势,大力推广“公司+农 户”、“公司+基地+农户”等种养模式,引导农民在种养 业上逐步走向基地化,实现从“源头”上对食品安全的有 效控制。继续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发展绿色农 业。深入开展农药及农药残留、兽药及兽药残留、畜产品 违禁药物滥用、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工作,加快淘汰 高毒高残留农药、兽药进程;推广使用高效低残留农药、 无公害农药、兽药、无污染添加剂、优质肥料等;普及农 业投入品安全使用知识,指导农民科学用药、合理施肥。 (四)完善制度体系,建立长效机制。按照《食品安 全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和强化食品安全综合评价体系 建设,继续将食品安全纳入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目标考核体 系,推动政府责任的落实。一是健全监管体系,加强协调 联动。完善市、县(市)、乡镇(街道)三级食品安全监 督网络,设立专职食品安全监督员,负责食品安全的日常 检查和监督。加强部门间、区域间协作配合,形成齐抓共 管合力。二是用好举报奖励、舆论监督等手段,逐步实现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充分发挥安全监督员、信息员、志愿 者作用,鼓励行业协会、新闻媒体、消费者有序参与食品 安全治理。三是建立健全定期巡查、检验检测等制度,继 续扎实开展食品专项整治,使各项监管工作常态化、规范 化。四是加强智慧监管与信用监管体系建设,进一步清理 规范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资格,落实“黑名单”制度,督促 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对列入食品生产违法“黑名 单”的企业要逐出食品行业,不得再进行生产和销售。 (五)强化基层监管队伍建设。全市食品安全监管的 重点在乡村,工作的薄弱环节也在乡村。建议为乡镇监管 所适当增加人员编制,保障乡村食品市场监管成效。积极 争取资金,落实“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要 求,稳定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基层 监管服务人才体系队伍建设,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关于“未成年人保护 法”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协年度协商工作计划安排,市政协社会和法 制委员会于6月,围绕我市“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情况”开 展了协商式民主监督活动。 市政协主席会议高度重视本次活动,研究制定了 《“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情况”协商式民主监督活动方 案》,优选部分省、市政协常委、委员,各民主党派市委 会负责同志组成调研组,集中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 相关政策法规。6月15日,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市政协副 主席袁银亮带领调研组一行到我市中级人民法院、卫东区 人民检察院、卫东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市家庭教育 研究会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和市一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开展 了实地调研,并召开座谈会。会上,市民政局、市教体 局、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妇联和市关工委等成员单位 介绍了20XX年以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开展情况,与会委员 作了发言,对我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 一、我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情况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 简称《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 重视,高规格成立了“平顶山市人民政府未成年人保护工 作领导小组”。12个县(市、区)相继成立县级领导小 组,实现了领导协调机制全覆盖。本着最有利于未成年人 原则,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成员单位各司其职、通力配 合,逐步构建起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 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位一体”的综合保护体系和 权益保障机制。市民政局强化阵地建设,打造了1个市级未 成年人保护中心、8个县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120个乡 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366个村(居)“儿童之 家”的四级未成年人保护阵地。20XX年以来,为全市147个 乡镇(街道)配齐儿童督导员,为2800多个村(居)配备儿童 主任;培育新增社工组织16家(共41家),新增持证社 工569人(共654人)。市教体局会同政法、公安、市场监 管、文旅等部门围绕教育公平、“五育”并举等内容,制 定完善了控辍保学、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校园安全风险 防控等十余项规章制度,建立预防欺凌、性侵害、性骚扰 未成年人案工作机制。市公安局始终保持对侵害未成年人 违法犯罪“零容忍”,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实行快侦 快破快诉快判,加大打击力度,坚决遏制涉未成年事故案 件高发势头。市检察院把检察职能和未保工作深度融 合,从严从快办理了一批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教育挽 救了一批涉罪未成年人,联合教体局开展“云端未检”主 题检察开放日活动,深化检校合作,270余名检察官担 任300余所学校法治副校长,未成年人检察和保护工作始终 位于全省第一方阵。市中级法院落实“教育、感化、挽 救”的审判方针,依法从严从重惩处被害人为未成年人的 各类犯罪。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审庭荣获“全国维护妇女儿 童权益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市妇联以家庭教育促进家 庭保护,开展“三进一送”“最美家庭”“佑未来 护成 长”等活动,受益未成年人及家长6万余人。市关工委充分 发挥“五老”作用,开展“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参与 预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和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 作。 二、存在的问题 从《未成年人保护法》涵盖的“六大保护”体系来 看,在家庭保护中,家庭教育宣传引导还需进一步深入和 扩大,开展家庭教育宣讲培训的形式较为单一,质量也需 进一步提高,引导家长切实履行监护责任的机制还不够完 善。在学校保护中,对未成年人的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 开展不充分、不深入、不完整;校园暴力、欺凌事件时有 发生。在社会保护中,未成年人公益性文体场所减免费用 开放范围和力度还需进一步提升;大型商场、超市、医 院、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游乐场、火车站、汽车客 运站、旅游景区等场所设置与运行走失未成年人的安全警 报系统还未大面积推广;在网络保护中,未成年人沉迷网 络现象仍然突出;网络监管部门信息监看发现能力还有待 提升;未成年人保护宣传吸引力、感染力有限,缺少具有 地方特色,受未成年人喜爱的网络品牌栏目。在政府保护 中,承担基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儿童主任缺乏激励考核 机制;强制报告制度仍需大力宣传和推广;托育机构发展 不充分。在司法保护中,涉未成年人案件总量较多,基层 司法保护力量较为薄弱。 从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成员单位来看,民政局方 面,各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建立后,民政部门承 担的职责、服务的对象增多,受客观条件制约,未成年人 保护工作统筹协调督导职能未能充分发挥。教体局方 面,防治校园欺凌工作落实情况存在不足,德治和法治教 育、特殊学生异常情况预警和干预有待加强。公安局方 面,缺少对涉案未成年人有效的训诫、惩治制度,在对其 进行批评教育和治安处罚后,无法形成有效震慑,相当一 部分继续作案,存在“先抓后放,继续作案”的恶性循 环。检察院方面,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形式还较为单一、 简单。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宣传力度不够,宣传的方式、方 法不多,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职能发挥还不够充分。法院方 面,“双向保护”原则落实得还不够彻底,对未成年被告 人的保护有所忽略。妇联方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开展情 况不均衡,农村贫困地区,尤其是留守、困境儿童的家庭 教育指导服务、儿童关爱帮扶有待加强。关工委方面,各 县区关工委工作发展不够平衡,部分县区的组织建设明显 滞后,一些乡镇和基层关工委班子稍显薄弱。 三、意见建议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 位,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 重要论述,充分认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 增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要积 极担当作为,结合单位工作实际,超前谋划,深度推 进,做到专人负责,定期研究,落实落细工作措施,扎实 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二)协调联动,标本兼治 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各成员单位要紧紧围绕目标要 求,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原则,做到部门联动、协调配 合,合力推动我市未成年人保护各项工作落实落地。民政 部门作为牵头部门要充分发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 综合协调作用,要充分发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综 合协调作用,推动各项工作周密、高效、安全运转,发挥 参谋助手作用,全面、准确、及时掌握实际情况,客观反 映基层意见,更好为协调机制提供决策服务。各成员单位 要根据领导小组印发的职责任务和工作要点,进一步细化 未成年保护工作任务分工,提高业务处理能力和业务配合 能力,与其他成员单位积极配合、通力合作,共同做好未 成年人保护工作。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关爱帮扶,在涉及到 未成年人困难救济、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方面,要整合 各单位资源特事特办、急办快办,确保未成年人保护各项 任务落地落实。 (三)突出重点,问题导向 1.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一是深入开展青少年心 理健康服务进村(社区)行动。整合资源,线上线下结 合,多种形式开展心理讲座、个案咨询等活动。二是加强 家庭教育指导。建好用好各类家长学校、家长课堂、家庭 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帮助家长改进教育方式、预防和制止 家庭暴力,关心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三是提升学校心 理健康教育质量。按照《平顶山市儿童发展规划》要 求,持续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校配齐配优心理 健康教育教师,将心理健康课程列入中小学必修课内容并 切实保证课程质量。 2.严防校园欺凌行为。一要坚持预防为主,学校要加强 学生欺凌防治教育,提升学生法治意识、安全意识,及时 排查处置可能导致学生欺凌事件发生的苗头隐患;教师要 切实负起责任,及时关注学生异常表现并查明原因,对可 能的欺凌和暴力行为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二要 对受害学生及时进行心理辅导,防止二次伤害发生,帮助 被欺凌学生尽早恢复正常学习生活。三要按照“宽容不纵 容、关爱又严管”原则,对实施欺凌的学生开展心理和行 为矫治并予以适当的教育惩戒。 3.持续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一是加强未成年人个人隐私 保护,深入开展网络服务平台超范围收集、违法违规使用 个人信息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个人隐私的违 法行为。二是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网信部门要督促网 络服务平台设置青少年模式,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 注册制度,控制未成年人上网时间。教育部门要指导学校 加强对学生手机使用的管理,确保在校期间专心学习。三 是规范网络信息,杜绝色情、暴力等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 康的内容,全面整治诱导未成年人参与应援集资、投票打 榜、刷量控评等网络乱象,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安全的网 络环境。 4.严厉打击和预防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公检法司 机关对涉及未成年人的暴力、虐待、性侵等案件,要始终 保持“零容忍”态度,坚持从严从重,强化源头治理,织 密未成年人安全保护网。落实好强制报告和从业查询制 度,重点督促学校、儿童福利院、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 医院等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和社会组织,强化及时主 动报告意识,对应发现未发现、应报告未报告的溯源倒 查、依法追责,同时相关单位要切实履行查询义务主体责 任,让有前科的违法犯罪人员远离未成年人。 5.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对农村留守 儿童和困境儿童等未成年人中权益容易受到侵害的群 体,要予以重点关注、特殊保护。对家庭教育不到位 的,妇联、教育等部门要及时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建 立未成年人监护评估制度,按评估风险等级分类精准施 策。对履行监护义务不力甚至涉及违法犯罪的,公安、检 察院、法院等部门要及时依法予以教育、训诫;对困难家 庭重病、重残的未成年人,要加强生活保障,纳入最低生 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对因突发事件造成生活 困难的,民政等部门要及时开展救助,切实保障农村留守 儿童和困境儿童合法权益。 (四)夯实基础,建章立制 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 设,着重夯实基层基础。一是加快推进各级未成年人救助 保护机构建设。支持推进县级儿童福利机构的优化提质和 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工作,提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标准 化、规范化水平。尽快实现市、县级未成年人保护机构、 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全覆盖,所有 村(居)委会设立妇女儿童委员会。二是加强未成年人保 护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涵盖妇儿工委、民政、公安、检 察、法院、教育等领域的未成年人保护专家工作队伍,积 极探索疑难复杂案件专家会商论证机制,提高未成年人保 护工作决策的科学性、民主化水平。建议通过政府购买、 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方式,鼓励引导社会组织、社工人 才、志愿者积极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供专业性、多 样化、多层次的关爱服务。三是建立科学有效的未成年人 保护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各项工作机 制,包括高质高效的统筹协调机制,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 机制,全面从严的依法保护机制,稳定规范的经费保障机 制等,以健全的机制措施保障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顺利 开展。 (五)加强督查,创新载体 一方面加强督导检查。加大《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未 成年人保护制度落实情况的督导力度,对存在的突出问题 以及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恶性案件、重大事件要加强跟踪 指导、挂牌督办、限时整改。各成员单位要常态化开展未 成年人保护隐患问题排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有效干 预。另一方面创新形式载体,建议可整合资源,建立我 市“未成年人动态基础信息数据库”,实时精准收集、登 记未成年人相关信息,畅通数据共享渠道,构建集监测预 防、发现报告、研判转介、帮扶干预、督查追责于一体的 未成年人保护体系。 (六)广泛宣传,形成氛围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充分运用传统媒体 和新媒体,增加宣传渠道的多样性和方法的灵活性。建议 可搜集“校园霸凌”“网络犯罪”等频发的涉未成年人典 型案例,在匿名保护涉案未成年人隐私的前提下,采 取“以案说法”的形式进行宣传,通过直观生动的案例教 育,提升宣传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同时持续开展 “未成年 人保护工作宣传月”等活动,各成员单位大力宣传关爱保 护未成年人的先进典型,倡树未成年人优先保护的理 念,形成全社会重视支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浓厚氛围。 关于2023年全市蔬菜生产经营 和应对高温天气情况的调研报告 蔬菜价格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民,既是大量农 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手段,又直接关系到城乡居民的日常 生活,为保障蔬菜的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根据委领 导的安排,7月初市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就蔬菜基地、农贸 市场的生产经营和应对高温天气情况开展专题调研,重点 走访了我市价格调节资金扶持的蔬菜基地、种养殖基地。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据农业农村局统计,上半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30.4万 亩,同比增加2.3%;总产64.1万吨,同比增加3.5%。 我市蔬菜种植基地大多是采取“公司+农户”或“公 司+基地+农户”,基地实行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统一销 售,由农户生产管理的生产经营模式。 2022年价格调节资金扶持的项目中有蔬菜种植基 地14个,其中拥有种植面积1000亩以上的有XX市桥头河种 植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500亩以上的有XX市太保农业发展 有限公司、XX镇贤才果蔬专业合作社;还有湘中果蔬批发 大市场,是XX市中心城区唯一的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经 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价格调节资金扶持的蔬菜种植基 地共种植蔬菜面积约5460亩,共计产量约15830吨;湘中果 蔬批发市场批发蔬菜约103200吨,其中外地蔬菜批发 约87720吨,本地蔬菜批发约15480吨。 二、生产经营情况 (一)上半年蔬菜基地生产形势总体良好。今年上半 年雨水分布较均匀,没有遭受极端天气影响,蔬菜生产总 体丰产丰收,蔬菜价格较上年同期跌幅明显。5月中旬本地 蔬菜大量集中上市,导致蔬菜价格很快回落,至6月下 旬,本地蔬菜大部分品种批发价格回落到每斤1-2元,如辣 椒、菜心、茄子、南瓜去年每斤平均批发价分别 为3元、4元、3元、2.5元,而今年分别 为2元、2元、1元、1.2元,跌幅分别 为33%、50%、67%、52%,目前本地产丝瓜、茄子等最低 批发价格在每斤0.5-0.6元。人工成本、农资成本与去年持 平。 (二)高温天气对蔬菜的影响。据气象部门预报,今 年夏季高温天气将创历史新高。6月上旬我市连续高温天 气,最高温度达38度,造成基地菜苗移栽困难,在园菜病 虫害增多,人工作业成本增加等情况,具体表现为:造成 生长点萎蔫,生长停滞,影响幼苗的发芽分化,还会导致 蔬菜前期落花,落果和畸形果比例升高,果实变小、色泽 不鲜艳、果实烂根、枯萎等病害,结实率降低、果实变 形、长不好,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大大降低经济效益。 (三)生产成本依然居高不下。据调查,种一亩辣椒 需要的生产成本约5220-5720元,其中:土地流转 费700-1200元;种苗600元(每亩种植辣椒 苗2000-2200株,每株0.3元),化肥1000元;农 药300元;地膜和滴灌400元;人工管理成本2000元(包含 整地、栽秧、施肥等);机械整地、开沟220元,生产成本 与上年同期持平。按目前每亩辣椒地出产辣椒3500斤左 右,平均价格每斤2元计算,每亩产值7000元左右。蔬菜种 植利润偏低,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选择进城或外出务 工,从事蔬菜种植的主体大部分是老年人口。 三、应对高温天气措施 为应对高温干旱天气做好蔬菜生产,我市各蔬菜基地 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加强供水管理,浇灌降温。针 对高温天气,大部分基地在清晨或傍晚时间,采用低温河 水浇灌,充分利用喷灌设施,浇均浇透,保持土壤湿 润,降低高温对作物的不利影响;二是减少耕作频率,搭 建遮阴棚或使用遮阳网,以蓄水保墒,减少水分和养分消 耗,促进作物生长;三是及时补足水肥,喷洒叶面肥 料,防止叶片脱水,促进植物吸收养分;四是选择抗旱品 种,为确保高温条件下蔬菜生产不受太大影响,一些蔬菜 基地补种了秋季豇豆、茄子、南瓜、辣椒等蔬菜品种;五 是加强防治病虫害。高温天气往往是蔬菜病虫害高峰 期,为确保蔬菜丰产丰收,质量安全,各蔬菜基地都加大 了病虫防治力度。通过采取这些措施,目前全市蔬菜生产 总体情况良好,市场供应充足。 四、建议 (一)加强政府引导扶持。一是建立“农产品价格调 节专项奖补机制”,充分调动生产基地积极性,发挥农民 主体作用;二是加强产销对接,促进蔬菜基地与大型农产 品批发市场、商超对接协作,提高本地蔬菜的入市率,充 实市场蔬菜销售品种,帮助丰产滞销的品种进行市场对 接;三是组织农业科技服务团深入蔬菜基地培训指导,提 高经营主体和农户对抗种植风险的技术技能。 (二)完善农业保险机制。做好蔬菜种植的保险工 作,有利于保障从事蔬菜种植的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的抗风险能力,调动生产积极性,但目前我市蔬菜保险覆 盖面不大,主要原因是蔬菜受险情况不好界定,受灾程度 划分等级不明确,从而影响了蔬菜保险的推广。为进一步 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切实做好蔬菜的保险工作,建议有 关部门要细化受灾等级标准,出台操作性、可行性强的蔬 菜保险方案,以帮助农民防范农业生产风险,减少因灾害 带来的损失,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保 障农民收益。 (三)推动蔬菜种植业升级。一是鼓励蔬菜基地提质 增效,从重数量转向质量优先,生产绿色蔬菜、有机蔬 菜,打造蔬菜品牌;二是推动产业融合,拓展产业链条。 目前依靠单一的种植环节增收不具备蔬菜基地可持续发展 能力,有条件的蔬菜基地可以配套加工产业链,如桥头河 蔬菜基地有“肖老爷”、“邬辣妈”等加工企业;构建农 业生态圈,打造蔬菜公园、共享农场、亲子园、农学实践 园,带动周边旅游、餐饮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农民收 入,促进本地经济发展。 (四)保障“菜篮子”保供稳价。一是在“菜篮 子”市长负责制基础上建立奖惩制度,安排专项资金,用 于重要民生商品价格异常波动相关支出,支持蔬菜产业的 发展。二是加强对蔬菜批发市场的调控力度,做好应对极 端天气的预案,通过减免蔬菜冷藏费、仓储费和摊位费等 措施,增加蔬菜储存量,确保市场价格平稳。 关于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全 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全国宗教工作会 议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协助市 委、市政府提高民族宗教工作水平,根据年度协商工作计 划安排,5月18日市政协围绕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 和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开展专题调研,6月2日召开调 研协商座谈会,认真听取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湛河区民族 宗教事务局、郏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工作情况通报,部分省 市县政协委员在会上发言,为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 和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建言献策。 一、我市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全国宗教工作会议 精神基本情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深入贯彻习近平 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批 示精神,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民族工作 主线,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 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全省、全市宗教工作会议 精神,形成了全市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 局面。 一是统筹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将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 体系,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机制。市委党校 在县处级进修培训中开设民族宗教理论政策课程,面向各 级干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开展“铸 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演讲比赛、优秀课件评选及 征文活动,向省民族宗教委、省教育厅推荐优秀征文5篇、 优秀课件3个。积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 传月”活动,受众人群30余万人。 二是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创建城市社区民 族团结联谊会,推动民族工作进社区,印发《关于在城市 社区开展民族团结联谊会工作的通知》,制定街道社区民 族工作会议、访谈、联谊、学习等工作制度,积极指导城 市建成区加强城市社区民族团结联谊会建设。联谊会由社 区党支部书记或主任为理事长,社区内企业负责人、少数 民族人士、居民代表和热心民族工作的离退休干部广泛参 与,联系辖区各族群众,沟通信息反映民意,为社区各族 群众营造文明、和谐、温馨的工作生活环境。 三是促进各民族群众共同富裕。积极争取中央、省财 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少数民族发展任务)共 计714万元,为促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 作用。比如,宝丰县大营镇南街村渔具生产加工产业项 目,为周边村各族群众提供就业岗位50个,带动增收26万 余元;郏县姚庄回族乡三郎庙村智能化模块大棚建设项目 为当地各族群众提供工作岗位约150个,这些产业项目在发 展经济的同时,增强了当地各族群众的向心力、凝聚 力,拉近了当地各族群众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当地各民族 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6月份,全省“同心圆·共发展”促 进乡村振兴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省民族宗教委对我市 以“同心圆·共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 定。 四是持续开展宗教领域专项治理。持续开展整治非法 宗教活动遏制宗教渗透蔓延“一二三四”提升行动。市委 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成立提升行动工作专 班,对标“一清二打三强四提升”工作要求,细化任务分 工,定期调度督导,动态化建立“一台账四清单”。开展 抵御境外基督教渗透专项行动、涉高校非法宗教活动专项 治理。严格执行宗教活动场所属地管理和民主管理制 度,建成省市县三级贯通的宗教管理大数据指挥调度中 心,指导支持佛道教界加强教风建设,香山寺荣获全国宗 教界先进集体称号。 二、存在问题 一是宣传教育工作还不够深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 建工作还停留在少数民族较多的地区。二是宗教工作队伍 建设需要加强,一些部门和基层的干部对宗教工作和宗教 政策法规了解不够、领会不深、执行不力,在宗教界代表 人士队伍建设上,教职人员队伍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整 体素质有待提升。三是私设聚会等非法宗教活动反弹压力 大,非法宗教活动形式不断变异,采取相亲派对、职场座 谈会、免费兴趣培训班、心理辅导等形式,改头换面开展 非法传教活动,给发现查处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三、意见建议 (一)提高政治站位,在顺应时代发展上积聚新动 能。对标党的二十大对民族宗教工作的新部署,充分认识 民族宗教工作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社会和 谐、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关系国家安全和意识形态安 全,切实把民族宗教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严格落实民 族宗教工作责任制、意识形态工作负责制,及时研究解决 民族宗教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定期开展督导检查,确保各 项工作部署落细落实。注重统筹推进,把民族宗教事务纳 入公共管理事务和社会治理体系,以网络化管理、社会化 服务为导向,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实施综合治理,实现管 理与服务相融合相促进,不断提升民族宗教工作水平。注 重宣传引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各族群众更加 理性对待宗教信仰和宗教问题,营造和睦和谐的良好氛 围。 (二)聚焦重点难点,在应对复杂局面上谋求新突 破。一是着力强化重大问题分析研判。建立健全重大问题 分析研判机制,完善不稳定不安全因素定期摸排、分析和 调处制度,准确掌控情况,科学分析研判,及时把各种矛 盾纠纷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 着力维护民族领域团结和睦。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城市化倾 向,突出解决好城市少数民族居民和流动人员服务管理问 题,充分发挥社区贴近群众的特殊优势,把民族工作融入 社区建设,在少数民族群众相对集中的街道、社区搭建窗 口平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创造各族群众共 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积极构建相互嵌入的 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让城市更好地接纳少数民族,让少 数民族更好地融入城市。三是着力解决宗教领域突出问 题。遵循“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 打击犯罪”的原则,依法处理非法宗教活动,抵御境外宗 教渗透。要特别关注宗教对高校和低龄人群的渗透影响。 (三)运用法治思维,在精准管理服务上取得新成 效。一是妥善化解民族矛盾。坚持用法治思维处理民族关 系,既不能把涉及民族因素的民事问题、刑事问题和一般 矛盾纠纷归结为民族问题,也不能轻视民族问题的复杂 性,看不到民族问题可能产生的后果,坚决防止一般问题 民族化、民族问题一般化。二是规范管理宗教事务。依法 处理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活动,在宗教界深入开展爱国主 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教育,积极引导宗教坚持 中国化方向,做到政治上自觉认同,文化上自觉融合,社 会上自觉适应,不断凝聚顺应社会、服务社会的正能量。 三是强化应急处置机制。完善民族宗教突发事件应急预 案,对民族宗教领域可能引发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重 大问题,及时调查研判,及早预警防范。对已出现的苗头 性和倾向性问题,准确定性,果断处置,防止扩大和转化 升级。高度重视并积极回应可能影响民族宗教关系和社会 稳定的网络舆情,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管理主动权。 (四)注重协调联动,在凝聚工作合力上实现新提 升。充分完善全市四级民族宗教工作网络,把工作重心放 到基层,建立以社区(村)党组织为核心、以网络化管理 为支撑,形成上下贯通、左右相联、反应灵敏的基层工作 网络。充分发挥好联席部门作用,把工作重点放到联合联 动上,合力解决民族宗教领域的问题和矛盾纠纷。充分利 用现代科技手段,把工作着力点放到信息共享上,加快推 进信息化、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加强部门 工作平台和业务数据对接,实现信息共享,为新时代民族 宗教工作注入科技动能,推动全市民族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