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当前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当前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反映统治阶级 意志及利益的思想观念体系,主流意识形态是得到统治地 位的阶级认可并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是一个 国家实现凝心聚力,达成普遍共识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 制度得以存续的重要依托。自X世纪冷战结束尤其是进 入X世纪以来,文化多样化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在增强不 同国家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增加了意识形态安全的风险与挑 战,保障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复杂性不断上升。 一、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作为社会的观念或思想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在本质 上是集团性话语,具有价值导向、行动导向和群众导向的 性质,是一个现代化国家生存、发展的基础。 重视意识形态,注重发挥意识形态工作的积极性,是 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马克思对意识形态是高度重视 的,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X-18X年手稿)》中,马克思 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 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 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极为 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意识形态工作 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加强 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马克 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文 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十九 大报告中多次强调意识形态问题,其力度和强度都是改革 开放四十年来前所未有的,尤其是明确要“牢牢掌握意识 形态工作领导权”,在我们党的历史甚至国际共运史上都 是罕见的,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明确了基调、指明了重 点。 中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与西方国家完全不 同,无论从战略格局还是意识形态角度,西方国家都绝不 希望看到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顺利实现和平崛 起,20X年X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会议上进一 步指出,国内外敌对势力是绝对不愿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风景这边独好”的,是绝对不愿看到共产党遭中国长 期执政的,也是绝对不愿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千万不能天真!西方资本主义国 家在过去几十年间,妄图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变中 国的发展道路的图谋从未停止,这就决定了我们和西方国 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是不可调和的,反意识形 态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 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 透的方式更为隐蔽,以往的使用多种手段、方式在中国宣 扬错误思潮并攻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当下 已不多见,而是通过借用“民主权利”“新闻自由”,在 热点问题上制造混乱,以比较隐晦的方式攻击我国的社会 主义制度,制造公信力危机,利用一切机会在中国煽 动“街头政治”、推行“颜色革命”,倚重网络进行各种 破坏活动,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复杂尖锐。 二、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突出挑战 当前的这个时代,全球化的不可逆转,科技革命的快 速进步,互联网和自媒体深入人们的生活,深刻改变着每 个国家的政治、生活、文化基础,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全球 化已经是这个时代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中国一直积极参 与其中,赢得了和其他国家加强沟通、深入合作、共同发 展的历史机遇,同时,也意味着必须面对在这一过程中意 识形态领域遭遇的挑战。 (一)全球化的挑战 在不可逆转的全球化进程中,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与 协作日益增多,而诸如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变暖、极端气 候频发等问题,需要全球各个国家的共同协作,这种超越 国家界限和发展水平差异、意识形态分歧的交流与合 作,充分体现了在全球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趋同性。 这种一致性的行动,让对于全球化的实质没有深刻认 识的人产生了模糊认识,对保有独立性的坚持不足,丧失 了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警惕性,在意识形态方面强调共 有理念而忽视差异和危机,放弃我们自己经过艰辛探索确 定的方向和道路,危机重重。 在全球化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的交锋并未因趋同性 的展现而削弱或结束,西方国家并未因苏联解体而摒弃冷 战思维,而是通过新的形式在不断强化。X危机的爆发,非 一日之功,长期以来,美国通过意识形态渗透和策动“颜 色革命”等方式制造冲突隔阂。20X年X爆发的“橙色革 命”和20X年的“广场革命”,都有X或明或暗的支 持。20X年至20X年X发生骚乱时,X时任助理国务卿X和时 任参议员X现身基辅独立广场,公开支持反对派。 意识形态领域的交锋显示出传统与新生多种意识方式 交错的复杂态势。然而,其本质和目标是恒定的,看似错 综复杂的较量和论战的主线依然是围绕着社会主义意识形 态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孰优孰劣,好像混乱无章的交锋和 对抗之中的核心依然是两种社会制度谁将能取得最后的胜 利。这就使得作为现存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与西方 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博弈更加激烈化、显性化。 (二)新科技革命的挑战 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和科技上的优 势,在意识形态方面拥有着文化霸权,全球化态势下,我 国和西方国家进行的是起点并不公平的直接对弈。 过去几十年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在全球化中的 主导地位,借助在信息、科技、网络、媒体和话语体系中 的一系列优势,将自己的价值观念附着在先进的技术、管 理和设备之中,利用一切可乘之机,竭力推行自己的价值 观念和政治制度;同时倚仗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现代化的 高科技手段,将西方文化批量生产成日常消费品,通行全 球,培植认同。 全球化时代,西方多种手段并举,以无孔不入的态势 攻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展开或明或暗、或激烈或隐蔽的 争夺,发出并不微弱的声音,和我们争夺意识形态空 间,挑战着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 (三)网络空间的挑战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当代人的生活,正能量得以更亲 民地展示的同时,负能量也泥沙俱下,混淆其中。中国互 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X次《中国互联网络发 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截至20X年X月,我国网 民规模达X.X亿,较X年X月增长X万,互联网普及率达X.X %,较X年X月提升X.X个百分点,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 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成为网络大国、拥有海量数据信息 的现实决定了我国网络能量十分巨大,由此带来的网络治 理和引导网络能量正确发展的工作也非常复杂艰巨。 网络带来的海量信息,在自媒体兴起之后,可谓真假 共存、良莠不齐,干扰着社会公众的正常判断和思考。在 自媒体平台,信息的发布和传播非常便捷,每个人都可以 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信息,对于信息的筛选和阐释则完全依 据个人偏好,信息的客观真实性难以保证。而实时发布的 形式充分满足了大众的猎奇心理,在视觉冲击下,很容易 造成虚假消息和网络谣言的快速流传。出于猎奇心理,网 民对于隐私揭露、案件起底等事件关注程度较高,传播速 度极快,这种片面的信息严重干扰了社会公众的正常思考 和判断。网络中的谣言、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的对当事人的 隐私披露以及掺杂了个人视角的对社会事件不实爆料,极 易在网络上引起高度关注,从网上蔓延至网下,在现实中 产生“蝴蝶效应”,极易导致社会公众对发生的事件无法 进行理性辨别,失去客观公正的判断,甚至顺从网络言论 的引导,对热点事件形成误解,造成网络舆论一边倒,影 响事件本身的公正处理。 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在当前社会环境的影响下要引 起高度重视,这个概念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凯斯·桑斯 坦提出的,“网络对许多人而言,正是极端主义的温 床,因为志同道合的人可以在网上轻易且频繁地沟通,但 听不到不同的意见”;“团体成员一开始就有某些偏 向,商议后继续向偏向移动,最终形成极端的观 点”;“最后会各自走向极端,造成分裂的结果或者铸成 大错并带来混乱”。互联网是网民表达观点和意见的重要 渠道,同时也是情绪宣泄的出口,为了博取流量,一些不 负责任、断章取义的解读因为迎合猎奇心理,很容易将网 民“带节奏”,点击量迅速上升,湮没主流媒体声音,甚 至背离歪曲事实。这种非理性的表现在过去有很多例 证,所谓网络“意见领袖”的偏颇意见一旦被认同,公众 盲从如山呼海啸,结果导致网上舆情的快速出现演变,网 民一面倒的情绪化宣泄一旦占据上风,真心关注事件真相 的网民数量将下降,其声音也会被湮灭甚至遭到攻击,影 响事件的公正处理,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秩序,严重的时候 甚至会引发网络群体性事件,由网上蔓延至网下,引发国 内外舆情共振,甚至引发公信力危机。 (四)西方文化霸权的挑战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象征与标志,是国家、民族 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概念、民族概念形成 和存续的必要性因素。争夺舆论话语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