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党课:站稳人民立场 坚持人民至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党课:站稳人民立场 坚持人民至上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要坚持 好、运用好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 界观和方法论之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并将其概括和阐述 为“六个坚持”。这对于指导我们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 理论创新意义重大。“六个坚持”中第一个坚持就是要求 我们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而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坚持人民至 上,就必须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凝聚人民力 量、不断造福人民,从而解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实现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回答好人民之问,从而充 实、保障、持续全国各族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以中国式 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获得感、幸福 感和安全感。 一、回答好人民之问在于站稳人民立场 要回答好人民之问,就必须树牢根基、守住民心、凝 聚民力,从而更好地为民造福。从立场上来说,只有站稳 人民立场才能更好地做到这几点。 只有站稳人民立场才能树牢根基。中国共产党是马克 思主义政党,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为人民服 务、为民造福不仅是对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本质要求,更 是我们长期以来不断践行的宗旨。人民性是党的生命之 本、力量之源,纵观党的百年历程,一路走来无不体现着 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党成立之初就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己 任,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至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 发展思想,稳稳站定人民立场,因此根基牢固。正如习近 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 民”。 只有站稳人民立场才能守住民心。“一切为民者,则 民向往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中,中国共产党 正是因为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在胜利中不断前 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党依然 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发展。在过去几年面对新冠疫情的抗疫 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安全放 在第一位,更加凸显出党的人民立场。有国外报告显 示2021年中国民众对政府信任度高达91%,同比上升9个百 分点,蝉联全球第一。这些不断突显着中国共产党打江 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所愿就是党之所 想,党和人民始终站在同一立场。 只有站稳人民立场才能凝聚民力。历史是由人民群众 在实践中创造的。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指出,人民群众 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这些智慧和创造力 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中国共产党 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过程中,要想发现并将这些 智慧和力量作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就必须积极 融入群众,警惕脱离群众的危险。站稳人民立场是融入群 众的必要条件。只有从人民立场出发,深入群众,才能将 分散于人民群众中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为全面建成社 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形成巨大的推动力。 只有站稳人民立场才能为民造福。马克思认为“人们 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因此,为民 造福就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 益问题。而要抓准这些群众所忧所难、所思所想的事,解 决好相关民生问题,就必须要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想问 题、办事情。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人民群众视域下所忧之 难、所盼之福,才能带领人民群众朝着同一目标前进,从 而感民之心、得民之力,听清、听懂、回答好新时代新征 程人民之问,实事求是地为民造福。 二、回答好人民之问在于把握人民愿望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习 近平总书记在二○二二年新年贺词中所发表的这句话深刻 地表达了我们的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也表达出我 们的奋斗以解决这些影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急难 愁盼问题为目标。因此,从观点上来说,只有准确把握人 民愿望,才能在回答人民之问时找准方向,有的放矢。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 修睦、亲仁善邻等文化传统。在革命和建设年代,也总是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顽强奋战。随着社会的发 展,不同年代、不同阶段人民的愿望是不尽相同的,但归 结起来都是人民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美好愿景。进入 新时代,随着我国在党的带领下政治、经济、社会、文 化、生态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对美好生活 的要求更高、更细致。而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 实的问题则主要集中在教育、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 和健康等方面。这其中既有对现代化物质生活的需求,也 有对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这与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的全面 解放是相契合的。与此同时,发展的不充分限制了人民群 众利益需求的可及性,而发展不平衡问题又使实现需求失 去了均衡性,产生了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准确 把握好人民愿望。要更全面、更细致、更深入地发现和解 决问题,把握好人民愿望,就要深刻分析社会主要矛 盾,紧扣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 心。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既对过去的成就和经验进行了 总结,给出了把握人民愿望的现实基础,又从办好人民满 意的教育、完善分配制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 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方面对民生相关事项做出 部署,准确地把握了人民愿望,对回答时代之问给出正确 指引和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