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治理主题扶贫(民生)古语集锦(15条)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治理主题扶贫(民生)古语集锦(15条) 1.同舟而济……相救也如左右手。 出处:春秋·孙武《孙子兵法·九地篇》。原 文:“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 救也如左右手。” 释义:(吴人和越人)坐一条船渡河,遇着大风,互 相救助就如同左右手那样。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 力,渡过难关。 用法提示:别看这句话不长,字数也不多,却包含着 两个成语:“同舟而济”(常作“同舟共济”)和“如左 右手”。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似乎也可以放在“团 结”或者“合作(外交)”条目之下,但是这句话适用的 情况更偏向于“患难”,而不是“富贵”。而且,凡是与 公益、扶贫、援助等事相关的内容,都可以用到这句话。 比如,“同舟而济,相救也如左右手。”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关键是要把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尽快补上,否则 就会贻误全局。 2.为国者,以富民为本。 出处:东汉·王符《潜夫论·务本》。原文:“为国 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民富乃可教,学正乃得 义;民贫则背善,学淫则诈伪。” 释义:治理国家的人,要以使人民富裕为根本大事。 可以引申为扶贫工作的必要性。 用法提示:获得感是近年来的热词之一,可以说,我 国的改革,是以增加民众的获得感为重要导向的。句中 的“富民”,不只是局限于让人们富裕,也包括让人们幸 福,有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公文写作中,与获得感、幸福 感等词汇最为相关、最为直观的一件事情就是精准扶 贫,这句话就可用于这方面。比如,“为国者,以富民为 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 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 3.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出处:春秋·管仲《管子·牧民》。原文:“国多财 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 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 释义: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礼 仪,重视荣誉和耻辱。比喻:粮仓充实、衣食饱暖,荣辱 的观念才有条件深入人心,老百姓也才能自发、自觉、普 遍地注重礼节、崇尚礼仪。 用法提示:我们听过更多的版本应该是“仓廪实而知 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将“则”变成“而”的人是司 马迁,后者出自《史记·管晏列传》。也许是司马迁敏锐 地洞察到了“仓廪实”“衣食足”与“知礼节”“知荣 辱”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必然的。用今天的话来说就 是:“仓廪实”“衣食足”是“知礼节”“知荣辱”的前 提和基础,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在公文写作 中,可以将“知礼节”“知荣辱”与小康社会或者扶贫联 系在一起。比如,“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 辱。”民生福祉是党一切工作的重心。再比如,“仓廪实 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我们切不可物质上脱贫 了,精神上却愚昧了。 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出处: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安 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释义: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 覆天下贫寒的人,让他们开颜欢笑!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 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用法提示:忧国忧民的杜甫,不担心自己的房子漏 雨,而去关心“天下寒士”,配得上“诗圣”称号。在公 文写作中,这两句诗自然而然地就能匹配到今天的住房问 题。比如,古人感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欢颜”,今天,还存在同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坚持“房子 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 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强住房市场监管和整顿。 5.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出处:唐·李约《观祈雨》。原文:“桑条无叶土生 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 弦。” 释义:富贵人家却处处观赏歌舞,还怕春天的阴雨使 管弦乐器受潮而发不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这首诗讲的是当 时的贫富差距。 用法提示:古诗中的“朱门”,一般都不是什么褒义 词,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李约所描写 的情况虽然没有杜甫笔下的严重,却也揭露了当时的贫富 差距。在公文写作中,说到贫富差距这个问题的概率很 高,比如,“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精 准扶贫”是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是扶贫的制 度性创新,也是当前缩小贫富差距的现实解决路径。 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出处: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季 氏》。原文:“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 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释义:不担心分的少,而是担心分配得不均匀;不担 心人民生活贫穷,而担心生活不安定。给我们的启示 是,要正确对待多少与均否、安否的问题。 用法提示:孔子的这个思想对后人的影响很大,甚至 逐渐演变成为人们的一种社会心理。今天来看,这种思想 自有其消极的一面,“寡”和“贫”也是需要担心的;但 其仍有适应现代社会的一面,也符合社会主义的公平和正 义的思想。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均”,不是简单地平 均,而是“各得其分”,就是在公正的分配制度下得到自 己应得的份额。在公文写作中,这种思想对目前的扶贫工 作就很有意义,毕竟,扶贫涉及的问题有很多,用到的时 候,不妨适度展开来说。比如,古人说:“不患寡而患不 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现代社会的稳定也要靠一定的均 衡,如果贫富差距悬殊,社会便有可能会分崩离析、动荡 不安。 7.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出处:战国·孟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孟子·梁惠 王下》。原文:“(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 乐乎?’(齐宣王) 曰:‘不若与人。’(孟子)曰:‘与少乐乐,与众 乐乐,孰乐?’(齐宣王)曰:‘不若与众。’” 释义:自己奏乐自己高兴不如大家一起奏乐一起高 兴。后世多用来形容与民同乐。 用法提示:很多人会对这句话的读音感兴趣,这里标 个拼音吧:dúyuèlèbùrúzhòngyuèlè。在公文写作 中,这句话尤其适合用在扶贫方面。毕竟,与民同乐和与 民同富是密不可分的。当然,用于其他民生问题也是合适 的。比如,“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中 央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要更多关爱生产、生活、工作 和学习等方面有困难的群众,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 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8.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 颠。 出处: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原 文:“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 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 颠。” 释义:远处的邻村房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 炊烟。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描写了安逸恬淡的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 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