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高校思政教师培训材料:高校“大思政课”高质量建设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高校思政教师培训材料:高 校“大思政课”高质量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 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 要任务。高质量发展亦成为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主题词。自 习近平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重要命题及 教育部公布《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 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以来,“大思政课”在党 和国家事业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新时代整 合多方资源共同推进“大思政课”高质量建设,是高校思 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不断深化铸魂育人功 能,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应 有之义。 一、高校“大思政课”高质量建设的逻辑理据 高校建设高质量“大思政课”是理论逻辑、历史逻 辑、实践逻辑相统一的过程。《工作方案》明确要求重点 支持开展“大思政课”建设规律的研究,即需要在理 解“大思政课”改革逻辑理据的基础上揭示其客观规 律,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并实现高质量发展。 1.理论逻辑:遵循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本质要求。马 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 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实践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对于教育的本质问题,马 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 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 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 的唯一方法”。他认为教育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手 段,教育需要同劳动生产相结合。这一重要理论从本质上 决定了“大思政课”建设的价值目标。习近平指出:“思 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 讲。”建设高质量的“大思政课”遵循了马克思主义教育 理论“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和“跟现实相结合”的本质要 求。学校通过“大思政课”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广泛的 社会实践活动深度融合,帮助学生实现从认识到实践的飞 跃,使学生的个人认识和个人意志与党和国家的政治理念 相统一,将学生的政治认同转变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 砖加瓦的实际行动。 2.实践逻辑:回应高校思政课时代挑战的现实需求。面 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是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回 答的问题。首先,关于“为谁培养人”这个问题,习近平 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为党育人、为 国育才。”“大思政课”是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手段,旨在不断强化对学生的马克思主 义意识形态教育,将思政课的价值引领功能贯穿实践教学 全过程,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 体”的教育模式培养堪当时代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班人。其次,关于“培养什么人”这个问题,习近平指 出:“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 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 用人才。”“大思政课”是新时代国际国内新形势下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社会场域的延伸和映照,旨在培养有 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最后,关于“怎样培 养人”这个问题,习近平提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 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大思 政课”致力于实现教学主体、教学场域和教学时间的交互 融合,全面落实“三全育人”要求,切实提升人才培养的 针对性、系统性和实效性。 二、高校“大思政课”高质量建设的特征 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社会环境、学生思想价 值观念等发生了重大变化,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 临新的挑战,这制约了高校“大思政课”建设针对性、时 代性、实效性的提升。破解高质量“大思政课”建设的现 实困境,首先需要把握“大思政课”高质量建设的时代特 质。 1.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的互嵌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一贯呈现出鲜明的实践性和突出的时代性。理论与实践 相统一是“大思政课”的重要立足点,也是其实现高质量 建设的直观表征。习近平强调:“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 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大思政 课”高质量建设的基本前提是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共产党 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同时 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具体实践,将最新的理论成果融 入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潜移默化的 思想引领,深化理论认知,使思政课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提 高教学质量、增强育人效能,真正实现培养社会主义高素 质人才的目标。 2.线下教育和线上教育的贯通性。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 展,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方式也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习 近平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 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 吸引力。”线下教育和线上教育深度融合是新时代高校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