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 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指 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让我们共同 开启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新篇章,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的美好画卷。”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语出《中 庸》第三十章,原文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 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 也。”也就是说,万物共同生长而互不妨害,各种行为准 则能同时进行而互不矛盾,小的德行如河水一样长流不 息,大的德行能够使万物敦厚纯朴,这就是天地之所以伟 大的原因。 传统文化认识世界的基点就是万物竞相生长,但彼此 之间并不妨害,天、地、万物各有其道,“三才之道,天 地人也”,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之 道在于成万物,三者遵循着内在生成和实现原则,天和地 之道承担的是生成,人之道承担的是实现。正如老子在 《道德经》中所云,“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 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其所对应的是天人之道 的内涵,即天道为万物有生之本,人为天道之体现。《周 易》则提出了天道、人道的会通,“易,所以会天道、人 道也。”这一思想到庄子时进一步丰富为“天地与我并 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其从万物的本源出发,提出了人 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融为一体,不可分离存在,人与 自然同一、统一,天是自然之天,人是自然之人,“人与 天一也。”这些论述就给后世思想家提供了认知客观世界 和主观世界的全新思路,即包括天地在内的自然万物各有 其发展法则,人与万物是并生存在的,都有自己的生存发 展空间和运行规律,并非处于你生我亡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