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报告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 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总书记指出,“推 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 振兴”,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 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 及的实事”。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 度,阐明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要求和主攻方向,为做好 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做 好“三农”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 神,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 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为引领,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 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 式现代化建设。 一、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 自推动“千万工程”,经过20多年持续努力,不仅深刻改变了 浙江农村的整体面貌,更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先行探索 和示范引路。“千万工程”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 要论述最生动最鲜活的案例教材。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 验为引领,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深厚的实践支撑 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千万工程”创造了整省全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样 本。“千万工程”最早从整治农村环境、解决农民群众反映最 强烈的环境“脏乱差”问题入手,由点及面,不断扩容建设。 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引领起步,到“千村精品、万村美 丽”深化提升,再到“千村引领、万村振兴”迭代升级,“千 万工程”的范围不断拓展、内涵不断丰富,已经成为涵盖农村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在内的一 项系统性工程。20多年来,浙江省把“千万工程”作为“三 农”工作的主抓手、推动山乡巨变的总引擎,持之以恒、久久 为功,实现了浙江乡村由“脏乱差”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 富的精彩蝶变。“千万工程”经验,生动诠释和回答了建设什 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这一历史性课题,为推进乡村全面 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实践样本。 “千万工程”经验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和旺盛的实践活 力。浙江省在推进“千万工程”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系统成 熟、行之有效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比如,坚持 一张蓝图绘到底,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坚持以人民为中 心,从农民群众期盼中找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系统 观念,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和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 策,培育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坚持党建引领、大抓基层,不断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等等。乡村振兴各方面工作都能从中找 到相对应的可学可鉴的实践参考。同时也要看到,浙江省推 进“千万工程”经历了不同阶段,不同的市县也有不同的基础 和条件,但贯穿其中的理念、思路和方法是相通的。不管是东 部还是中西部,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相对欠发达地区,都可以 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找到适合自身发展振兴的路子。 “千万工程”经验的灵魂和精髓在于蕴含其中的理念方 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不是要原封不动照抄照搬浙 江某个点上的具体做法,更不能脱离实际搞一窝蜂,关键是学 深悟透“千万工程”经验蕴含的理念方法,因地制宜转化运用 到乡村振兴全过程各领域。要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的 实践载体,紧密结合各地发展阶段、发展条件等客观实际,创 造性开展工作,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进一步 明确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抓什么、怎么抓,不断提高工作实绩实 效。这也是检验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成效最根本最重要 的衡量标准。 二、深刻把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 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 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工作重点,可以概括为“两个确保、 三个提升、两个强化”。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历 史新高,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发挥了安民心、稳大 局的“压舱石”作用。图为2023年10月31日拍摄的广西柳城县 古砦仫佬族乡云峰村稻田景色。新华社发黎寒池/摄 (一)“两个确保”: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 模性返贫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2023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 导下,我们战胜了黄淮罕见“烂场雨”、东北华北局地严重洪 涝、西北局部干旱等较为严重的灾害影响,实现了农业丰产丰 收。粮食总产量达到13908.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 定在1.3万亿斤以上,发挥了安民心、稳大局的“压舱石”作 用。面对今后各种风险挑战和不确定性,必须始终把保障粮食 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摆在首要位置,确保14亿多人的饭 碗端得更稳更牢。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稳定 并完善种粮农民补贴,继续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 政策实施范围,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 制,深化多渠道产销协作,更好调动农民种粮、地方抓粮这两 个积极性,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主攻大面积单产提升。我国耕地资源稀缺,扩大耕作面积 的空间有限,潜力主要在单产提升,这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 比还有不少差距。要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 上,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推动粮食单产和产能迈上新 台阶。 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这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命根子,要在 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上狠下 功夫。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违法行为,改革完善耕地占补 平衡制度,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 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加 大建设投入和管护力度,适当提高中央和省级投资补助水 平,确保建一块成一块。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立足大 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支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 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把分散小农户与统一大市场联结起 来,在农村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解决好“谁来种地”问题。 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除了用好传统耕地资源外,还 要拓展利用森林、草原、江河湖海等资源,农林牧渔并举,多 途径开发食物来源,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让全国人民吃 得饱、吃得好、吃得健康。 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总 体形势是好的,没有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脱贫地区农民收 入保持较快增长。但返贫致贫风险始终客观存在,必须坚决守 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持续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 生发展动力。 强化监测帮扶。继续压紧压实防止返贫工作责任,进一步 提升防止返贫监测精准性、帮扶实效性,早发现、早干预、早 帮扶。对存在高额医疗费用负担的,及时落实医疗保障和救助 政策;对存在因灾返贫风险的,可先行落实帮扶措施,及时消 除返贫风险。抓紧研究推动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 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 强化产业帮扶。做好帮扶产业分类指导,加快补上技 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强化产业帮扶资金项目绩效管理,推 动产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让留在当地的脱贫人口有稳定 的产业支撑。 强化就业帮扶。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发挥好东西 部劳务协作、就业帮扶车间、公益岗位等作用,稳定脱贫劳动 力就业规模,让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有稳定的就业岗位。 强化内生动力。帮扶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不能光靠“输 血”,重在增强“造血”能力,更多依靠自己努力富裕起来。 要落实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等重点地 区的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支持政策,努力在改善发展条 件、提升发展能力上下功夫,推动建立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 机制。 (二)“三个提升”: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 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 重。这些年,各地在发展乡村产业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已经有 了一定基础,但规模小、主体弱、链条短、同质化等问题仍然 较为突出。抓好乡村产业,关键是把“土特产”三个字琢磨 透,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把农业建成现代化 大产业。 促进产业融合。充分挖掘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 值,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高质量发展农村流通,大力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 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打造乡村经济 新的增长极。 建好平台载体。统筹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 集群、农业产业强镇等各类平台载体建设,集成政策、集合要 素、集中服务,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着重提高区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