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党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实现伟大梦想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党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实现伟大梦想 同志们: “斗争精神”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发扬 于中国共产党理论发展和奋斗实践。发扬斗争精神,一直是中 国共产党克难制胜的力量源泉和重要法宝。近年来,习近平总 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反复强调要坚持敢于斗争。他在党的十九 大报告中指出:“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 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 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 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 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他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 会议上强调:“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更要依靠斗争赢得 未来。”他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全党同志务必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 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与此同时,党的二十大报 告明确把“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列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 的五个重大原则之一,充分说明了新时代新征程发扬斗争精神 的重要性。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发扬斗争精 神,蕴含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一、发扬斗争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守正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是适应无产阶级斗争需要而产生,又在斗争实 践中不断向前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具有彻底的革命性和斗争 性,发扬斗争精神是其鲜明的理论品格。中国共产党发扬斗争 精神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在党和人民事业推进 中不断创新、完善马克思主义的斗争理念和斗争方法。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存在辩证关系的理论 蕴含着斗争意识产生的必然性和斗争精神的重要性。斗争精神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它以客观规律和现实条件为基础,反 映着社会存在的某些形式、内容和变化,又能够随着社会形态 的转化和发展而不断向更高的意识形态阶段演进。同时,斗争 精神作为变革性的社会意识,满足了被变革社会的需要,具有 产生的必然性。斗争精神不仅依存于社会物质发展程度,而且 反映了人民群众的主动意识。马克思主义认为革命性的社会意 识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创造性。斗争精神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 高级形态,已经不仅仅是人的对象性的感性活动,它完成了从 感性认识到理性思想的飞跃,它一产生就明确指向亟待变革的 社会现实,有着鲜明的目的性。我们应当充分肯定精神活动在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进程中的能动作用。作为指引人们打碎旧秩 序的精神力量,斗争精神在社会文明的改革量变和革命质变过 程中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引导着广大人民群众投身斗争实 践,改造旧世界。所以,在社会文明的物质和实践满足变革要 求时,需要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推动 变革的实现,这是斗争精神作为革命性意识的价值所在。党的 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的复杂局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党中央号召发扬斗争精神,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意识 层面树立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观念,切实在推进党的建设 新的伟大工程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涵 养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意志和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提供坚实的保障。 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斗争的复杂性 和长期性。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揭示了 自然和社会的运动发展规律,强调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对立统 一的,斗争关系普遍存在于矛盾的双方。马克思指出:“两个 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 运动。”可见,辩证运动不是简单的量的积累,矛盾的对立统 一关系促成了自然运动和社会发展,两方面关系缺一不可。如 果只有统一而没有斗争,那么矛盾在量和质上都无法得到相对 解决,事物就进入绝对静止状态。斗争是辩证运动的必备条 件,只有坚持斗争精神,通过不断斗争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 展。从社会历史角度来看,造成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抗的直接 原因是无产阶级的贫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必然结 果,“在产生财富的那些关系中也产生贫困”,这种矛盾关系 的解决必然要通过斗争才能完成。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观强 调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有主要矛盾又有次要矛 盾,这就决定了斗争的方向和过程具有复杂性,必须坚持问题 导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所以,发扬斗争精神不是教条的、 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根据事物具体发展状况、事物内部矛盾的 变化开展适时的、科学的斗争。同时,矛盾的普遍存在又决定 了斗争是长期的,必须在纷繁复杂的矛盾变化中寻找到科学有 效的斗争方法。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来看,中国共产党始 终敢于直面矛盾、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要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有理有利有 节,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 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新时代新征程,我国面临的风 险和挑战十分复杂,任务非常艰巨,我们要在斗争本领的提升 和斗争方法的创新上狠下功夫,冷静分析、科学研判各种矛盾 和问题,在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中不断化解制约经济 社会发展的难题。 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理论体现了发扬斗 争精神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共产党宣言》指出:“至今一切 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社会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 展而不断进步的,社会形态的更替又是通过不同阶级之间的斗 争来完成的,这是一个合规律性的历史过程。马克思指 出:“一个阶级刚刚开始同高于自己的阶级进行斗争,就卷入 了同低于自己的阶级的斗争。因此,当诸侯同君王斗争,官僚 同贵族斗争,资产者同所有这些人斗争的时候,无产者已经开 始了反对资产者的斗争。”阶级对抗和阶级矛盾在阶级社会都 是自始至终存在的。当社会矛盾积累到完全激化阶段时,反抗 意志就会充斥整个下层阶级。斗争意识和斗争精神作为阶级对 抗的产物,它能唤醒人们起来对抗并推翻剥削自己的上层阶 级,促使阶级斗争胜利完成,促进社会形态转变。生产关系适 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决定了阶级社会 中阶级对抗和阶级斗争的历史必然性,但斗争过程一定是艰辛 的。作为社会资源和经济利益既得者的上层阶级不会轻易拱手 让出自己的既得权力,必定会通过强硬、虚伪的手段来欺骗和 压制反抗阶级。恩格斯在评价19世纪初期英国工厂主们默认工 联力量的存在和适时举行工人罢工时指出:“所有这些对正义 和仁爱的让步,事实上只是一种手段,这种手段可以使资本加 速积聚在少数人手中,并且压垮那些没有这种额外收入就活不 下去的小竞争者。”因此,无产阶级只有通过最坚定的斗争意 志、最彻底的斗争手段以及应时而变的斗争策略才能撕碎资产 阶级的虚伪面纱,并通过必要的经济斗争、思想斗争和政治斗 争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最终夺取无产阶级革命的完全胜 利,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 代,国内的社会主要矛盾早已不再是阶级间的矛盾,不具有强 烈的对抗性,但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推进伟大斗争,有了新的 斗争方向和斗争对象。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刻认识我国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 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 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我们必须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 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 作、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方面坚持发扬伟大斗争精神,深入 开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二、发扬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 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 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在百年 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发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 优秀品格和优良传统。伟大斗争精神在党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 不同的表现形式,发挥着不同的历史作用,但都推动了党和人 民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历经困苦与波折,坚 定不移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开展多方面多形式的斗争,取得 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民主革命任 务异常艰巨的背景下诞生,此后致力于团结带领工农群众投入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大革命时 期,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等,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斗争意 识,在全国掀起了群众性革命浪潮。毛泽东同志在评价湖南农 民运动时指出:“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 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 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这种民族斗争意识的觉醒是 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能够在中华大地开展开来的重要前提,为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成长和发展凝聚了强大的工农力量。土地革 命战争时期,在物资匮乏、兵源短缺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 导红军广泛建设革命根据地,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英勇的武装 斗争。在军队和党内问题上,坚决同错误思想进行斗争,反对 本本主义,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 通过革命实践和艰苦奋斗铸就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 神、长征精神等,谱写了伟大斗争精神的内在基调。九一八事 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超越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 盾,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主张停止内战、一致 对外,实事求是地转变斗争策略,积极组织建立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挽救民族危亡。这期间,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斗争 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党灵活的斗争形式极大 地团结起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激发了全民族共同抵御外敌侵 略的坚强斗争意志,为如何取得抗战胜利指明了斗争方向。针 对国民党顽固派的防共、限共、反共政策,毛泽东同志则强调 要同他们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明确“只有坚持对顽 固派的斗争,才能振奋精神,发扬勇气,团结干部,扩大力 量,巩固军队和巩固党”。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发扬团结斗争 精神中能够坚持底线思维,坚定不移同一切想要扼杀党、覆灭 党、颠覆党的反动势力作坚决斗争,保证了中国共产党不断发 展壮大。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 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 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队和国 防等各领域积极开展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 党不畏挑战、发扬“赶考”精神,通过稳定物价、统一财政、 完成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迅速巩固新生政权,为人民创 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国共产党不惧帝国主义威胁和压 迫,毅然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保家卫国。正是依靠 着这种敢于斗争、不畏强敌的精神气概,我们不仅有力打击了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嚣张气焰,而且提高了新成 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上的声望,为我国争取到了相当长 时间的和平发展环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坚决反 对资产阶级侵蚀和影响,党中央接连发出《在增产节约运动中 坚决进行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必须严重注 意干部被资产阶级腐蚀的问题》《大张旗鼓地进行反贪污、反 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等指示,严肃查处刘青山、张子善 等贪污案件,坚决同一切损害党的形象的腐败问题作斗争,在 党政体系和社会层面掀起清正廉洁之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后,党和人民以极高的斗争热情、极强的斗争意志投入社会主 义建设,涌现出了钱学森、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典 型,铸造了“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等一系 列精神,这是党和人民不忘斗争初心、不褪斗争本色的生动体 现。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