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党课:切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 不断加强与改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网络阵地建设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党课:切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 不断加 强与改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网络阵地建设 同志们: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 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从社 会发展史看,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当前正在经历 信息革命。互联网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也 是当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阵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 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宣传工作,科学把握互联 网发展趋势、传播特征和面临的机遇挑战,提出互联网是意识 形态斗争的最前沿、主阵地和主战场的判断,在此基础上作出 将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的重要论 断,为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系统分 析网络阵地建设的战略意义、技术发展带来的深刻变革和加强 改进的实践路径,对于树立互联网思维,积极推动宣传思想文 化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 成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为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 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刻认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网络阵地建设的战略意义 习近平指出:“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人在哪 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阵地就应该在哪里。当前,信息技术 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网络环境 的复杂性使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面临新挑战。“在互联网这 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 安全和政权安全。” (一)汲取中国共产党不断创新宣传阵地历史经验的实践要 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意识形态的产生发展是一个历 史性过程,随着重大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变 化,并对社会的和谐稳定、繁荣发展产生深刻影响。马克思主 义经典作家高度重视阵地的争夺和建设工作,将阵地这一军事 术语借用到意识形态斗争、新闻舆论、理论宣传等领域。在革 命实践中,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通过报纸这一阵地来进行 理论宣传,他们认为,“报纸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每日都能干 预运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能够反映丰富多彩的每日事 件,能够使人民和人民的日刊发生不断的、生动活泼的联 系。”宣传舆论阵地工作既是伟大事业的开篇和先声,也是治 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 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十分强调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传播技术 的发展,采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不同载体阵地,推进 党的科学理论学习传播。围绕宣传阵地建设,党的一大决议就 明确规定:一切书籍、日报、标语和传单的出版工作,均应受 中央执行委员会或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 督。1922年9月1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份政治机关报《向导》周 报在上海创刊,开启了党的理论宣传的报纸时 代。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正式播音,开启了党 的理论宣传的广播时代。1958年3月17日,我国第一台电视机试 制成功,为开启党的理论宣传的电视时代创造了技术条 件。1994年4月20日,我国成功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链 接,网络从“边缘媒体”变身为新闻传播主阵地,开启了党的 理论宣传的互联网时代。百余年间,中国共产党先后基于报 刊、通讯社、广播、出版、电视、互联网等各类媒介构建宣传 舆论阵地,使社会舆论格局先后经历由线下舆论阵地转变为以 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继而转变为线下、线上舆论阵地并重的 发展历程,也在实践中形成了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建设 的基本经验。 (二)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在要求。习近平强 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关党的长期执政,事关国家长治久 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福祉,过不了互联网这一 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三个事关”的重要论述凸 显了网络阵地建设对于党的执政、国家安全以及社会发展的重 大意义。互联网是当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阵地和舆论斗争 的主战场。西方国家一直将互联网作为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 透的策源地,他们声称“社会主义国家投入西方怀抱,将从互 联网开始”。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在互联网这个 主战场上是否顶得住、是否打得赢,直接决定了能否确保我国 的意识形态安全,需要将网络阵地建设放在关乎国家主权和政 权的全局中加以考量。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网络阵地建 设,体现了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域新问题的回应,是顺应 网络时代信息传播趋势,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的 内在要求,也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强基固本的基本要求。习近 平指出:“当今世界,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 动权;谁轻视互联网,谁就会被时代所抛弃。一定程度上可以 说,得网络者得天下。”当下,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文 化交流、思想交锋和舆论斗争的主阵地,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 主战场。网络舆论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极广的覆盖面,其包含 内容能直接抵达公众的心灵深处,成为影响民心的重要精神力 量。作为世界网络大国,我国网民数量位居全球首位。要巩固 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 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 主义意识形态,须把网上阵地建设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 中之重来抓。巩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基,须高度重视网络 阵地建设,拓展网络平台、丰富网络内容、净化网络空间,打 造信息发布、工作交流和数据分析平台,加强网络共建与资源 互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互联网意识和网络文明素养,推动 形成适应新时代网络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文化风尚、道德追 求、行为规范、法治环境、创建机制,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 量,立精神支柱、树价值标杆、育时代新人,使互联网这 个“最大变量”释放“最大正能量”,形成构筑网上网下“同 心圆”的良好局面。 (四)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提供舆论支持的现实需要。“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 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 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从外源性风险看,大变局中崛起与遏制并存,不同制度模式、 发展道路深层较量和博弈不断深化,我们正面临或“棒 杀”或“捧杀”的外源性风险挑战。从内源性风险看,我国用 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历程,成为世 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社会问题和矛盾也呈现“时空压缩”的 特点,投射到社会各领域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日益显 现,网络文化存在主流与支流、显流与潜流,网络空间的各种 亚文化暗潮涌动,试图突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边界,侵袭社 会肌体,进而占有思想空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 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而要实现这一战 略目标,须守好用好网络阵地。新时代新征程上,宣传思想文 化工作落实“七个着力”的要求,应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坚 持党管互联网,把网络阵地建设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 重,筑牢网上舆论主阵地,以高质量网络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 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讲好互联网时代“中国故事”,不断巩 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 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夯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文化基础。 二、牢牢把握互联网技术给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阵地建设带来 新“增量”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 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领域,深 刻改变着舆论生态、传播形态、文化业态,也给宣传思想文化 工作带来新“增量”。 (一)互联网技术契合人民群众的理论获取需求,丰富了党 的创新理论的传播样态。在互联网发展初期“人找信息”阶 段,信息由电视广播等媒介“发送”。智媒时代在精准化算法 的助力下,过去“人找信息”的局面变革为“信息找人”,提 高了信息获取与利用效率。在“信息找人”阶段,需要把握 从“人找信息”向“信息找人”的革命性转变,应势而动、顺 势而为,通过网络阵地建设,有效地从供给侧层面推动满足人 民群众的理论需求,进一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互联网传播总是在一定的时空进行,无论是从传 播时间、传播空间看,抑或是从传播方式、传播平台看,互联 网都有着以往传播工具所不具有的优势。从传播时间看,互联 网传播具有即时性,可以第一时间把党的创新理论送到寻常百 姓家,确保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及时入心入脑。从传播空间 看,互联网传播具有全域性,可以实现党的创新理论在最大范 围的传播。从传播平台看,互联网传播具有聚合性,可以实现 党的创新理论“网、微、端、屏”等多平台、多端口传播。从 传播方式看,互联网传播具有互动性,可以打破报纸、电视、 广播等媒体单向度的传播方式,实现媒体与受众、受众与受众 之间“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多向性、互动性 传播。可以说,通过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可以让新媒体技术驱 动高质量内容供给,引导理论学习信息流通和聚合,丰富党的 创新理论传播样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让党的创新理论可亲 可近可感。 (二)互联网技术契合人民群众的理论表达偏好,重塑了社 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话语。马克思强调:“哲学把无产阶级当 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 武器”。列宁提出:“最马克思主义=最通俗和朴实(转 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论述深刻概括了马克思主 义与大众化的关系,要求我们应把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用网民通俗易懂的语言、喜 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让党的声音成为网络空间最 强音。具体而言,一是整合网络空间资源,以更好的沟通建设 良好的网络生态。新时代的中国人,特别是青年群体,具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