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党课讲稿:高质量发展主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党课讲稿:高质量发展主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到新高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 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 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 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们要坚持以推 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 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 要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 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 合理增长。” 一、高质量发展的定义及衡量标准 高质量发展与个人的高品质生活类似。我们期待中的高品 质生活是什么样子?第一,我们希望持续健康。第二,我们希 望福利最大化,活得幸福。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幸福包含两方 面内容,一是“有钱”,二是“有闲”。“有钱”指拥有充足 的生活资料,“有闲”指有时间享受生活。这是个人的高品质 生活的含义。在经济学层面上表现为,“有钱”即实现经济增 长,“有闲”即能够享受经济增长带来的富足的物质资 料,且实现经济增长的前提是健康,健康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和前提条件。 从宏观经济的层面看,高质量发展有两个显著标志。 第一,经济以潜在增长率增长,失业、通胀均保持在合理 区间。什么是潜在增长率?我们先来理解什么是经济的生产能 力。生产能力指,在某一经济系统中,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 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全部生产性固定资产所能生产某种产 品的最大数量。生产能力取决于方面因,比如劳动力、资本、 技术水平等,且生产能力是所有资源都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后所达到的产值水平,如果部分资源未充分利用,实际得到的 产出量就无法达到生产能力的水平。在宏观经济学中,潜在产 出由生产能力决定。潜在产出的增长率即为潜在增长率。经济 以潜在增长率增长意味着每种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时刻保持 充分就业的状态,失业、通胀保持在合理区间。 第二,没有系统性、全局性的金融、经济危机。对于宏观 经济来说,不可能永远没有任何形式的金融、经济危机。局部 性的、偶发性的金融、经济危机在各个经济体里都相当频 繁,比如一个规模足够大的企业破产,有可能引发银行出现短 暂危机,且由于雇佣人数较可能导致当地短时间内的失业率大 幅上升,在当地引起一定程度的金融、经济危机。局部地区、 局部行业,或个别企业出现危机,对宏观经济来说不会引发较 大问题。事实上,金融、经济危机往往是经济体自我调整的一 种机制。金融、经济危机可以把一些“僵尸企业”淘汰掉,腾 出资源,以便为进一步发展提供空间和资源。尤其是在当下科 技进步如此之快的情况下,如果无法淘汰落后产能,则无法为 新行业提供资源。这就是金融、经济危机的作用。但是,对于 整个宏观经济来说,我们希望没有系统性、全局性的金融、经 济危机。系统性、全局性的金融、经济危机会引发严重后果。 比如,28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出现衰退。所 以,我们要避系统性、全局性的金融、经济危机发生,妥善应 对局部性、偶发性的金融、经济危机。 二、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市场机制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 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 导非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 用,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机制有两大基本机制:一是价格 机制;二是竞争机制。价格机制指,价格能够灵活调整;竞争 机制指,企业和个人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在这两大机制 的作用下,市场经济能够自动运行。比如,供大于求时,由于 供给方的竞争,价格会下降,从而增需求,导致供求间的缺口 越来越小,最终实现供求平衡;供不应求时,价格会上涨,从 而增供给,供求间的缺口也会越来越小,最终实现供求平衡。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有利于实现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 一。个人或企业在符合法律和道德的基础上充分追求个人利益 的同时也是在推动社会利益的实现。每个人在生产能够满足社 会需求的产品时既满足了个人利益又满足了社会利益。个人利 益与社会利益之间没有冲突,反而会相互促进,对个人利益的 追求有利于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 由于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作用,数情况下经济会处于均 衡状态或者向均衡趋近的过程中。这就使得整个经济过程中没 有浪,供给一方生产的产品都卖出去,消者也都买到了需要的 商品。在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时,供求双方的利益都得到了满 足。同样,在劳动力市场上也能实现供求一致。比如,供大于 求时,工资就会下降,供给就会减少,需求就会增;供小于求 时,工资在企业之间的竞争作用下就会上涨,供给就会增,需 求就会减少。所以,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既没有劳动力过 剩,也没有劳动力短缺,社会处于相对和谐的状态。 市场经济被认为是一个十分完美的经济机制,前提假设是 价格调整的速度足够快。在理想状态下,供求均衡,既没有生 产过剩,也没有商品短缺,既不存在劳动力过剩,也不会出现 劳动力短缺,各种资源均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个人利益和社 会利益实现完美一致。 (二)进一步扩大市场 为使市场经济为有效地运行,需要进一步扩大市场。面对 的市场越大,意味着市场需求越。局部地区的市场和全球性市 场相比,需求总量显然不一样。如果一个企业仅仅在一个小镇 上发展,那么市场需求也就只有一个小镇,但如果面对整个世 界,这一企业的生产规模就会“无限”放大,“无限”仅相 对于小镇而言。从供给方看,或从使用要看,对外开放有利于 优质资源的流动。比如,对一个国家来说,资源是有限的,尤 其是某些关键性的战略资源,通过对外引进,可以有效解决资 源方面的瓶颈约束。29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7.8%。可以 想见,如果没有对外开放,我们完全依赖自己的能源供给来满 足能源需求的话,就需要消耗大量的煤炭,那么我们的环境质 量将远远比不上现在。不仅如此,失去石油进口还会导致我国 的生产成本上升,从而使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 降。石油只是我国引进外国资源的一部分,矿石、芯片等也是 我国引进的资源。所以,对外开放有利于解决自然资源和其他 中间投入品的约束问题。 通过对外开放,我们还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管理方 式,以及国外的资金,从而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管理水 平,解决资金稀缺的问题。改革开放之初,资金稀缺问题尤为 严重,随着中国经济的大幅发展,越来越的外来投资涌入中 国。外资投入有利于提高我国投资水平,从而提高我国资本存 量,扩大生产能力。所以,对外开放有助于提高潜在增长率。 同时,对外开放强化了竞争机制,倒逼各个企业提高生产效 率。 (三)扩大需求,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都会面临的问题。 每个企业或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时会在强大的激励作用 下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生产产品,但需求却遵循边际效用递减 规律。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者对某种商品消量的 增,消者从该商品连续增的每一消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 边际效用递减。以吃饭为例,在饥饿状态下吃下一个馒头,效 用很大,第二个馒头带来的效用就会减少,饱腹状态下再吃下 一个馒头,效用增量几乎为零。 在宏观经济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反映为边际消倾向递减 规律,即随着收入的增,人们消愿望越来越弱。比如,当一个 人月收入为2元时,每月开支基本与收入持平,没有结余。如果 我们将这个人的收入提高到5元,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之后,可 以攒下5元。那么,他的消倾向变为.9。假定将收入增至,每月 消8元,剩余2元,则消倾向变为.8。所以,随着收入的增,消 占收入的比例越来越低。这对宏观经济意味着什么?每个人的 收入相当于生产出的经济产品。当一个人的收入是元时,意味 着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价值元的产品。每个消者都会有一定的 储蓄,储蓄其实就是每个人生产产品后没有消的部分。因 此,这必然会导致消不足的情况出现。出来的这部分产品怎么 办?企业部门可以将消者没有消的部分用于投资,以此实现供 求平衡。但问题是企业投资不是可以无限扩大的。假如将这个 人的收入从元变为元,而每个月只消5元,消倾向将变为.5。随 着收入水平的逐渐上升,储蓄金额也会变得越来越,就需要投 资。对于企业来说,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企业的生产能力也 越来越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又使得收益率越来越低,从而使投 资积极性下降。这时可以通过降息调动企业投资积极性。利息 是企业的机会成本,企业的净利润是收益减去利息成本。随着 利息率的下降,即使企业投资收益率下降,企业得到的净收益 或净利润率也可能保持不变,或至少是正向的,从而提升企业 的投资积极性。当利息率降到时,如果还有未被资本消化的储 蓄,就会不可避地出现产能过剩。 针对产能过剩问题,世界各国提出的解决方案都是扩大需 求。第一种扩大需求的方式是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包 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以降低利息率的方式来扩 大投资。随着利息率的下降,企业能够得到的收益率上升,从 而激励企业增投资,但依靠降息得到的项目的质量较低。假定 目前的利息率是%,企业就会将投资锁定在预期收益率达到%及 以上的项目。为激励企业投资,将利息率降到5%,这时企业就 会投资预期收益率在5%及以上的项目。但是这些项目是之前利 息率在%的时候企业不会做的项目,故随着利息率的下降,企业 投资的项目质量也在下降。假定利息率5%,企业投了一个预期 收益率是7%的项目,由于利息率可在短期内大幅波动,在企业 投产这一相对长期的过程中,利息率可能上调至8%,这时这一 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