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2年国家公考《申论》题(副省级)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22年国家公考《申论》题(副省级) 材料1 B公司是我国一家著名的装备制造企业,研制出了全球 首款热效率突破50%的商业化柴油机。 “刚提出能不能挑战50%热效率时,就遭到技术专家的 质疑:国外那些先进企业都没有做到,我们凭什么能做 到?”该公司负责人王经理说,“我们就是要做别人没做 过的。”他认为,在云谲波诡的行业市场变化中,只有通 过超前研发,拥有强大的差异化竞争力,才能抵御风 险,赢得优势。 公司专门成立了热效率技术攻关团队,通过大量的仿 真和台架试验,经过上千种方案的探索分析,不断尝试与 改进,最终把发动机各个方面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实现了 热效率突破50%。 “思路决定出路。”王经理说,以往一些科技企业遭 遇挫败是因为单纯以技术为主导,按已有的技术去做产 品,再去找销路,结果市场并不认可。现如今,货运市场 竞争十分激烈,运费普遍不高,油耗成本却水涨船高,如 何“开源节流”才是卡车客户重点考虑的问题。“卡车司 机驾驶搭载我们新款发动机的车辆,每百公里油耗能 省10%左右,按照一年跑20万公里计算,以目前的油价一年 就能省下三四万元的油耗成本。”王经理介绍说。 创新是一个不断尝试和失败的艰苦卓绝的过程。在一 次新方案的台架试验中,当热效率即将突破50%时发生了意 外,烧了发动机。所有人都做好了写检讨的准备,但让大 家没想到的是,不仅没有被批评,还拿到了当月的前置奖 励奖金。 前置奖励是B公司独具特色的激励措施,新技术新产品 的开发周期较长,如果等到结项时再评审嘉奖,就会导致 激励效果大打折扣。所以B公司将激励前置,在项目重要节 点或者思维实现新突破时,就给予员工丰厚的奖金。“我 们允许科研失败。”王经理说,在团队攻坚克难中,很多 方案都是失败的,大家通过对失败案例的分析,甄选出更 好的方向。 对于这种文化和生态,B公司发动机研究院姜院长印象 也很深刻。2017年,姜院长成立博士工作室,专攻50%热效 率项目。博士工作室研究经费上不封顶,没有人约束,可 以做任何事。没多久他就成功申报了500万元经费,一个博 士工作室刚成立就能给这么多钱,姜院长感慨万分。 B公司每个研究院每年有2000万元研发经费,无须审 批,干什么自己说了算;公司连续两年拿出1亿元重奖科技 人才;科研人员收入是管理人员的2倍以上;晚上加班有免 费工作餐,下班打车报销,从本科到博士都有住房补 贴…… 更为难得的是,公司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支持“没 有直接经济效益”的基础研究。“你能想象,一个博士团 队,可能用5年、10年攻关一个科研项目,然后失败的情景 吗?我们现在做的都是创造性的科研项目,一些基础研发 时间很长,失败率也很高,唯一支撑大家的就是勇攀高峰 的信念。”王经理言语中透露着坚毅。 近10年来,B公司仅在发动机业务方面就累计投 入300亿元,研发费用、研发经费的比率保持在8%以 上。“无论是抓住机遇抢抓行业‘黄金期’,还是积极应 对行业‘寒冬’,我们始终心无旁骛攻主业。”王经理 说,“我们的创新战略提出了两个‘不’:一是‘不关 门’,以开放姿态利用世界上好的资源开展自主品牌建 设;二是‘不违反’,遵守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相关规 定。” 近10年来,B公司先后收购了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国 家的多家企业。收购法国某公司时,B公司出价仅为299万 欧元,而一家外国竞标者出价一度高达1500万欧元。B公司 如何以低价取得了胜利?原因是B公司承诺该公司100多个 员工一个也不下岗,而竞争对手则要求立即裁员30%,最 终B公司提出的“文化融合,善意收购”得到了认可。 目前B公司在多个国家建立了研发中心,通过创新全球 研发体系实现了技术共享、全球研发、协同共赢。公司对 发动机研发流转进行了优化,建设了具有强大功能的、完 整的、基于互联网支撑的全球协同研发平台。该平台秉 持“统一标准、全球资源、快速协同、最优品质、集中管 控”五大原则,充分考虑数据安全性,依托明确的信息共 享机制,通过分布式部署,加快了研发进程,大大缩短了 新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B公司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 势,构建了一套数字化协同研发机制,聚集全球智慧,为 新产品研制提供优质资源,实现了传统制造技术的又一次 创新飞跃。 从海外并购整合到合资建厂、技术输出,一张愈渐清 晰的B公司国际化蓝图成为引领中国制造业的风向标。目 前,B公司产品远销全国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相 关出口占集团出口总量的90%以上。 材料2 G省的光澜米业公司是一家以水稻种植、稻米加工为主 业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生产的“稻欣大 米”是知名品牌大米。据公司经理赵先生介绍,该公司拥 有绿色水稻种植基地4500公顷、有机水稻种植基地600公 顷。该公司从源头入手,确保稻谷质量。当很多企业都在 为稻谷最低收购价高而抱怨时,光澜米业却以远高于最低 收购价的价格收购种植基地生产的稻谷。“我们生产的有 机大米、绿色大米很好卖,稻谷价格虽高,但利润还是很 可观的,因为我们有品牌。” 赵先生说,公司大米从种植到加工检验,项目达100多 项,比国家标准多出60多项。在粮食生产环节,通过发展 订单农业,为农民统一提供种子、化肥、农药,严控化 肥、农药的使用;在加工环节,从原粮收购、加工到大米 入库出库,都要进行严格的质检,确保入库产品、出库产 品100%合格;在销售环节,公司成立了市场监察部,在市 场上定期、不定期进行明察暗访。为了保证粮食质量,许 多粮食加工企业纷纷选择向上游延伸产业链,建立粮源基 地。敖田集团目前已经建成1万多亩有机稻生产基地,未 来3至5年时间,其生态水稻种植面积将扩大到10万亩。集 团通过构建集水稻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经 营模式,打造优质水稻生产基地,推动品牌建设,实现了 水稻“种得好、产得好、卖得好”。 风津集团把稻壳和秸杆等转化为高质量、零甲醛排放 的环保健康的人造板材,有力地拓展了粮油产业的增值空 间;岭巨科技公司用大米生产海藻糖的技术取得突破性创 新,产品远销日本和欧美……G省一大批深加工跨界产品受 到市场追捧。 “农业不加工,等于一场空;农业不成链,最终是白 干。”链条短、附加值低,曾是G省粮食产业亟须弥补的短 板。如今,G省围绕水稻、玉米、杂粮、杂豆构建的各条产 业链已经初具规模。一条条粮食产业链快速发展,一个个 粮食集群加速崛起,成为撑起G省粮食产业的“四梁八 柱”。 G省孤舍村李书记也是该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 长。“‘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 地,‘90后’不谈种地。”谈及种粮,他有很多话 说,“我们村在册人口有2800人,实际全年居往的不到一 半,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男性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合作社应运而生,社员从5名发展 到103名。全村约有600公顷耕地,其中200公顷由农民交给 合作社经营。” 李书记总结,合作社有3种经营服务模式:一是以土地 入股,每亩地为一股,按粮食收入扣除成本,统一分 红;二是自有土地按市场价流转,种粮补贴归土地承包者 所有;三是托管土地,合作社提供生产资料,从种到卖全 程服务,费用可以垫付,待粮食卖掉后结账。从农户的风 险来说,土地入股大,土地托管其次,土地流转小。从实 际情况来看,农民选择入股的少,托管的多。 G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 的若干政策措施》,围绕“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开 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G省还在全国率先出 台《G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实施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 行动,将农民合作社发展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 小农户生产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仍将存在。为 此,G省强调培育专业化服务组织,推广土地托管、土地入 股等模式,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向市场信息、科技服务、 加工营销等方面拓展,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种子是粮食生产的核心竞争力。G省发展种业面临诸多 挑战,比如,育种科研基础薄,商业化育种体系不健 全,尚未建立起选育、繁育、推广一体化模式;种业企业 科技创新能力有限,突破性自育新种匮乏。G省种业面临的 挑战也是全国种业的共性问题,而G省的探索则为全国种业 打好翻身仗提供了有益经验。 “这是粒优553,口感细腻香糯,很受市场欢 迎……”走进银叶种业公司科研基地,公司农艺师老陈对 基地每一块试验田里的品种和生长情况如数家珍。 自G省实施粮业“千亿产业”工程以来,各育种企业坚 持选育优质品种、建设制种基地、健全产业开发三个轮 子“扣齿连动”,加强科技创新和品牌创建。 在G省,不仅是育种企业,一些粮食加工企业也成立了 育种机构,发力新品种增育。粮食加工企业为何也要育 种?阳粮集团市场销售部田总监的回答是“以粮带种、以 种促优”八个字。为引进和研发适合企业的好品种,阳粮 集团成立了水稻研究所,并建设了试验示范基地。 育种的关键是育种材料和人才,阳粮集团既舍得投 入,也懂得合作。2019年6月,水稻专家工作站正式落户阳 粮集团,专家工作站主要聚焦水稻特色品种培育,同时与 省内外水稻研究院所开展合作,引进了300余个优质品种。 目前,阳粮集团水稻研究所已拥有13个优质水稻知识产 权,3000多个品种或育种材料落户其“北方粳稻种子硅 谷”试验示范基地。 材料3 在翠凌湖西岸,有一个纯渔民居住的渔业村——临诗 村。该村有村民近2000人,陆地面积1200多亩,水域面 积10多万亩。2017年,临诗村开启退养还湖工程。渔民上 岸后下一步发展之路怎么走?如何向湖再生,以湖富村? 深思熟虑后,临诗村周书记把目光瞄准了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