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方法论研究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方法论研究报告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根本观点。方法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的 思想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 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早 在1843年,当马克思还处在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转变 时就明确宣布:“我不主张我们树起任何教条主义的旗 帜”[1]7。恩格斯在他的一生中曾经多次批评过对待马克思主 义的学理主义和教条主义态度。在他的晚年,即1895年3月,他 在致韦尔纳·桑巴特的信中还在重复和强调这一思想,指 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 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 方法。”[1]691从我们党的历史来看,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十分 强调和重视方法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 议》,把毛泽东的方法概括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 主,并且称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表明了方法问题在中国 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重要意义。 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 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谱写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要 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推进 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坚持马克思主义 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 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是我们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在 新时代新形势下,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科 学方法论。 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科学方法论,概括起来,主要包 括: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深刻把握意识形态建设的本质;必须 坚持自信自立,确立意识形态建设的科学目标定位;必须坚持 守正创新,做到意识形态建设“内容为王”;必须坚持问题导 向,科学研判意识形态斗争形势;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创新意 识形态建设的科学方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意识形态建设最 根本的是坚持和维护“两个确立”。这些重要方面,相辅相 成,相得益彰,构成一个系统的意识形态建设的方法论体 系,从根本上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 一、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深刻把握意识形态建设的本质 本质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本质 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是,意识形态既具有鲜明的党性,又具有鲜 明的人民性,是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鲜明的本质特征。只有坚持人民至上,才能深刻把握意识形态 建设的本质。 首先,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党性。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党 性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同时又具 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的属性。因为它不但从根本上揭示了人类社 会的基本规律和发展方向,同时又充分体现了工人阶级和广大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并不是像有的人所污蔑的那样是 什么“意识形态的说教”。《共产党宣言》就是“向全世界公 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 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2],是公开宣示自己的 鲜明党性的伟大著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党 对意识形态领域各项工作的领导,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 题上,一定要坚决遵循党的政治路线,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 把党的旗帜、意志、使命作为自己的旗帜、意志和使命,坚持 在党爱党、言党、忧党、为党。高扬党的理想信念的旗帜,确 保各种意识形态阵地都必须姓党、姓“马”、姓社,做到旗帜 鲜明、一丝不苟。要牢记世界社会主义曲折历程中有些马克思 主义政党放弃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而导致土崩瓦解 的惨痛教训,自觉同党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行 动上的高度一致。要始终铭记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保 证就是靠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组织上的严密、行动 上的一致。意识形态工作者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增强“四个意 识”,增强政治定力,站稳政治立场,要学好党性教育这门共 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和“心学”,牢记“党性就是最 大的德”,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一切工作紧紧围绕 党中央决策部署进行,决不能犯方向性的错误。 其次,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人民是历史的创造 者,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 理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讲人民性,这是最大的政治。 坚持意识形态的人民性,就是意识形态工作要树立以人民为中 心的工作导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 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至上,以民为本、以人为 本。意识形态工作一定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 谁”这个根本问题,把服务群众、满足群众 需求同教育引导群众、提高群众素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对 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高度统一起来,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思想 工作都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真正接地气,做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要认真研究群众中不同层次 的人群的思想文化需求,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针对 性地开展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具有点、线、面三个层次,要加 强点上工作的针对性,加强线的分类指导的科学性,加强面上 工作的广泛性,根据分层化、分众化的要求,把处理好点、 线、面的工作统一起来,特别是要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工作,加 强对他们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切实扭转和克服少数人离心 离德的倾向,把他们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激励他们自觉为实 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聪明才智。 再次,要坚持意识形态的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性。习近平 指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党性和人民性是 一致的、统一的。”[3]182把党性和人民性对立起来、割裂开 来、孤立起来,搞碎片化的观点,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思想 上是糊涂的,在政治上是荒谬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这是因 为,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 政党,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那些资产阶级政 党根本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 的利益,没有自己任何特殊的私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 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任何时候都是以百姓心为心,所以从根 本上说,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 性,党性就寓于人民性之中,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坚持 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党性和人民性是二而一的关系。习近平 强调:“党性和人民性都是整体性的政治概念,党性是从全党 而言的,人民性也是从全体人民而言的,不能简单从某一级党 组织、某一部分党员、某一个党员来理解党性,也不能简单从 某一个阶层、某部分群众、某一个具体人来理解人民性。只有 站在全党的立场上、站在全体人民的立场上,才能真正把握好 党性和人民性。”[4]23所以,我们只有坚决站在党和人民的立 场上,才能真正把握好党性和人民性及其相互关系,真正把体 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坚持正确的政治导 向,把握好时度效,扎扎实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二、必须坚持自信自立,确立意识形态建设的科学目标定 位 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上,目标定位问题始终是一个具有根本 性、战略性的问题。在民主革命时期,由于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和王明的“左”倾错误,严重混淆了资产阶级革命、新民主主 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把革命的目标定位搞错了,先 后导致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严 重挫折,给革命造成了巨大损失。从根本上说,目标定位问题 就是要明确“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的问题,这是一 个能否真正做到自信自立的问题。只有自信自立,对目标定位 问题始终保持高度清醒的认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增 强政治自觉,笃行不殆,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创造出党和人 民满意的业绩。意识形态建设也不例外。 习近平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 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3]14对意识形态工作在新时代 党的事业发展全局中给予了的明确定位,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 指明了方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价值观的 统一。对这一定位自信自立,首先是基于对唯物史观关于经济 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关系原理的科学认识。习近平指出:“历 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 互作用、相互制约,支配着整个社会发展进 程”[3]33-34,“虽然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但上层建 筑也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之间有着十分复杂的关系,有着作用和反作用的现实 过程,并不是单线式的简单决定和被决定逻辑”[3]35-36。强 调我们在观察社会发展时,一定要全面辩证把握这种决定和被 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相互关系,既要做好经济建设工作,为 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又要做好意识形态 工作,为经济建设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其次,是基于对加强党 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科学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 进性建设是全方位的,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又包括精神文明 建设,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才能真正夯实和巩固党的执政基 础和群众基础。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我们必须高度重 视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提高。否则,思想道德沦丧,精神家园 丢失,同样会丧失群众基础。再次,是基于对党的历史经验的 科学认识。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情 况下,放松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 滥,导致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的政治风波。惨痛教训表明,能 否把意识形态工作放到极端重要的位置上做好,关乎旗帜、关 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我们一定要牢记经验教训,坚持 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任何时候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管理权、话语权都不能大权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 性错误。 三、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做到意识形态建设“内容为王” 内容是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决定事物存在的本质 和发展趋势。意识形态建设,与形式要求相比,内容建设具有 根本性和至上性。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做到“内容为王”。习 近平在讲到新闻媒体融合发展时指出,我们要“着力打造一批 新型主流媒体。需要强调的是,内容永远是根本,融合发展必 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4]46。党的十八 大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内容建设不断丰富和发展,意识形态内 容建设的主题、主线、灵魂、核心、基础,构成意识形态建设 的主体内容,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最大增量和显著标志。进 一步说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意识形态建 设的主题。用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 民,是意识形态建设的主线。坚持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是意识 形态建设的灵魂。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意 识形态建设的核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意识形态 建设的基础。上述诸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有机统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 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 期盼,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百年来中国共产 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的 历史主题。在新时代,这一历史主题体现为坚持和发展什么样 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 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三个重大的时代课题。今天,我们比 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目标。但是,必须明白,人到半山坡更陡,船到中流浪 更急。这是一个知难而进、极不平凡、充满诸多难以预料的风 险和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 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 的。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把百年期盼变成现实,必须保持高 度的战略定力,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以咬定 青山不放松的执着,踔厉奋发,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在 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坚信我们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格和 独特优势。百年来我们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坚持用马克思 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领人类历史上最伟 大的社会实践,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科学性和强大生命 力,这是我们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一以贯之的历史主线,也是 我们党百年来一以贯之、行之有效的基本经验。党的十八大以 来,党中央坚持把“两个确立”作为根本要求,以“两个结 合”作为根本途径,用“两个革命”作为根本标准,聚焦全面 从严治党,接连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 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 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集中学习教育,并不断向经常性教育延 伸,在推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上下功夫,用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取得巨大成就,我们党更加 充满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全党全国人民的凝聚力向心力显著 增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党继续坚持守正创新,在追求 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中继续发展真理,把伟大精 神力量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向着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 奋勇前进。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在任何时候都至关 重要。习近平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 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 何考验的精神支柱。”[5]共产党人一定要牢记初心使命,自觉 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忠诚战士。要牢记“理想信 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6]。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 的根基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认识真理,信仰真理,掌握 真理,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思想前提。一定要加强党的创新理论 的学习,认真做好强基铸魂、固本培元的工作,教育引导全党 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补足精神之钙,矢志不渝坚持 真理、坚守理想,这是意识形态建设的灵魂。 意识形态本质上是价值观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 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从根本上 说,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指出:“核心价 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 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3]54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国家最重要 的软实力,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凝聚人心、汇聚中 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思想精髓,是全 人类共同价值观的中国样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三 个倡导”,是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核心内容,回答了我 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社会和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 题。我们要把三者融为一体,作为强基固本、凝魂聚气的基础 工程和根本任务抓紧抓好。要通过舆论宣传、教育引导、文化 熏陶、制度保障、实践养成等多种环节和途径,使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充分发挥主心骨作用。提 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化和发 展。我们要继续弘扬革命传统,结合时代特点,坚持用以伟大 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武装全党、教育人 民,赓续红色血脉,锤炼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自信自 强,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到新的水平,充分 发挥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的作用,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 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重要力量。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 为指导,这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 的根本标志,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历程赋予的规定性和必 然性,是历史的结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新时代的 哲学社会科学,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个具有根本性、原则 性的问题。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把研究回答新 时代重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