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坚持用法治方式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同志们,根据会议计划安排,我以“坚持用法治方式优化提
升营商环境”为题,给大家上一次辅导讲座。随着我国经济进
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营商环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市场主
体成长的土壤,营商环境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市场主体
积极性的发挥和市场活力释放的力度。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
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并强调“谁拥有法治化营商环
境,谁就拥有竞争优势”。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要从“政策、
执法、服务、创新”四个维度精准发力。各级党委政府要勇于
下大力气、啃硬骨头,瞄准企业投资生产经营中的“堵
点”“痛点”,出台更多制度机制;执法司法机关要立足工作
职能、创新服务举措,依法依规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
益,主动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实际发展中的困难;对于企业而
言,则需要找准自身定位,积极主动地与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
部门多沟通、多交流,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满腔热情地
支持和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只有各方积极参与、
同频共振,才能真正让营商环境像空气一样任市场主体自由呼
吸。
一、学会用法治思维解决营商环境中的难题。法治化是衡量
当地营商环境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只有坚持不懈地为打
造公平公正、透明高效、互利共赢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付诸努
力,才能在新一轮创新驱动战略下地方经济竞争中占据一席之
地。无论是政法机关党员干部还是民营企业家都需要学会运用
法治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思考和解决营商环境中的各种问
题,确保营商环境建设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一是党委政府
要运用法治思维方式强化政企服务。和谐稳定离不开法治保
障,繁荣进步离不开法治支撑,巧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
政府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统筹抓好发展和安全是各级
党委政府提高行政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
接配置和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的有效途径之一。正确处理好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要坚持“有效市
场”与“有为政府”的辩证统一。一方面,政府这只“看得见
的手”在激发市场活力方面,不能过于干涉。在适合运用市场
机制的领域,各级政府应当学会放权,尽可能地减少对相关领
域的行政干预。另一方面,政府在保证市场有序、规范、健康
运行过程中不能当“甩手掌柜”。要善于灵活运用法治化方
式,进一步激活和完善市场机制,依法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的主体地位。要紧盯“关键少数”。广大领导干部要切实发
挥“头雁效应”,在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基础上积
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政治站位,确保想问题、做决策、办事
情都在法律规范的框架之内,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
权不可为”;要摈弃“新官不理旧账”的陈腐观念,做出的承
诺要依法履约,不能因人员的调整、政策的变化而变卦,切实
给投资者以稳定的预期和安全感;要牢固树立“亲”“清”的
政商观念,做到积极主动深入地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变“被
动管”为“主动帮”,避免“服务缺位”“管理越位”。要抓
住执法司法及窗口服务人员这个“一线群体”。对一个地区的
营商环境而言,司法公正高效既是重要标志,也是基本保障。
执法司法及窗口服务人员、办事员等是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
具体执行者,上述群体服务态度的好坏、办事能力的强弱,直
接影响到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好坏。为优化营商环境,我们既要
坚决防止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甚至执法犯法、司法腐败的问
题,还要严防侵犯企业合法财产、合法权益、合法经营的行
为。各地各单位要坚决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代表政
府形象”的服务理念,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为主动
接受监督、实干担当作为,在工作中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努力
营造办事“零差错”、审批“零障碍”、服务“零差距”的良
好氛围。要抓住社会监督这个“有力抓手”。要充分发挥人大
代表、政协委员、群团组织、企业从业人员及各相关职能部门
的自身优势,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在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
发展等方面,通过监督评议等形式,精准反馈企业和群众在办
事过程中面临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不断提升执法司法及
政务服务人员的工作质效,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赋能添
彩,助推企业展现最大活力、释放最大潜力。二是企业家要在
增强法治观念的实践中彰显实干担当。企业经营者是市场主体
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家而言,法治观念是将法治精神、
理念、原则运用于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确
保对工作的分析、判断、决策以及实施过程符合法律规定的一
种思维活动。如果企业家们不懂法、不遵法、不守法,那优化
法治化营商环境只能成为空谈。企业家树立法治意识的必要性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企业家知法守法是法治经济大背景
下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经济。在我国全面实行
市场经济体制后,企业充分参与市场竞争,企业家只有不断地
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持续培养自身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意
识,才能在企业的管理与运营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家学
法用法是维护企业发展利益的迫切需要。在过去,由于受“人
治”思想的影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要通过“找靠山”来
寻求“庇护”,出现问题时基本不会考虑运用法律途径去解
决。但现在,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让于法有据
的企业获得保障,让违法乱纪的企业寸步难行”已成为社会共
识。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民营企业
家要遵纪守法搞经营,合法合规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可
见,为了更好地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企业家必须充分认
识到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企业难题的重要性,只有具备丰富的法
律知识,才能提前预判和规避可能发生的法律风险,保障企业
稳定发展。企业家尊法懂法是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市
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大批企业家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
展,但也有一些企业家折戟沉舟、锒铛入狱,其中一个重要原
因就是其法治观念淡漠,没有主动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企
业家只有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才能确保其实施的行为始终
满足合法性的要求。同时,法律知识的积累也是其实现自我发
展的重要途径。为此,广大企业家要积极培养法治观念,树立
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