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组织生
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提纲(四个带头)
根据市委《关于召开 2024 年度民主生活会的通知》有关要求和局党组相关工作部
署,我紧扣本次专题民主生活会主题,聚焦“四个带头”总体要求,坚持问题导
向,认真学习研讨,开展谈心谈话,深入查摆和梳理自身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原
因,并提出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按照会议安排,现对照检查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带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方
面。一是对政治信仰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深刻。虽然始终坚定政
治信仰,但在实际工作中,未能充分认识到政治信仰对工作的引
领作用。例如,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工作任务时,有时会因任务繁
重而忽视从政治高度去思考和谋划工作,导致工作推进不够系
统、全面。例如,在推进某项重大改革项目时,未能充分从政治
大局出发,导致在项目初期出现了一些协调不畅的问题,影响了
整体进度。 对政治信仰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未能将其与日常
工作紧密结合。在组织学习和讨论时,有时会因缺乏深入思考而
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将政治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强化
政治教育的方式单一。在组织政治教育时,形式较为单一,多以
集中学习、传达文件为主,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例如,在学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未能充分结合实际案例
进行深入剖析,导致部分党员干部对理论的理解浮于表面,难以
转化为实际行动。对于年轻干部的政治教育,未能充分考虑其特
点和需求,教育内容和方式较为传统,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和积极性。例如,在组织年轻干部学习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
神时,未能充分利用新媒体和互动式教学,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三是意识形态宣传教育方式滞后于时代发展。在意识形态宣传教
育方面,未能及时跟上时代步伐,宣传教育内容和方式较为传
统。例如,在网络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未能充分利用新媒
体平台进行意识形态宣传,导致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有
限。 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形势认识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和应
对一些潜在的风险和挑战。例如,在面对一些网络谣言和负面信
息时,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引导和纠正,导致部分群众受
到误导。
(二)带头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方面。一是
对“生活中有政治”的认识不够深刻,把握不够精准。在日常生
活中,有时会忽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约束作用,未能充分认
识到生活中的言行举止都与政治密切相关。例如,在与家人、朋
友交流时,偶尔会放松警惕,对一些不当言论未能及时纠正,甚
至有时会因个人情绪影响而发表一些不符合党员身份的言
论。 对“生活中有政治”的具体内涵理解不够深刻,未能将其
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参与社区活动时,未能充
分从政治高度去思考如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导致在一些社
区事务中未能积极发声、主动作为。二是学用结合不够好。在学
习党纪党规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存在学用
脱节的现象。虽然能够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但在实际工作中,未
能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导致工作效果不够理想。例如,在处
理一些复杂问题时,未能充分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和解决,导
致问题久拖不决。三是对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把握不够,未能
做到系统学习、全面领会。例如,在学习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
全会精神时,仅停留在对文件的表面理解上,未能深入挖掘其精
神实质和核心要义,导致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有效运用。纪律自觉
尚未完全转化为日常习惯和行动准绳虽然能够严格遵守党纪党
规,但在日常工作中,有时会因工作繁忙而放松对纪律的自我约
束。例如,在执行请示报告制度时,偶尔会出现口头报告代替书
面报告的情况,未能将纪律要求完全内化为日常习惯。 对纪律
的敬畏之心有所减弱,未能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例
如,在一些非工作时间的场合,未能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
定,存在一定的廉政风险。
(三)带头在遵规守纪、清正廉洁前提下勇于担责、敢于创
新方面。一是创新思维能力有待提升。在工作中,习惯于按照传
统模式和经验开展工作,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例如,在推
动重点项目时,未能充分运用新的理念和技术手段,导致项目推
进速度较慢。例如,在某项信息化建设项目中,未能及时引入先
进的技术方案,导致项目进度滞后,影响了整体效益。 对创新
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充分认识到创新是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
的关键。例如,在面对一些新问题、新挑战时,缺乏主动探索的
精神,习惯于依赖老办法、老经验,导致工作缺乏活力和动力。
二是服务群众的本领还不够高。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方
面,存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本领不足的问题。例如,在处理群
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时,有时会因缺乏有效的解决办法而影响
群众满意度。例如,在某次群众信访事件中,未能及时深入调
研,导致问题未能及时解决,影响了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对群众
需求的了解不够深入,未能做到精准服务。例如,在开展社区服
务时,未能充分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导致服务内容与群众需求
脱节,影响了服务效果。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