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
要(2024 - 2035年)》解读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 - 2035年)》解读
尊敬的各位听众:
大家好!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深入学习和探讨《教
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 - 2035年)》。这份纲要的出
台,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为我们
指明了未来十年教育强国建设的方向和路径。
一、纲要出台的背景与意义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
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教育强国建设
进入了蓄势突破、全面跃升的重要阶段。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
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在此背景下,《教育强国
建设规划纲要(2024 - 2035年)》应运而生。它是首个以教育
强国为主题、以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重要任务的国家
行动计划,是全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发展、提升国家
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顶层制度安排。对于落实党的二十大重大
部署,更好发挥教育强国建设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伟业中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作用,具有重大而深
远的意义。
二、总体目标与“两步走”战略
纲要坚持远近结合,分2027年、2035年“两步走”。
到2027年,教育强国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各级教育普
及水平持续巩固提升,高质量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人民群众教
育获得感明显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全面提高,拔尖创新人
才不断涌现,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教育布局结构与
经济社会和人口高质量发展需求更加契合,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重要教育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
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制度体
系和工作机制系统完备,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建成,基础教育
普及水平和质量稳居世界前列,学习型社会全面形成,人民群
众教育满意度显著跃升,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显著跃升,教
育现代化总体实现。
三、重点任务解读
(一)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党的创新理论体
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和成果应用,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空
间和阵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打造培根铸魂、启
智增慧的高质量教材,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深入实施
素质教育,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加快补齐体育、美
育、劳动教育短板。
(二)办强办优基础教育
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推动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
化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促进学前教
育普及普惠和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统筹推进“双减”和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支持人口20万以上县(市、区、旗)办好
一所达到标准的特殊教育学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十五年
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
(三)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
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加快建设中国
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
培养机制,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逐步有序扩
大优质本科教育的招生人数,扩大研究生的培养规模。
(四)培育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实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