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高质量项目谋
划推进工作专班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市高质量项目谋划推进工作专班会议,旨在对全市项目工作进
行再梳理、再部署、再推进,进一步明确方向、凝聚力量,确保项目建设工作能够
高效、有序地开展,为*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聚焦续建项目,推动复工提速
(一)强化责任担当,提升服务效能。一是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各相关部门要
主动作为,将续建项目复工工作列为重点任务,制定详细的责任清单,将责任落实
到具体岗位和个人,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要打破部门壁垒,加强协同配
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续建项目的复工进程。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及时
沟通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跨部门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无缝对接。二是建立高
效服务机制。设立专门的项目服务小组,为续建项目提供“一对一”的贴心服务。服务
小组要深入项目一线,主动了解项目单位的需求和困难,及时提供政策咨询、业务
指导等服务。对于项目单位提出的问题,要建立台账,限时解决,做到问题不解决
不销号,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三是加强监督考核。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
制,将续建项目复工工作纳入部门和个人的绩效考核体系,对工作表现突出的部门
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推诿扯皮的进行问责。通过严格的监督考
核,激发各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健全复工机制,确保计划推进。一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复工计划。结合项
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复工时间表,明确每个阶段的时间节点和工作任务。要充
分考虑天气、原材料供应等因素,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项目能够按计划顺利推
进。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计划的科学性和可
行性。二是建立动态跟踪机制。加强对续建项目复工进度的跟踪和监测,定期收集
项目进展数据,及时掌握项目的实际情况。通过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对项目
的动态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要加强与项目单位的沟通,及时
了解项目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共同研究解决方案。三是强化风险预警和应对。对续
建项目复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全面排查和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预警和应
对措施。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一旦发现风险指标达到预警阈值,要及时启动应
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确保项目不受风险影响。
(三)加强沟通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一是搭建沟通平台。建立常态化的沟通
机制,定期组织项目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召开座谈会、协调会,及时了解
项目复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搭建线上沟通平台,方便各方及时交流信
息,提高沟通效率。通过沟通平台,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类问题,为项目
复工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深入项目现场调研。各级领导干部要定期深入项目现
场,实地了解项目进展情况,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对于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
题,要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集中力量进行攻关。要加强与项目单位的沟通,了解
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为项目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三是
积极协调外部资源。对于项目复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外部资源,如原材料供应、水电
供应等,各部门要积极协调相关单位,确保资源的稳定供应。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
沟通,帮助项目单位解决融资难题,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同时,要积极争取
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为项目建设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二、加速新项目开工,筑牢发展根基
(一)加快前期工作,提高审批效率。一是优化审批流程。对新项目的审批流
程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手续,简化审批材料,缩短审批时
间。推行并联审批、容缺受理等制度,提高审批效率。建立审批绿色通道,对重点
项目、民生项目等给予优先审批,确保项目能够尽快开工建设。二是加强部门协
同。各审批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审批信息的互联互通。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审批流程的全程跟踪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审批过程中出
现的问题。要加强与项目单位的沟通,提前介入项目前期工作,为项目单位提供指
导和帮助,确保项目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三是强化审批服务。设立专门的
审批服务窗口,为项目单位提供一站式服务。窗口工作人员要热情服务,耐心解答
项目单位的疑问,帮助项目单位解决审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加强对审批工作人
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确保审批工作的高效、优质。
(二)强化要素保障,夯实开工基础。一是加强土地供应保障。加大土地储备
力度,合理安排土地供应计划,优先保障新项目的用地需求。对于符合条件的项
目,要加快土地征收、出让等工作进度,确保项目能够及时拿到土地使用权。要加
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避免土地闲置浪费。二是拓宽资
金筹集渠道。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大对新项目的财政投入力度。加强与金融
机构的合作,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项目建设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鼓励社会
资本参与项目建设,通过PPP模式等方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项目中来。三
是保障人力资源需求。加强与高校、职业院校的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和输送机
制,为新项目提供充足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劳动力。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训和提
升,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要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地优秀人才
来*市参与项目建设。
(三)完善开工条件,确保顺利启动。一是做好施工现场准备。督促项目单位
按照施工要求,做好施工现场的“三通一平”等工作,确保施工现场具备开工条件。加
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规范施工秩序,确保施工安全。要做好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
工作,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二是落实施工队伍和设备。项目单位要按照合
同约定,及时落实施工队伍和施工设备,确保施工队伍的资质和能力符合要求,施
工设备能够满足施工需要。要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管理,建立健全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