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书记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研究报告
治理之道,重在基层。近年来,我国基层治理在“树立大抓
基层的鲜明导向”理念引领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同时也要
看到,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和社会利益结构深刻调整,基层
治理中仍存在不少亟待关注的问题,需要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探
索高质量推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路径。
一、目前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社会主要矛盾
(一)条块各自为政,协同不畅,问题解决不及时
在当前城市治理体系当中,街道处在基层工作前沿,是问题
发现的眼睛,具有便于就地就近进行日常巡查、第一时间发现问
题的优势,但由于执法权责不清以及执法力量、经验不足等原因,
难以对违法行为进行有效的处置,特别是在面对涉及安全生产、
违章建设、环境污染等较严重违法行为,难以自行处置。区县部
门掌握处罚、强制等行政执法权,在接到举报后,虽然竭力第一
时间赶往现场,却经常无功而返。这就导致基层社会治理中多呈
现“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局面,基层社会治理出
现薄弱环节。
(二)过分强调属地管理责任,基层压力大
当前城市管理十分强调属地责任,街道承担的职责日益增多,
但在某些工作中,出现了“过度属地化”问题,造成基层不堪重
负、干部群众反映强烈。街道作为区政府的派出机构,法律规定
绝大多数行政职权只能由区县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行使,但是在
实际运行过程中,街道与区县职能部门之间存在职责边界不清、
责任主体不明确,分工不合理等问题。同时基层人员力量不足,
专业技术匮乏,难以行使与之匹配的管理任务,一旦出现问题,
属地就会成为问责重点。
(三)基层社会治理协同度不高,多元主体参与度低
一是跨部门联合执法难度大,效率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跨部门联合执法需求越来越高。但是各职能部门处于独立的垂管
体系,较难组织联合执法。特别是法律规范对某些方面的具体问
题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出现职权交叉和职权冲突时,往往使得
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和纠正。二是居民社会治理参与
度不高。基层社会治理通常以村(居)工作人员为主,居民往往
由于参与意识缺失、参与渠道匮乏等原因而缺乏参与社区治理的
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当前居民参与多以个体化参与为主,尚
未形成规范化、程序化的长效参与机制,居民作为社会治理主体
的作用发挥不足。三是多元主体作用未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社
工机构、慈善组织等社会化团体组织和自治组织的作用未发挥,
群众动员、引导、组织和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基层共建共治共享、
多元主体有效协同的社会治理格局尚未形成。
二、基层社会治理亮点做法
(一)发挥党建引领龙头作用,提高工作系统性
以党建为引领,推进工作创新,助推基层治理到底到边。一
是整合基层党建治理资源,将党建工作由“内循环”转为“外循
环”,不断盘活各领域人、才、物优势资源,树立“一盘棋”思
维,打破“孤岛”,提高对基层自治组织、基层社会组织等其他
组织的领导能力,使各类组织在基层党组织的有效领导和引领下,
积极参与基层治理,二是创新党组织功能,针对新业态新就业人
群不断涌现的实际,突破“街道社区党建”的局限,消除工作空
白点,扩大对商务楼宇、各类园区、商圈市场、互联网业等城市
新区域新领域新行业新群体的党建全覆盖。三是提高基层治理的
精准度和直达性,结合城市服务治理需求和文明城市创建的需要,
进一步丰富服务载体,把党组织的服务触角延伸至基层治理的
“神经末梢”,创新干部抓基层党建的考评机制,向群众公布责
任清单、权力清单,探索多主体、多向度的考评模式。
(二)坚持夯实网格,提升治理能力精细化
因地制宜,做实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网格治理模式。一是织
密网格管理,在条件成熟小区的成立小区党支部,从居住在小区
的党员中遴选能力突出、热心负责的同志担任党支部委员会委员,
引导党员担任楼栋长,构建“街道党工委一社区党党总支一小区
党支部一楼栋长-党员中心户”五级架构,筑牢组织堡垒,发挥
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居民小区由小区管理向小区治理转变。二是
配强配优网格员队伍,网格员既是法律宣传员又是安全监督员还
是治安巡逻员更是人民调解员。在日常走访中对网格内居民需求、
安全隐患、治安环境、矛盾纠纷等各个方面要全方位掌握,依托
辖区热心人士构建网格志愿服务小分队,打造精细化无死角全覆
盖的服务网络,力促“矛盾早发现、问题早解决、服务零距离、
管理无盲区”。
(三)坚持贴近群众,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效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治理方式,将矛盾
纠纷化早化小,避免形成影响安全稳定的“大问题”。一是预防
纠纷突出一个“法”字。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普法宣传
模式,线上依托办事处微信、社区微信群、社工朋友圈等,向居
民普及相关法律知识,提升居民法治意识;线下通过社区法律顾
问及“四官”服务人员开展经常性法治宣传,解答居民们的法律
相关难题,通过加强普法宣传力度,提高辖区居民法律意识和法
制观念,引导居民依法办事,部门依法行政,营造人人要守法,
个个要懂法的浓厚法治氛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