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2025年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召开2025年工作部署会,这是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关乎
着我们这座城市在新的一年里的发展方向与未来走向。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
年,也是开启“十五五”新征程的蓄势之年,更是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x实践的关键
一年。站在这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上,我们必须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强的
担当,精准把握形势,明确目标任务,狠抓工作落实,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
展。
过去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奋勇拼搏,在经济发
展、改革创新、城乡建设、生态治理、民生改善等诸多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
绩。我们攻坚克难,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城市的综合实力持续增强,人民的生活品
质不断提升。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前进的道路上,仍然面临着诸多挑
战和问题。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持续增加,经济下行压力依旧存在,区域竞争愈发
激烈,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领域,还存在着一些短板和
弱项。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新的一年里,精准施策、奋力突破,加以解决。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
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市的决策部
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
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
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
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xx力量。围绕这一总体思路,我们要重
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有效投入“着力点”,增强经济发展支撑力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关键举措。在
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为经
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狠抓重大项目建设。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稳定器”。我们要
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建立健全项目谋划、储备、实施、投产全生命周期
管理体系,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加大项目谋划力度,围绕
国家和省的政策导向,结合我市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精心谋划一批打基础、利
长远、增后劲的重大项目,充实项目储备库。强化项目要素保障,积极争取上级资
金、土地、能耗等要素支持,加强政银企对接,拓宽项目融资渠道,为项目建设提
供有力保障。建立项目推进台账,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加强跟踪调
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
早见效。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引资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途径。我们要牢固
树立“项目为王、招商为要”的理念,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提高招商实效。
加强招商队伍建设,选派一批懂经济、懂政策、懂产业的干部充实到招商一线,提
高招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围绕我市的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制定精准的
招商图谱,明确招商重点和目标企业,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加
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行业协会、商会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参加各类招商活动,举
办专题招商推介会,宣传我市的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我市投资
兴业。完善招商引资考核激励机制,对招商引资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
彰奖励,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我们要顺应消费升
级趋势,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激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市场持续繁荣。加
强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商业网点布局,推进城市商圈改造升级,打造一批特
色商业街区和夜间经济集聚区,提升消费便利性和体验感。加大对消费的政策支
持力度,落实好国家和省出台的促消费政策措施,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发
放消费券,鼓励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培育壮大新兴消
费,加快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智能消费等新业态,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
展。加强消费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维护消费者合
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二、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释放改革创新牵引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改革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要坚定不移地
推进改革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
力。
(一)强化科技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支
撑。我们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创新主体,提升科技创新能
力。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
能力。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和产业化。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扶持
力度,落实好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出台更加优惠的人才政策,吸引和留住高层次创新人
才,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转型升级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所
在。我们要立足我市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
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引导企业采
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培育壮大
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
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推动现代服务业发
展,加快发展金融、物流、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对经济
增长的贡献率。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提高园区
的承载能力和集聚效应,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三)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改革是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法宝。
我们要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经济发展
提供有力保障。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
范化、便利化,提高行政审批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
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和发展活力。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
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
力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防范化解金融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