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书记在调研区工信局一季度“开门红”工
作安排部署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大家好!在这充满希望与挑战的 2025 年,我们齐聚一堂,
共同谋划 XX 区工信局一季度“开门红”工作。这不仅是对我们
过往工作的一次检验,更是开启全年工业发展新局面的关键之举。
在此,我对一季度工作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精准锚定目标,激发产业活力
(一)洞察趋势,科学规划。一是强化战略思维,深入研究
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把
握新兴产业崛起的机遇,为 XX 区工业发展找准方向。组织专业
团队,定期开展经济形势研讨会,邀请行业专家、学者进行深入
解读,结合 XX 区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二是立
足区域特色,明确产业定位。深入挖掘 XX 区的资源优势、产业
基础和人文底蕴,确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加大对传统
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其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形
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延伸产业
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加大招商引
资力度,引进一批优质项目。三是制定量化目标,确保任务可衡
量。将工业强区的总体目标细化为具体的量化指标,如工业增加
值、固定资产投资、税收增长等。明确各部门、各企业的责任和
任务,制定详细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建立健全目标考核机制,对完成任务出色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奖励,对未完成任务的进行问责。
(二)整合资源,协同发展。一是加强区内企业间的合作交
流。搭建企业交流平台,定期组织开展企业座谈会、行业峰会等
活动,促进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技术合作和资源整合。鼓励企
业之间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高区域产
业整体竞争力。例如,引导装备制造企业与零部件生产企业加强
合作,实现协同发展。二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与高校、
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
术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进高端人才,提高自主创新
能力。支持企业与高校联合开展科研项目,培养实用型人才,为
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三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要素保障能力。
加强土地、资金、能源等要素的统筹协调,优先保障重点企业和
重大项目的需求。建立健全要素保障机制,简化审批流程,提高
服务效率。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
惠等政策,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三)创新驱动,培育优势。一是鼓励企业技术创新。设立
技术创新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工艺改进和新产品
开发。建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对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奖励。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
的核心竞争力。二是推动管理创新。引导企业引入先进的管理理
念和方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企业
信息化建设,推进数字化管理,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开展企业
管理培训和咨询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培
育品牌优势。实施品牌战略,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
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大对品牌企业的宣传推广力度,提升 XX 区
工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拓
展市场空间,提高品牌影响力。
二、全面复盘过往,补齐发展短板
(一)深入剖析,精准定位。一是全面梳理去年工作成果。
对工业增加值、企业数量、项目建设等各项指标进行详细统计和
分析,总结取得的成绩和经验。通过数据对比,找出在全市乃至
全省的优势和差距,明确自身的发展水平和位置。二是认真查找
存在的问题。从政策落实、企业服务、产业结构等多个方面深入
分析,找出制约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例如,政策落实不到位,
导致企业未能充分享受政策红利;企业服务不够精准,无法满足
企业的实际需求;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占比过高,新兴产
业发展缓慢。三是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体制机制、工作方法、
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找出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例
如,体制机制不灵活,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方法单一,缺乏
创新思维;人员素质不高,无法适应新时代工业发展的要求。
(二)制定措施,靶向发力。一是针对政策落实问题,加强
政策宣传和解读。通过举办政策宣讲会、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
让企业充分了解政策内容和申报流程。建立政策落实跟踪机制,
及时解决企业在申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政策落地见效。二
是针对企业服务问题,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建立企业
服务台账,对企业反映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实行销号管理。加
强服务队伍建设,提高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建立企
业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及时解决企业的合理诉求。三是针对产业
结构问题,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制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明
确发展方向和重点。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新的经济
增长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加强产业布
局规划,引导产业集聚发展。
(三)持续改进,巩固提升。一是建立问题整改跟踪机制。
对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跟踪检查,及时掌握整改工作进
展。建立整改工作台账,对整改完成的问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