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深入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为高质
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同志们,党的二十大作出了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战
略部署,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有企业改
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对国有
企业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牢记“国企姓党”,坚持服
务生产经营不偏离,以高质量党建加快创建世界一流企业,以高
度的政治自觉和实际行动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在
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下
面我围绕如何将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转化为优势来跟大家
一起交流。
一、坚持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体系深度融合,推动党的
制度优势转化为政治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
企业不断进行改革完善和发展的政治优势。一是着力提升党管企
业的政治站位。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和发挥国有企业党委在
把方向、管大局和保落实中的领导作用,就要把握和运用党的百
年奋斗历史经验,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生产力”的意识,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
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自觉站在党的立场上、全体人民
的立场上思考谋划工作。在推动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
过程中,既要防止和纠正只讲经济效益、忽视政治和社会责任的
错误观念,又要坚决反对借口同国际接轨,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
设同企业生产经营的业务工作相互割裂开来,盲目追求企业利益
的最大化而忽视了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基础。二
是切实巩固党组织的“法定地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
业制度的要求,把党建工作作为国有企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公司章程中进一步确立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
地位。健全完善与战略目标一致、与发展模式匹配、与经营管理
机制协调的党建制度体系,推动党的主张和重大决策转化为企业
的战略目标,将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把党的
领导落实到企业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各方面,坚持国有资本
在哪里,党的建设就要跟进到哪里,实现体制对接、机制对接、
制度对接和工作对接的“四同步四对接”。三是科学界定治理主体
的权责边界。在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及治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充分
体现党的领导目标要求,在企业治理结构中明确党的基层组织的
权利与职责,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
用,充分发挥董事会“定战略、做决策、防风险”的科学决策作用,
充分发挥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落实作用,在明确
各治理主体议事原则、决策重点和授权清单的基础上,各治理主
体不缺位、不越位,不相互替代、不各自为政,实现党组织决策
程序与其他治理主体决策程序的科学衔接。四是完善“双向进入、
交叉任职”治理架构。除按规定党组织书记担任董事长外,应适
当提高党委委员进入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以及董事会、监
事会、经理层人员进入党组织委员会的比例和范围。公司董事、
监事、经理层和总会计师等高级管理人员中的党员,凡符合党组
织委员会任职条件的,也可以按照程序进入党组织领导班子。进
入董事会的党组织委员会委员和党员要按党组织对重大事项前
置研究的决定在董事会发表意见,进入经理层的党委成员和党员
也要落实党组织对重大事项前置研究的决定在经理层发表意见,
确保党组织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二、坚持党的组织建设与服务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推动党的
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列宁指出,工人阶级的力量在于组织,
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就无所不能。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激活
基层党组织,增强基层组织力。一是融入主责主业发挥核心领导
功能。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
增值作为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党建
工作与主责主业紧密融合。国有企业党委要紧紧聚焦改革方向和
发展大局,促进董事会、经理层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
整,推动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瞄准共同富裕战略
目标,主动对接国家经济带战略布局、重大产业布局、区域发展
规划等,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国计民
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新兴产业集中。聚
焦发展实体经济,突出主业、做强主业,担当国有企业作为现代
产业链“链长”的责任使命,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
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融入工作场域健全组织战斗堡垒。
坚持支部建到车间班组、工程项目、服务窗口,特别是要关注
国企境外分支机构、“僵尸企业”、破产企业、委托(过渡)管
理、合资参股和混合所有制企业、临时组建等企业的党组织建设,
视情成立联合党支部、流动党员党支部、临时党支部,防止出现
党建工作的盲区,做到哪里有职工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基层组织,
哪里就有党员。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通过加强对党员的教
育和管理,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领导和开展党的工作
的坚强战斗堡垒。三是融入使命任务砥砺先锋力量。充分发挥党
组织的组织动员优势,强化党委领导力、支部战斗力和干部执行
力,持续打造党建工作创新品牌,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尤其是应
急工程中设立党员责任区、先锋岗,成立党员突击队、项目攻坚
队、“党员创新工作室”,实行优秀党员“揭榜挂帅”、带头攻坚,
深化“党建+”创新实践。注重把经营骨干、技术能手、青年专家
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推进党建带工建带团建,
组织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