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走进湖南一师:感悟红色文化的时代脉动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走进湖南一师:感悟红色文化的时代脉动 湘江之滨,岳麓之南,热闹繁华的书院路上,坐落着一所绿 树掩映、典雅静谧的高等学府,它就是有着“千年学府、百年师 范”美誉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24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 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考察时强调,一师是开展爱国主 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好地方,要把这一红色资源保护运用好。 一师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策源地之一, 更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地之一。“红色”是它的精神徽记,更是 它的血脉基因。建校以来,它始终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 为国家培育了一批批栋梁之材,绘就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为 民族传承着一脉脉红色基因,传唱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壮歌。 一座书院传承湖湘文脉。1161 年,理学大师张栻于长沙城 南妙高峰下创设城南书院,千年文脉由此发端。 书院成立之初,为救时代之困与教育之弊,张栻反对汲汲于 科举利禄的功利之学,也摒弃沉湎于辞章小道的陈腐之学,而是 全力引导学子仁民爱物、知行互发,成传道济民之才。 1167 年,朱熹由闽入湘,与张栻在城南书院与岳麓书院之 间问道论学,“潭州嘉会”给中国学术史留下了一段佳话。反复 切磋与多次论辩中,张栻学说的内涵与特质日渐明晰,致知应当 求实、求学在于实用的认知,让他与众多理学流派迥然有别。随 着张栻思想影响的不断扩大,湖湘学派得以形成,“经世致用、 实事求是”也成为城南书院的教化初心。 朝代更迭,书院虽几经兴废,但“成就人才、传道济民”的 教育宗旨和“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主张,始终是城南书院秉 持的办学要义。陈本钦、孙鼎臣、何绍基、王先谦等名士曾在此 担任主讲或山长,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张百熙等曾在此求 学或藏修,一时英才辈出,蔚为大观。 清末以来,风雨如晦。学子中陈天华为唤醒民众蹈海殉国, 黄兴为走向共和披肝沥胆……他们的爱国情怀与求索精神成就 着学校厚重的历史,更蕴蓄着蜕变的力量。 一片沃土播下革命火种。1903 年,城南书院改立湖南师范 馆,开启了湖南现代师范教育的先河。现代与传统相融,新知与 旧学交汇,学校声名远播,被称为“湖南亚高学府”。徐特立、 杨昌济、黎锦熙等名师在此任教,蔡元培、杜威、罗素等大家来 此讲学,可谓名师荟萃、群贤毕至。 时代动荡中,一师发展迎来了新的纪元。1913 年走出乡关 的毛泽东来到了这里,他与何叔衡、蔡和森、李维汉、任弼时、 李达、谢觉哉等师友一道,一面胸怀天下,为光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