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同志们:
按照局党组工作部署,下面,我围绕“坚持绿色发展,推进
美丽中国建设”这一主题,为大家讲一堂党课,与大家共同学习
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
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
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注重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
和高水平保护,以“双碳”工作为引领,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
碳排放双控,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
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新时
代新征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建设美丽中
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坚持绿色发展,以高品
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
化,让绿色成为美丽中国最鲜明、最厚重、最牢靠的底色。
一、正确处理推动绿色发展过程中的几组关系
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推动绿色发展,不仅
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
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推
动绿色发展过程中,有几组重要关系,需要我们辩证看待、妥
善把握、正确处理。
(一)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经济发展和
生态环境保护之间不是割裂的,更不是对立的。要坚决摒弃损害
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增长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
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要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
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统筹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
求,推动发展从“有没有”转向效果“好不好”、质量“高不
高”。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
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
中发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
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要积
极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绿色技术创新中的
“绿色”,强调的是一种价值观、文明观。绿色技术创新重视生
态环境指标,推动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相协调。在绿色发展观的
指导下,绿色技术创新更加重视技术创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和生态效益三者统一,力争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态平衡
的可持续发展。
(二)处理好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关系。社会经济的需要,
主要取决于市场的需要,而“一切需要的最终调节者都是消费者
的需要”。如果不加以限制而任由人们疯狂消费,最终将造成生
产的严重浪费和资源的严重枯竭。绿色低碳转型就是生产和消费
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当前,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在加快升级,
对绿色节能环保产品和优质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更好满足消费
者的需要,应突破“人类中心主义”的消费观,树立“生态整体
主义”的消费观,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在消费上的公平与和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生
活方式涉及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
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绿色消费是各类消费主
体在消费过程中自觉贯彻绿色低碳理念的消费行为,是一种人与
自然、社会、经济、生态和谐共存的消费方式,是人类文明进步
的表现,包括绿色产品、物质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等。
低碳绿色消费是市场走向良性循环的关键,可以为绿色生产可持
续发展提供内在驱动力量,从根本上推动实现生产和消费互为促
进的良性循环。
(三)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的关系。安全是发展的前
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只有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才能支撑经济
社会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人类历史上因生态退化、环
境恶化和自然资源枯竭导致经济衰退、文明消亡的现象屡见不鲜,
因此,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守好生态环境安全底线。目
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过
去多年形成的产业结构具有高能耗、高碳排放特征,高能耗工业
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偏重,高增长积累的环境问题具有复合型、
综合性、难度大等特点,污染重、损害大、风险高的形势还没有
得到根本扭转。生态环境保护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
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