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 2025 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点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我市 2025
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 XX 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 XXX
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
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全面贯彻落实我市《政府工
作报告》提出的“在生态保护上下苦功夫”的安排部署为抓手,
重点在“治土护绿、减废降碳”上下苦功夫,着力推动高质量发
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
完成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监管,防范生
态环境风险,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机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
径,推动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有效解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1、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严格把好产业项目准入关口,着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进
煤炭、兰炭、电力、化工、油气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
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低碳园
区、低碳社区试点建设,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强度。
2、推动能源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风电、光伏项
目建设进度,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推进煤炭清
洁高效利用,加强煤炭洗选、配煤、型煤等加工转化,减少原煤
直接燃烧。
3、推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
优化交通运输网络布局,加强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方式
的衔接和协调,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推广绿色低碳交通方式,鼓
励使用新能源汽车,加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交通
出行比例。
4、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加强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提高生态
系统的碳汇能力。推广农业碳汇技术,通过改良土壤、调整种植
结构等措施,增加农田碳汇。
5、深化“无废城市”试点建设
加强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构建覆
盖全社会的固体废物管理体系。推广先进的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和
装备,提高固体废物处理效率和资源化利用率。
6、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
依托现有产业园区,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资源的高效
利用和循环利用。加强园区内企业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形成资源
共享、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
7、加强大气污染防治
强化工业大气污染治理,加强对火电、兰炭、焦化、水泥等
重点行业的监管,确保达标排放。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
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减少臭氧污染。加强扬尘污染治理,
严格落实施工工地扬尘管控措施,提高道路清扫保洁水平。
8、加强水污染防治
编制实施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点,加大黄河干流
及支流水污染治理力度。加快无定河、芦河、大理河等河道和滩
区综合治理,统筹解决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灾害等问题。加
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管理,确保饮用水水质安全。
9、加强土壤污染防治
加强土壤污染源头治理,严格控制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污
染物排放。推进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确保建设用
地安全利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
动和农膜回收行动。
10 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机制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提高农村生活污水
处理率。推进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将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农
业灌溉、景观用水等。
11、加强固体废物污染治理
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垃圾填埋量。加强危险废
物监管,确保危险废物安全处置。
三、加强全域生态环境保护
12、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严格划定并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加强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
人类活动的监管。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的生态系统保护和修
复,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13、加强耕地保护
落实耕地保护“田长制”,确保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
线不动摇。加强耕地质量监测和评价,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效益。
14、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以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为依托,实施人工造林种草、
封山育林育草等措施,提高混交造林比例。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
理,构建以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为主体的防护林网体系。
15、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
推进湿地保护和修复工程,恢复湿地生态功能,提高湿地生
物多样性。加强湿地监测和管理,建立湿地资源数据库和动态监
测体系。
16、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评估,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和监测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