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何以赋能乡村治理
乡村社会是最基层的社会场域,农村社会治理在国家治理中
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最基础的一环。村
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能为乡村治理提供经济支撑,二十大报告
提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
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村集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
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命题,也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抓
手。
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治理效应的实现机制
第一,凝聚治理主体。乡村治理的主体包括乡村场域的多种
组织,如政府、企业、村社、乡贤、农民等,通过协同合作、规
范的治理和多方向的互动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多元
治理主体的参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农村新型集体经济
组织的建构能有效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从而使村庄内部多元治
理主体的动力得以激活。同时,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增强了
乡村对人才和资本的吸引力。此外,产权与成员资格的明晰,意
味着各个治理主体及治理事务规范,可以为实现多元治理主体有
效参与公共事务打开通道。第二,盘活治理资源。包含行政资源、
市场资源和社区资源,首先,集体经济组织成为了承接政府财政
支农资金的有效载体,统一、公开、透明的财政支农预算制度,
避免精英俘获的同时也提高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通过
落实集体产权实现机制以合作经营帮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促进
了要素资源的有效配置,也通过推动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激活
了农村社会的动力;最后,在乡村社会公共价值孱弱的背景之下,
建立集体产权的实现机制,平衡个体与集体产权主体之间的利益,
获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健全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构建
了农村内升级至,促进农村自主可持续发展。第三,实现治理效
应。村级集体经济的功能不仅是直观上的提供物质保障和财力支
持,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促进了集体经济的发展,通过
产权的调整实现了土地的连片经营,村级集体经济得以壮大,极
大地丰富了农民的物质生活。二是提升了社会治理能力,产权制
度的完善明晰了成员产权、资格以及利益分配关系,建立了利益
协调机制,推动和引导多元主体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基层社会治
理的能力大大提升。三是增强了政党的整合能力,作为领导角色
的基层党组织,在组建合作社、集体经营、利益分配及基层治理
等过程中,改变了农村党组织“悬浮化”的局面,动员、整合能
力得到锻炼和增强。可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可以通过凝聚政府、
村社共同体、企业、乡贤、农民等多元治理主体,在行政、市场、
社区的三重赋权下实现了资源的有机整合及有效利用,促进经济
发展、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以及政党整合能力,此过程的内在逻
辑在于产权与治权的耦合互动关系。
二、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赋能乡村治理的路径
第一,坚持党建引领治理,强化领导作用。目前,部分农村
基层党组织在党的领导核心的问题上认识不足,致使基层党组织
的政治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