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情况总结
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
项政策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优化创新服务举措,
营造良好氛围,全县民营经济呈现运行稳健、结构优化、质量提
升的良好态势。2024 年,市场主体 2.18 万家,当年新增约 6000
余家,其中“四上”民营企业 489 家,占全部“四上”企业数的
96.9%,全县规上民营经济实现产值 XX 亿元,同比增长 7.2%,
占全县规上工业产值比重为 92.4%。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惠企政策支持,营造民营经济发展良好氛围。一
是开展“惠企暖企”行动。落实“春风行动”,通过企业会客厅、
可视化直播等多渠道宣传推广“E 企宣”平台,精准推送政策,
通过“E 企宣”平台发布政策文件 56 条、政策兑现事项 52 项;
为 38 家民营企业匹配惠企政策 189 条,全县 65 家产值过亿民营
企业全部入驻“E 企宣”平台。二是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做
优市场主体准入退出各环节服务,“1 环节、0 成本、0.5 天办结”
成为常态,今年全县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 6015 户;推行企业住
所标准化登记,利用区数字底座系统和市共享交换平台,构建人
房基础数据库;持续推进市场主体虚假登记问题“专项深办”工
作,先后完成两批次 881 家市场主体集中清理。
(二)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保障民营经济公平健康发展。一
是强化联系帮扶企业。围绕打造“助企纾困 帮企发展”目标,
建立机制、积极作为,做好企业精准帮包,深入企业车间一线、
了解企业需求,助力企业发展,由县级领导帮包 65 家产值过亿
元民营企业和 54 家新纳统企业,2024 年,解决企业市场开拓、
项目申报等方面问题 100 余个。二是聚焦行政执法领域提升执法
质效。对区内 12 个执法部门涉企行政处罚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通过走访企业、查阅资料、座谈交流等方式,收集数据进行横向
对比,对建设“宽严相济”的法治营商环境提出意见建议 3 条。
三是强化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开展“一个审批”标准化提升,梳
理高频事项 101 项,推动行政审批业务重塑;坚持常态化业务回
访,每周对所办业务进行全量回访,今年已回访 2.2 万余件,实
现审批业务事后闭环管理。推进“政务云客服”高效运行,打造
“人工+智能”的全天候政务服务导服体系,编制知识库 2100 余
条,接听群众来电 2150 个、接听率 99%。
(三)对接帮扶企业需求,强化要素服务精准供给。一是保
障民间投资项目用能需求。2024 年,联合供电公司简化办电申
请程序,严格落实《供电营业规则》要求,所有营业场所均提供
居民刷脸办电、企业一证办电服务;持续压缩办电环节,160 千
瓦及以下低压小微企业办电环节仅有用电申请、装表接电 2 个。
二是强化人才和用工需求保障。坚持“服务产业抓人才、产业发
展聚人才”工作理念,围绕高质量发展需求,深化人才引育留用,
先后举办人才活动 20 余场,引进创新创业人才 368 人,落实人
才津贴、创业补贴、社保补贴等政策,人才公寓入住 811 套。三
是强化融资服务保障。借助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暨千企万户大走访
活动,建立工作机制和工作专班,指导辖区金融机构建立健全
“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机制,积极满足辖区民营企业合理
融资需求,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
走访企业 8158 家,有融资需求的企业 1178 家。
(四)优化创新发展环境,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
加快科创平台建设。新增省级创新平台 12 家,总数达到 214 家,
4 家企业备案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占全市的 60%,上线科技
公共服务平台,形成“1+1+N”区域创新共享平台体系,推动全
县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超过 95%。二是持续增强企业竞争力。
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激发企业活力,新增国家重点“小巨人”
企业 5 家、“小巨人”企业 2 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31 家,综合
评比全市第一;获批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