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5年全市教育和体育工作要点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25 年全市教育和体育工作要点 2025 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的谋 划之年,全市教育和体育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 中全会、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深化教育和体育改革精神,在基 础设施续建、学段协调创优、队伍专业提升、育人模式优化、体 教融合惠民等工作中守正创新,实干笃行;在全面坚持党的领导、 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和守牢一排底线等工作中 精准发力,狠抓落实,奋力推动全市教育和体育工作走在全省乃 至全国行业领域更前列。 一、稳妥推进教育资源供给改革 1.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续建 X 小学、X 小学幼儿园、第 一实验幼儿园和 X 小学教学楼、X 小学教学楼,加快推进 X 小 学操场、篮球场改造工程,续建宁津 9 中餐厅,新建 38 中实验 楼,提升办学条件。为 X 小学、X 小学、X 小学 3 所学校按标 准配齐设施设备,提升校园设备标准化水平。(责任单位:基建 装备科,各项目学校) 2.做好民生工程配套服务工作。普及中小学校服反光标识, 为学生出行增强安全保障。配合 X 市教育局、司法局,建设好 X 市专门学校。(责任单位:基建装备科、基教科,各学校) 二、积极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改革 3.提升游戏育人质量。以省级游戏活动实验区建设和争创省 级科学保教引领实验园为核心,引领幼儿园按照“园内—园际— 全域”行动路径,打造游戏环境优化方案。探索“游戏+支持” 教师成长路径,提升教师游戏支持能力和游戏课程开发能力。发 挥优质园引领带动作用,开展责任区联盟教研和结对帮扶活动, 实现游戏质量城乡一体化提升。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感知、体验和 实践游戏课程,促进学前儿童养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责任 单位:学前科、教研中心,各学校) 4.科学实施幼小衔接。围绕品格浸润、身体素质、生活技能 和行为习惯等内容,联合妇联实施“成长引航”家庭教育计划, 凝聚学前教育社会共育合力。引导幼儿园开展好幼小衔接系列专 题活动,缓解家长入学焦虑。深入开展学前教育不规范办学行为 整治,坚决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责任单位: 学前科、教研中心,各学校) 5.强化民办园动态监管。开展民办园每月教师工资发放、幼 儿保教费收退费专项督查行动,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重点关注 小规模、有租金压力、运营困难的民办园,引导开设托班或转型 为托育机构、养老服务机构,推动民办教育良性健康发展。完善 民办园资金监管机制,落实民办园保证金监管制度。(责任单位: 学前科、财审科,各学校) 6.稳妥实施托育试点工作。指导 X 幼儿园做好托育试点场地 规划、空间布局、硬件配备等工作,打造可的托育模板。联动卫 健、民政、市场监管等部门,统筹推进托育场地、托育师资和托 育管理等方面工作,促进托育工作健康发展。(责任单位:学前 科、教研中心,各学校) 三、持续推进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改革 7.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X 市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 建设为引领,开展课程规划、教学变革、教研支撑、数字赋能、 读书活动和强课提质等八大行动,完成我市实验区和 32 个实验 校的申报工作,打造 10 所改革示范校。探索实行 30 分钟、60 分钟、95 分钟长短课时制度,优化课时安排,提高课堂效率。 (责任单位:教研中心、基教科,各学校) 8.强化教研科研引领。深入推进主题教研、联盟教研、教研 员“3+2”驻校制度,发挥强镇筑基试点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 提升乡镇薄弱学校教科研水平。加快教科研成果推广,通过科研 专栏、入校观摩和现场展示等方式,推动优秀成果转化应用。开 展“永怀教育奖”“永怀乡村教师奖”评选表彰活动,激发教师 工作积极性。(责任单位:教研中心、政工科、基教科,各学校) 9.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聚焦社会关注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学 校作息时间、学校课程开设、学生作业负担、课后服务质量、教 辅读物管理等问题,深入开展办学行为规范管理年行动。优化课 间活动管理,全面落实 15 分钟小课间、30 分钟大课间,规范作 息时间管理,解决“课间圈养”问题。(责任单位:基教科、督 导室、教研中心,各学校) 10.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发挥学校教育主 阵地作用,构建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强化跨学科和实验教学研究。 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校本课程,探索实施面向全市中小学生“沃 土计划”,评选一批科学教育实验学校,配备专家型中小学科学 副校长,发现培养一批有潜能的科技人才,探索中小学人工智能 教育实施路径。(责任单位:教研中心、基教科,各学校) 11.推动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完善随班就读小学、初中 基地建设,提升随班就读服务水平。落实特殊教育“两免一补” 机制。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力度, 提升教师专业能力。(责任单位:基教科,各学校) 四、高位推进高中教育育人制度改革 12.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深入挖掘优质普通高中校舍资 源潜力,扩增普通高中资源供给,计划新增普通高中学位约 200 个,进一步提升普通高中录取率,满足群众“上普通高中”需求。 (责任单位:基教科、招生考试科,各学校) 13.优化调整艺术体育特长生中考招生政策。推进艺体特长 生中考与高考制度衔接,按照“专业分+文化分”综合成绩由高 到低依次录取,打破初、高中艺体特长生贯通培养壁垒。艺术特 长生录取成绩按专业分和文化分 5:5 组成,体育特长生录取成 绩按专业分和文化分 7:3 组成。推行“专业优先”原则,针对 不同级别的优秀运动员实施破格录取、专业免考和放宽学业水平 考试考察科目等级政策,吸纳更多专业突出人才。(责任单位: 基教科、招生考试科,各学校) 14.推动普通高中多元化发展。发挥省特色高中和省、市学 科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深化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为学生个性化 成长提供空间。构建全市高中“一体化”发展机制,打造县域高 中成长共同体,实现高中均衡特色发展。各高中根据实际实施分 层教学,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教学内容和进度,为学生提 供适合的学习资源和活动,让所有学生在适合自己水平的环境中 学习。(责任单位:基教科、教研中心,各学校) 15.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对标先进地区培养模式,在学 科竞赛、强基计划和综合评价等项目上,探索实施名校名师名生 “手拉手”及清北直通车合作项目。完善拔尖人才培养指导机制, 实行“一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