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三字诀”让走访慰问更有“度”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在元旦
春节期间开展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活动。
走访慰问,传递的是真情,输送的是温暖。它向来是党关怀党
员干部与群众的关键方式,是厚植党群鱼水情的重要依托,更
是洞察民情、纾解民忧的难得契机。党员干部务必步步精心,
牢牢把控访前、访中、访后各环节,全方位提升走访慰问的准
度、温度、深度。
访前“精”筹备,细摸底数严把关,提升慰问“准度”。凡
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走访慰问工作更是如此,前期筹备必须
做到谋定而后动。要提前把慰问“功课”做扎实,精心谋划,
攥紧主动权,才能搭建起通往群众心坎的“高速路”。要细摸
底,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结合实地走访、电话问询,对获
党内功勋、生活困难党员、老干部与烈士遗属群体展开信息收
集,翔实、周全地掌握第一手资料,让底数清晰、情况透彻,
进而有条不紊地拟定科学合理的慰问时间表,规划便捷高效的
走访路线图,确保慰问方案毫无疏漏;要严把关,遵循严谨规
范的流程,召开严肃公正的党员大会,落实公开透明的公示程
序,保障慰问对象审核的公平公正,做到慰问资金专款专用,
达成“一类一策、一人一案”的精准匹配,杜绝优亲厚友、多
头走访、重复慰问这类不良现象,让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精准
“投放”,收获“慰问一人、暖透一户、带动一片”的显著成
效。
访中 “暖” 关怀,丈量民情送真心,传递慰问“温度”。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暖人心者,莫贵乎真。”走访慰问作为
密切党群血肉联系的暖心工程,党员干部唯有将心比心、关怀
入微,全心全意沉下身、融入群众生活,才能真正暖到群众心
窝。要切实量民情,坚决摒弃形式主义“花架子”,杜绝将“走
访”演变成“走秀”式的表面功夫、“打卡拍照”的形式工程,
必须下真功夫,迈开步子深入生产生活一线、扎根基层实践前
沿,做到应走尽走、走深走实,实地查看群众生活状况,精准
摸查急难愁盼问题,真正走进群众内心;送温情时,要秉持
“送礼更送情、交流更交心”的诚挚态度,把慰问对象当成自
家亲人,放下架子同坐一条凳,用亲切质朴的家常话打开话匣
子,倾听真实民声,捕捉民意诉求,从家长里短、衣食住行这
些细微之处洞察实际困难,并充分认可老党员、老干部的付出
与奉献,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拳拳暖意。
访后“实”跟进,即知即改常回看,拓展慰问“深度”。深
度彰显担当,深度关乎成效。走访慰问切不可沦为“节日限
定”的一阵风,而要持之以恒、一抓到底,把这项工作做深做
实,写好后半篇精彩文章。要当下改,对在走访过程中查找的
不足,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充分整理、
分析研判,聚焦诉求不漏一条,对困难群众不落下一人,精准
建好问题清单、工作清单。能解决处置的,不拖不等,马上解
决;对于一时不能解决的,需明晰目标任务、倒排工期、压实
责任。要回头看,建立“平时有人问、难时有人帮、节日有人
访”的走访慰问工作机制,在“回头看”中对存在问题紧盯不
放,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工作力度,经常上门访于平
日,送政策、送培训、送方法、解疑难,有针对性地给予帮
扶,推动问题解决,持续用力防止问题反弹,做到有回应、见
着落,真解难、纾长困。
倾心用情让走访慰问暖心解忧
近日,中央组织部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在元旦春节
期间开展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活动。“关怀
送真情,慰问暖人心。”走访慰问历来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通
过走访慰问既能传递组织关怀,又能倾听基层声音、获取经验
智慧。各级党组织务必要倾心用情,切实把温暖送给最需要的
人、把基层的声音带回去、把现实的问题解决好,扎实推动走
访慰问暖心解忧、走深走实。
保持“绝知此事要躬行”的严谨,在“摸清底数”中做到
“心里有数”。走访慰问贵在精准、重在走心,要杜绝“锦上添
花”,确保“雪中送炭”,各级党组织就要按照“不漏一户,不
落一人”的工作标准,深入基层一线,全面摸清辖区生活困难
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基本情况,深入了解经济状况、生活条
件、个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