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州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通过现场述职,我感受到了大家对抓好教育的感情热
情激情。现在,我们继续召开全州教育大会。会前,我到*医
专、师范学院、技师学院、一中等学校进行了调研,召开专题
座谈会听取部门、校(园)长、一线教师对我州教育工作的意
见建议,有些意见非常好,使我很受启发。下面,就加快推动
教育强州建设,我讲3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坚定办好教育的信心
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殷切期盼的“国之大者”。
省委高度重视教育工作,11月12日召开了全省教育大会,强调
要举全力加快建设教育强省,以教育之强支撑和引领中国式现
代化*实践。王宁书记在讲话中用“五个新变化”,系统总结了
一年来全省教育发展成效。这当中,我州也有新变化新气象新
亮点,更加坚定了我们办好教育的信心和决心。
信心来自于我们兴办教育的良好传统。*人杰地灵,文化源
远流长。西汉时,司马相如到*“设学授经”,首开教育先河。
石羊古镇有当今最大的孔子铜像,龙泉书院、南山雁塔、*文庙
也是厚重教育文化的生动写照。我了解,我们*教育也曾经有过
辉煌,2002年*一中4名考生同时考入清华北大。
信心来自于我们教育优先的统一共识。在投入上,全州10年
来教育经费支出从40.53亿元提高到72.89亿元,教育经费占一
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达16.60%,乡村教师全面实施生活补助政
策。这方面大姚县做得很好,“慈善一日捐”、县财政每年拿
出不少于1000万元兑现初高中教学质量绩效考核等做法得到了
省委王宁书记的充分肯定。在体制机制上,州县两级实现由党
政主要领导同时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书记任教育工委
书记,建立州级和各县市党政领导挂点联系学校制度,成立基
础教育提质增效、产教联合体、滇中*科创城建设工作专班,文
旺、晓明等州级领导亲自挂帅任教育专班组长,亲力亲为谋划
部署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全州上下“先抓教育”“齐抓教
育”“大抓教育”的导向鲜明、保障有力。比如,通过落实落
细“三年行动”,实施名校长培养、教师全员培训、教育科研
能力提升“三项工程”,破解“县中困境”已取得初步成效。
信心来自于我们教育领域的纷呈亮点。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走
在全省前列,2个县通过省级督导评估,全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
督导评估现场推进会将在姚安县召开。义务教育提质增效,南
华县和*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市鹿城小学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
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高中阶段教育质量稳中
有升,2024年全州文理科本科上线率66.03%,高于全
省17.79个百分点,其中*一中整体水平明显提升,600分以上人
数大幅增加,一本率首次突破80%;*一中近年来首次有学生被
北京大学录取。高等教育取得突破,*师院13个专业获批国家
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医专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
验与检疫技术3个专业被评定为省级高水平专业;*技师学院先
后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第46届、第47届世界技能
大赛制造团队挑战赛中国集训基地。体教融合深度发展,6个县
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省新一轮学校体育综合改革试点县,*省第
八届青少年校园三大球啦啦操省级总决赛在*举办。*教育的辨
识度不断提升,武定乡村振兴学院乡村振兴教育品牌打造、国
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获教育部支持列入省部共建,全省职业教
育现场会在我州召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特殊教育融合发
展、专门教育办学保障走在全省前列。
通过全州上下共同努力,我们的教育发展成效是明显的,但
离省委要求、群众期盼,“成绩”还不够理想。一是教育教学
水平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去年,我们GDP总量、增速均居全省
第5位,但我们的教育特别是中考、高考优生和特优生培养在全
省靠后,与走在滇中地区发展前列的要求相差甚远。2024年全
州文理科600分以上305人、占比2.09%,比全省低1.59个百分
点,且近几年高考均没有文理科进入全省前50名的考生。二是
教育教学质量与群众期盼不匹配。到*工作后,我听到老百姓说
得最多、意见最大就是我们*的教育。省委第六巡视组在谈话
中,45.59%的谈话对象反映高中阶段教育质量不高。也就是说
近一半的州级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对我们的高中教育是不满意
的,那人民群众就更不用说了。比如,教育资源供给不均
衡,在校生超过2000人的义务教育学校还有10所,全州656所小
学和教学点中100人以下的达471所、占71.8%,有4个县还没有
省一级一等幼儿园。三是教育教学机制与教育治理不适应。在
深化教育改革中,我们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举措,但
贯彻落实还未到底到边,教科研引领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能力
弱,县市抱团发展、全州“一盘棋”推进的局面还未真正形
成。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就业创业的
支撑力不强。积极探索了“集团化”办学、“组团式”帮扶等
有益实践,但结合实际、与时俱进破解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评
价体系等深层次体制机制难题还有差距。此外,一些学校党
建、业务“两张皮”现象仍然存在,校园食品安全、学生管
理、校园欺凌、违反师德师风等问题时有发生。
党的二十大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安排、一体部
署。省委鲜明提出建设教育强省,召开全省教育大会高位部
署,真金白银投入实施三年行动,无论是国家大战略,还是全
省大环境,都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面对新形势
新使命新任务,我们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顺势
而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力以赴加快建设教育强
州。
二、解放思想、守正创新,落细抓实教育的措施
明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全州教育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
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破解全州教育发展不平衡
不充分等问题,加快推动教育强州建设。
主要目标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单独设立党组织的公办中
小学校改革完成率达100%;全州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
达6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5%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
率不低于98%,组建10个基础教育集团和20个义务教育学区制
管理示范区;努力争取东兴中学晋升一级一等高中,双柏、大
姚、武定3所一中晋升一级二等高中;推进州市职业教育一体化
办学,建设不少于10个*省优质专业点,争创国家级市域产教联
合体。通过全州上下共同努力,全面完成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
行动各项目标任务,着力构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生态新
格局,进一步夯实基础教育基点,增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吸
引力,不断开辟教育数字化新赛道,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上
实现新突破。围绕上述目标,我重点强调三个方面:
第一,要推进“五教同兴”。教育是一项全链条的系统工
程,从学前教育、到小学初中高中,再到高等教育,一环扣一
环,相互衔接、循序渐进,任何地方掉链子,就会出问题。必
须树牢系统思维、闭环思维,把各阶段教育统筹衔接起来一体
抓。一是学前教育要普及普惠。2024年,我们把推进学前教育
普及普惠纳入*州10件惠民实事,安排学前教育发展项目资
金1.01亿元,实施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建设项目22个,新增学
位6386个。目前全州省一级幼儿园达74所,占全省一级幼儿园
总数的11.30%。但学前教育仍发展不充分,优质公办园不够
多,2023/2024学年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为52.06%,离三
年行动计划中2025年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60%以上的要求还
有差距。我们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结对帮扶等多
种方式,增加普惠性幼儿园供给,新增一批普惠性公办园、巩
固一批城镇小区配套园、规范管理一批民办园。当然,要注重
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积极应对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大趋势,精准
评估入园学生数量,学校不是做的越大越好,关键是在功能品
质、教师结构上要有所提升。二是义务教育要优质均衡。调研
中我看到,我们乡村校点建得都很漂亮,教学设施都比较完
善,硬件硬了但软件还软。要精心做好中小学“十五五”布局
规划,建立健全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统
筹调配机制,做到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因地制宜、城乡一
体。比如,目前全州办学规模50人以下的小学超过150所,办学
规模小、教师配备无法满足开齐课程的要求,办学质量不高。
此轮省委巡视反馈,截至2024年8月,6个县市义务教育集团化
办学覆盖率在15%以下,距离2025年达到30%的要求差距较
大。要重视对优秀教师的均衡分配,减少城乡之间、校际之间
的差别。“县管校聘”是个好办法,关键要落到实处,要在城
镇选派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教师,支持乡村薄弱学校建
设。州教体局对明年城乡教师交流比例达到多少,要设定可量
化的指标、可落实的措施、可评价的机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