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深化工会法律援助制度建设调研材料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深化工会法律援助制度建设调研材料 XX 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印发了《工会法律援助办法》,规 定工会建立法律援助制度,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职工、工会工 作者和工会组织提供无偿法律服务。《办法》要求,县级以上地 方工会和具备条件的地方产业工会设立法律援助机构,在同级工 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地方工会可以与司法行政部门协作成立工会 (职工)法律援助工作站,也可以与律师事务所等机构合作,签 订职工法律援助服务协议。 一、目前现状 工会维权根据对象不同可分为两类,一是面向职工维权,二 是工会组织自身维权。着重就职工维权进行探讨,在非公有制企 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不能很好地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制度, 与职工产生劳动争议时有发生,通过协商解决的办法不多、途径 不畅,导致 95%的争议案件经过仲裁、诉讼解决,极大的浪费了 人力、物力和财力。 (一)基层组织缺位严重 1.《工会法》第十条规定,有会员 25 人以上的企业、事业 单位、机关应当设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会员不足 25 人的,也应 单独或者联合设立基层工会委员会或选举组织会员开展活动。根 据不完全调查统计,XX 市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建制率达 51%,未 建立基层工会的企业职工入会率低,特别是农民工。非公有制企 业存在主观故意拒绝成立工会组织情况,出现严重的“建会难” 困境。 (二)援助组织机构不健全 由于专业人员、经费、办公条件等原因,尚不具备成立专门 的法律援助机构,延伸到街道办事处、乡镇、企业的法律争议调 解组织没有形成。集体协商质量、民主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同时,90%的律师被聘请为政府部门或企业的法律顾问,对解决 职工劳动争议形成“一肩挑”现象。 (三)解决劳动争议能力差 当前,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实行三方解决机制,根据《劳动争 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劳动者、企业、 工会三方组成,劳动争议仲裁合议庭由政府、企业、工会三方组 成。在实际调解过程中,很多基层工会根本没能力调解。由于新 形势下劳动争议案件呈现多样化、复杂化,企业工会解决劳动争 议的难度也不断加大,很多争议案件干脆跳过工会调解程序直接 进入仲裁。 二、对策和建议 法律援助工作中,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构建法律援助平 台,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工作机制,推动形成“统一协调、上下 联动、齐抓共管、共促和谐”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了工会法律 援助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的重要作用。 (一)实现法律援助全覆盖 1.构建法律援助工作新格局。依托市、乡镇街道办事处和企 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这一平台,通过“企业劳动关系矛盾隐患风 险预警平台”实现信息互通,建立起法律援助协调联动机制,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