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民政局 2025 年工作要点
2025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
年,也是某某县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深入贯彻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
省、市关于民政工作的决策部署,着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国家战略,着力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
工作水平结合某某县民政工作实际,特制定 2025 年工作要点。
一、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一)完善城乡低保制度
1.优化低保管理:进一步推动社会救助扩围增效,确保“兜
住底、兜准底、兜好底”,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机制,
充分发挥“救急难”互助补充救助功能,分层分类救助帮扶,推
进救助工作规范运作,充分发挥民政助理和民政协理员作用,确
保精准兜底率≤0.2%以内。
2.提高保障标准:密切关注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对困难群众
生活的影响,建立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保障标准增长
机制,适时调整提高保障标准、发放临时补助。
3.分类施保与配套救助:扎实推进分类施保,对重点保障对
象实行重点保障。协调配合有关部门落实水电、住房、医疗、教
育等配套救助政策。组织低保对象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再就
业。
4.创新救助机制:不断完善救助政策,规范救助行为,形
成以城乡低保为基础,以其他社会救助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社会
救助方式,实现城乡社会救助一体化、组织网络化、管理社会
化。
(二)提升五保供养水平
1.贯彻落实条例:认真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
完善五保供养配套政策,严格审批条件和程序,落实供养责任和
待遇。
2.提高供养标准:建立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确保供
养水平随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
3.优化管理服务:强化服务理念,优化管理服务机制和制度。
大力开展模范福利院创建和提档升级活动,提高农村福利院的管
理和服务水平。
(三)优化医疗救助制度
1.改进救助方式:按照便民救急的原则,改进救助方式,采
取比例救助与定额救助相结合,事后救助与事前、事中救助相结
合,大病住院救助与慢性门诊救助相结合的救助方式。
2.提高救助标准:加大城乡贫困群体大病医疗救助力度,降
低救助门槛,取消病种限制,提高救助标准。资助农村五保户、
农村低保户和重点优抚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确保参合率
达到 100%。
(四)完善临时救助与自然灾害救助制度
1.临时救助:对因病、因残、因灾等各种特殊原因造成基本
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家庭,给予非定期、非定量的临时救助,
着力缓解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
2.自然灾害救助:加强救灾应急机制建设,细化救灾应急预
案,建立乡镇街道办事处灾情速报网络,明确灾情速报职责。制
定自然灾害救助规程,规范灾害救助申报审批程序,将救灾资金
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拨付及时、专款专用。建立健全灾害救助档
案,按救灾卡发放救济款物,确保因灾倒房当年恢复。
二、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提升服务群众能力
(一)深化村民自治工作
1.培训新一届村委会成员:加强对新一届村委会成员的政策
和业务培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2.完善村务公开制度:认真贯彻执行《村民委员会工作规
范》,建立健全村民委员会相关制度,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
各项制度,创新机制,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深入开展
“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乡镇(村)”创建活动,维护农村社会
稳定。
(二)推进城镇社区建设
1.创新管理体制:创新城镇社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扎实
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辐射作用,
进一步营造和谐社区创建氛围。
2.改善服务设施:加强对乡镇集镇社区建设的指导,逐步改
善社区办公、服务、活动用房。大力发展社区社会化服务,拓展
社区服务领域,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3.规范社区管理:开展社区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建设试点,规
范社区工作经费投入和人员管理。实行“费随事转”,坚持社区
工作经费与社区工作目标考核挂钩。
(三)深化农村社区建设实验
1.探索建设模式: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要求,以“一村一社区,社区设小区”为基本模式,扎实推进农
村社区建设实验。重点探索建立公共服务、互助服务和志愿服务
相衔接的社区服务体系,继续探索“一村多社区”或“跨村建社
区”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