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要振
兴,关键是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基层党组织要成为群众致
富的领路人,确保党的惠民政策落地见效,真正成为战斗堡垒。”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明确要求。推进乡村全
面振兴,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着眼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使命
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战略部
署,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出明确要求。2024 年 12 月,中央农
村工作会议再次明确要求“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使党
的领导这个最大优势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充分彰显,为乡村全面振
兴提供了最坚实的组织保障。
以高质量党建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逻辑
第一,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和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
高度,树立了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夯实基层基础,推进以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
锋模范作用,切实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和社会基础,有效厚植
国家治理根基,不断开辟“中国之治”新局面。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
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解决好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不
平衡不充分问题,必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
代化。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党。推进乡
村全面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其涉及领
域广、目标要求高。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这一伟大征程中,作为
先锋力量的党员干部,要以党风建设为保障,扎根基层,积极担
当作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其要
义就在于更加紧密地联系人民群众、更加系统地了解人民群众、
更加全面地服务人民群众,以基层善治筑牢乡村全面振兴的稳固
基石。只有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完善上下贯通、
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巩固好、发展好、发挥好党的组织优势,
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
社会号召力,才能凝聚起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磅礴力量。
第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动力和实践路径。党的十九
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
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一系列关键政策出炉,彰
显出我国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定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关键在党”,“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深刻揭
示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动力和路径所在。新发展阶段,要深刻
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
示,充分发挥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优势。
从世界历史进程来看,现代化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没有工业
革命及其直接推动的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解放和发展,就没有人类
社会的现代化。很多后发现代化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乡村人口
过度流失、乡村社会结构破坏而失去独特文化魅力、对传统农业
过度破坏和农民利益受损等问题,其根源就在于缺乏有效的思想
指导和战略指引,未能处理好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变
迁问题。我们党高度重视乡村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
想,既坚守发展的正确价值取向,又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和路径,
从而汇聚起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磅礴力量。进入新时代,乡村发
展既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各种问题挑战,乡村全面振
兴离不开亿万农民的热情参与,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强有力的领
导和推动作用,将直接决定乡村发展的方向、速度与质量。
第三,落实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
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是党的全面领导在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事业实践成就的生动体现。努力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
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动能,既为落实党的全面领导构建有效的实
践载体,也夯实了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党的全面领导是具体的,体现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因此,
通过抓党建促乡村全面振兴,必须以系统思维推动党建工作和业
务工作的有机融合,既要围绕中心工作来抓党建,又要以抓好党
建来促进业务。当前,一些地方精准对接基层发展所需,力求找
准党建与中心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
面全过程。因此,要更加突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将党的领导
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的强劲动力,既为实现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
供根本保证,也为落实党的全面领导提供有效载体。
当前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面临的现实挑战
第一,个别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力不足。产业振兴是增强农
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在
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传统农业产业面临科技含量低、产业结
构单一等瓶颈。从产业基础方面来看,大量新兴产业的兴起,使
得传统农业诸如生产粗放、农产品附加值低等短板弱项更加突出;
从生产方式方面来看,乡村多为单一的种植或旅游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