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县人民医院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
部署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作为衡量医院综合实力、推动医院高质量
发展的关键举措,直接关系到医院的长远发展和广大患者的切身
利益。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绩效考核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它犹如一把精准的标尺,全面衡量着我们医院在医疗服务、管理
效能、学科建设等多方面的表现。今天,我们召开 2025 年公立
医院绩效考核工作部署推进会,目的是通过全面梳理过往工作,
精准把握当前形势,明确未来努力方向,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
举措,全力推进我院绩效考核工作迈向新高度。下面,我讲几点
意见。
一、深化认知,领会绩效考核重要意义
(一)明晰考核价值,助力医院长远发展。一是绩效考核是
医院发展的“导航仪”。其涵盖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
满意度评价等多维度指标,为医院发展提供清晰方向。通过对这
些指标的分析与优化,医院能明确自身优势与短板,合理配置资
源,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确保医院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前行,实
现可持续发展。二是绩效考核是提升竞争力的“助推器”。在医
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绩效考核成绩是医院综合实力的直
观体现。优异的考核成绩能吸引更多患者、优秀人才和优质资源,
提升医院知名度与美誉度,增强医院在区域医疗市场的竞争力,
为医院发展赢得更广阔空间。三是绩效考核是规范管理的“校准
器”。考核指标对医院管理的各个环节提出明确要求,促使医院
完善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加强内部监督。从医疗质量管控
到运营成本控制,从人才队伍建设到信息化管理推进,绩效考核
推动医院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二)顺应医改趋势,履行医院社会责任。一是绩效考核契
合医改目标。当前医改聚焦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医疗费用、
优化资源配置等关键领域,绩效考核指标与之高度契合。通过积
极参与绩效考核,医院能更好地贯彻医改政策,推动分级诊疗制
度落实,促进医疗资源合理流动,为实现医改总体目标贡献力量。
二是绩效考核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战略要求提高全民健
康水平,公立医院作为医疗服务主体,肩负重要责任。绩效考核
推动医院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与质量,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开展
健康教育,助力提升公众健康素养,为健康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
础。三是绩效考核强化医院公益性。公立医院具有公益属性,绩
效考核注重医疗服务公平性、可及性和适宜性。通过考核,医院
能更好地履行公益职责,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价格合理的医
疗服务,保障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三)聚焦患者需求,提升医疗服务品质。一是绩效考核促
进医疗质量提升。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命线,也是患者最关心的问
题。绩效考核中的医疗质量指标,如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抗菌
药物合理使用等,促使医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诊疗行为,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二
是绩效考核优化患者就医体验。从门诊挂号到住院治疗,再到康
复出院,绩效考核关注患者就医全过程。通过优化服务流程、缩
短等待时间、改善就医环境等措施,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让患
者在我院就医感受到便捷、舒适与人文关怀。三是绩效考核推动
医疗服务创新。为满足患者日益多样化的医疗需求,医院需不断
创新服务模式。绩效考核鼓励医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推进信
息化建设,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等,为患者提供更优质、个性化的
医疗服务,提升医院服务能力与水平。
二、剖析现状,找准绩效考核工作短板
(一)医疗质量指标剖析,探寻提升空间。一是部分医疗质
量核心指标有待优化。在诊疗规范执行方面,虽已建立相关制度,
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个别医务人员对最新诊疗指南掌握不及
时、执行不严格的情况,导致部分疾病诊疗流程不够规范,影响
治疗效果。在医疗安全管理上,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率虽处于可控
范围,但潜在风险点依然存在,如手术安全核查环节偶有疏漏,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不够及时全面。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机制上,
反馈与调整的时效性不足,对质量问题的根源分析不够深入,导
致部分质量问题反复出现。二是医疗技术水平提升面临挑战。在
新技术开展方面,受限于人才、设备和资金等因素,我院在一些
前沿医疗技术的引进与应用上相对滞后,与同级先进医院存在差
距。在疑难病症诊治能力上,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虽已建立,
但在实际运行中,学科之间的协作还不够紧密,信息沟通不畅,
导致部分疑难病症的诊疗效率不高,无法充分发挥多学科联合的
优势。在医疗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上,力度不够,医务人员开展新
技术、新项目的积极性未得到充分调动。三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尚需完善。质量管理组织架构中,部分科室质量控制小组的作用
发挥不充分,缺乏专业的质量管理人才,导致质量控制工作浮于
表面。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数据收集、分析和反馈不及时,
无法为质量管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持。质量管理制度执行监督力度
不足,存在制度执行不到位的情况,未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影
响质量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运营效率指标审视,挖掘改进潜力。一是医疗资源利
用效率有待提高。床位周转率方面,部分科室存在床位闲置与患
者等待住院时间过长并存的现象,反映出床位调配管理不够科学,
缺乏有效的床位动态管理机制。设备利用率方面,部分大型医疗
设备的检查预约时间较长,设备使用效率不高,同时存在设备重
复购置的情况,造成资源浪费。人力资源配置方面,部分科室人
员结构不合理,存在忙闲不均的现象,一些关键岗位人员短缺,
影响医疗服务的正常开展。二是成本控制与费用管理需加强。医
疗成本核算体系不完善,成本核算不够精细,无法准确反映各科
室、各项目的成本消耗情况,不利于成本控制和成本效益分析。
在耗材管理上,存在耗材浪费现象,高值耗材使用监管不到位,
导致医疗成本增加。在医疗费用控制方面,部分患者医疗费用增
长过快,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不高,反映出在合理诊疗、合理用药、
合理收费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三是运营管理流程存在优化空间。
门诊就诊流程中,患者在挂号、缴费、检查、取药等环节存在多
次排队现象,流程繁琐,影响患者就医体验。住院服务流程方面,
入院手续办理时间较长,出院结算流程复杂,导致患者等待时间
过长。在后勤保障服务流程上,物资采购、设备维修等环节存在
响应不及时的情况,影响医疗服务的正常运行。
(三)持续发展指标分析,突破发展瓶颈。一是人才队伍建
设面临困境。人才引育机制不完善,在人才引进方面,缺乏具有
吸引力的政策和措施,难以吸引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在人才
培养方面,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内容和方式不能满足医务人员
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