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党委书记在2025年XX联社审计模型分析暨审计整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党委书记在 2025 年 XX 联社审计模型分析暨 审计整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当前金融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监管环境持续趋严的大背景 下,审计工作对于我们XX联社的稳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齐聚于此,召开 2025 年 XX 联社审计模型分析暨审 计整改工作推进会,旨在进一步明确审计工作方向,强化审计整 改力度,提升联社整体运营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下面,我围绕 会议主题,讲几点意见。 一、深化认知,明晰审计工作重要意义 (一)强化风险防控,筑牢安全屏障。一是精准识别风险隐 患。审计工作犹如联社运营的“体检仪”,通过对各项业务流程、 财务数据、内部控制等方面进行深入审查,能够精准探测到潜在 的风险点。从信贷业务的信用风险,到资金运营的市场风险,再 到内部管理的操作风险,审计以其专业视角和严谨流程,对各类 风险进行细致排查,为联社提前预警,将可能出现的重大损失扼 杀在萌芽状态。二是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基于审计所发现的风险 问题,联社能够及时调整和完善风险防控策略。从优化制度流程, 堵塞管理漏洞,到强化人员培训,提升风险意识,再到构建风险 监测模型,实现动态风险管控,每一项基于审计结果的改进措施, 都在不断夯实联社的风险防控体系,增强联社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是保障资产质量安全。在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的当下,保障资产 质量是联社稳健发展的基石。审计工作通过对资产的真实性、合 规性进行严格审查,确保信贷资产的投放符合政策要求,资金运 用合理合规,有效避免资产的流失和减值,维护联社资产的安全 与完整,为联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提升运营效能,助力稳健发展。一是优化资源配置。 审计对联社各项业务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评估,能够清晰呈现资 源的投入产出情况。通过审计,我们可以发现哪些业务领域资源 利用效率高,哪些存在浪费现象,进而合理调整资源分配,将有 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投入到效益高、潜力大的业务中,提 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联社运营效益的最大化。二是促进流程优 化。审计过程中对业务流程的梳理和审查,能够发现流程中存在 的繁琐环节、重复劳动以及不合理的审批程序等问题。针对这些 问题,联社可以进行流程再造,简化不必要的手续,提高工作效 率,降低运营成本,使各项业务流程更加顺畅、高效,提升整体 运营效能。三是推动战略落地。审计不仅关注日常运营,更着眼 于联社的战略目标。通过对战略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确保各项 业务活动与联社的战略规划保持一致,及时发现战略执行过程中 出现的偏差并加以纠正,为联社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有力保 障,推动联社在正确的发展轨道上稳健前行。 (三)维护合规经营,树立良好形象。一是确保依法依规运 营。在金融监管日益严格的环境下,合规经营是联社生存和发展 的底线。审计工作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监管政策以及联社内部规 章制度,对各项业务活动进行全面审查,确保联社的每一项经营 行为都合法合规,避免因违规操作而面临的法律制裁和监管处罚, 维护联社的正常经营秩序。二是增强内部管理规范性。审计通过 对内部管理体系的审查,发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漏洞,促使联 社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人员、财务、业务等方面的管理, 提高内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营造良好的内部运营环境。 三是提升社会公信力。合规经营、管理规范的联社更容易赢得客 户、监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信任和认可。通过审计工作,确保 联社依法合规运营,能够提升联社的社会形象和公信力,为联社 拓展业务、吸引客户、增强市场竞争力创造有利条件。 二、剖析现状,正视审计工作现存问题 (一)审计模型应用不足。一是模型构建不完善。当前,部 分审计模型在设计上未能充分考虑联社业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构建过程中,对各类业务数据的关联性分析不够深入,导致模 型的覆盖范围存在局限性,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业务实质。例 如,在信贷审计模型中,可能仅关注了客户的基本财务指标,而 忽视了行业风险、市场波动等外部因素对信贷资产质量的影响, 使得模型在风险预警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二是数据质量待提 高。审计模型的有效运行依赖于高质量的数据。然而,目前联社 的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存在数据缺失、错误、不一致等问题。部 分业务系统在数据录入环节缺乏有效的校验机制,导致错误数据 进入系统,影响了审计模型的分析结果。同时,不同业务系统 之间的数据共享存在障碍,数据的整合难度较大,无法为审计模 型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三是人员应用能力弱。审计人员 对审计模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部分人员缺乏运用模型进行 数据分析的专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充分发挥审计模型的 优势,对模型输出的结果不能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导致审计模 型的应用效果大打折扣。此外,联社内部缺乏对审计人员的持续 培训机制,无法及时更新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升其模型应用 能力。 (二)审计问题整改不力。一是整改意识淡薄。部分部门和 人员对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敷衍了事的态度。 将审计整改视为一种负担,而不是提升自身工作水平的契机。在 整改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整改要求不重视,导致整 改工作进展缓慢,效果不佳。二是整改措施不精准。一些部门在 制定整改措施时,未能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采取的措施针 对性不强。只是简单地就事论事,对表面问题进行处理,而没有 从制度层面、管理层面等深层次原因入手,制定长效的整改机制, 导致问题屡查屡犯,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三是整改跟踪不到 位。审计整改工作缺乏有效的跟踪机制,对整改过程中的进展情 况、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掌握。部分部门在整改过程中遇到困难 时,没有及时反馈,导致问题长期搁置。同时,对于整改完成的 问题,缺乏后续的复查和验证,无法确保整改效果的持续性, 容易出现整改反弹的现象。 (三)审计协同机制不畅。一是部门间沟通不畅。审计部门 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在信息沟通方面存在障碍,缺乏有效的沟通 渠道和沟通机制。在审计过程中,审计部门获取业务信息的难度 较大,导致审计工作的效率低下。同时,业务部门对审计工作的 理解和支持不够,认为审计是对其工作的监督和挑剔,不愿意主 动配合审计工作,影响了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内部协同缺 失。联社内部各审计职能之间缺乏协同配合,存在各自为政的现 象。例如,财务审计、业务审计、合规审计等不同类型的审计工 作没有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审计资源无法得到合理配置,导致 审计工作存在重复劳动和监督盲区,降低了审计工作的整体效能。 三是外部协作不足。在应对复杂的金融风险和监管要求时,联社 与外部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