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XX市2025年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要点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XX 市 2025 年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要点 2025 年,全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考察 XX 重要 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 XX 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 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持续提 升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一、深化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 (一)优化运行机制。立足“全灾种、大应急”,坚持优化、 协同、高效的原则,优化各级安全生产和防减救灾委运行机制, 压实各主要涉灾部门和县(市、区)主体责任。发挥好市安全生 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建立统一高效、 协调顺畅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体系。〔责任单位:市安全生产和 防减救灾委办牵头,各县(市、区)安全生产和防减救灾委、市 安全生产和防减救灾委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落实〕 (二)完善工作规则。制定完善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委 员会工作规则,强化“上”“下”衔接、“左”“右”联动。修订 完善会商研判、督查检查、应急预案、协调联络等工作机制,梳 理完善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地震地质等已形成的工作措施。 〔责任单位:市安全生产和防减救灾委办牵头,各县(市、区) 安全生产和防减救灾委、市安全生产和防减救灾委成员单位按职 责分工落实〕 (三)压实工作责任。及时调整完善涉灾议事协调机构内部 分工和人员组成,进一步明晰工作职责。完善会议、会商、包片 分工、信息共享、值班值守等工作机制。落实成员单位包片分工, 完善工作部署、监测预警、群众转移、灾险情报告、水工程调度、 抢险救援、救灾救助等工作开展的具体责任和要求。〔责任单位: 市安全生产和防减救委办牵头,各县(市、区)安全生产和防减 救委、市安全生产和防减救委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落实〕 二、提升灾害监测预警水平 (四)开展风险形势会商。组织各类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形势 会商,针对春节、五一、国庆等重要节假日和全国两会等重要活 动以及低温雨雪冰冻、强降水、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过程,开展 专题会商研判,及时发布临灾预警,提醒做好防范应对。〔责任 单位:市安全生产和防减救委办牵头,各县(市、区)安全生产 和防减救委、市安全生产和防减救委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落实〕 (五)加强灾害临灾预警。统筹协调督促应急、水利、林业、 气象、水文、自然资源、住建、城管部门应加强对暴雨、洪水、 台风、旱情、森林火灾、地质灾害、城市内涝的监测,围绕重大 灾害天气、重要农事季节、重大社会活动等服务需求,及时准确 发布气象、雨水情、山洪地质灾害、森林火灾险情等预报预警信 息,按权限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信息。〔责任单位:市应急管理 局牵头,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气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 建局、市城管局、X 上游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配合〕 (六)完善“631”风险预警应对工作机制。修订完善市级 分县、县级分乡镇的 631 风险预警服务阈值,严格落实分级叫应 机制,力求预警全覆盖、零死角、无盲区。〔责任单位:市气象 局、市应急管理局〕 (七)做好地震安全保障。完善地震短临跟踪研判技术方案, 加强异常核实和会商研判。深化群测群防,全力做好全国两会等 重要时段、重大活动期间地震安全保障工作。探索“防震减灾+” 支撑注智赋能,助力经济、社会、民生发展。〔责任单位:X 地 震监测中心站、市应急管理局〕 (八)建立完善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立未设气象机构区域 气象服务清单,推进农业气象观测网络建设,推进水文测站测报 设施设备修复建设。〔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农业农村局、X 上游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 三、加强自然灾害综合防治能力 (九)推动“双控”试点改革。开展全市范围较高精度地质 灾害风险识别及双控“一张图”成果编制,进一步划定风险区等 级,推进地质灾害防治由隐患点监测转变为地质灾害隐患点+风 险区管控。〔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 (十)建立健全防火网格化管理体系。持续推进乡镇森林防 灭火工作规范化建设工作,持续推进全市森林火灾风险隐患排查 治理行动。〔责任单位:市应急管理局、市林业局〕 (十一)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围绕农业抗旱、森林防灭 火、大气污染防治、水库增蓄、烟叶防雹等需求,常态化开展人 工增雨作业。〔责任单位:市气象局〕 (十二)做好灾情管理。强化信息互通共享,做到灾害信息 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处置。及时、准确发布信息,积极回应 社会关切。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及时发掘、培育、推广基 层优秀灾害信息员和基层灾情报送经验做法。〔责任单位:市应 急管理局、X 地震监测中心站〕 (十三)强化各类应急物资保障。统筹、督促各级各有关部 门严格按规定标准足额存储防汛抗旱、森林灭火、生活救助、道 路抢险、种子化肥等各类应急救灾物资。结合应急抢险处置工作 实际,通过加大投入、入库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