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委党校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这万象更新的时节,我们齐聚省委党校,迎来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省
委党校作为培养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阵地,在干部成长与党的事业发展进程中扮演
着无可替代的关键角色。此次开学,承载着我们对新征程的展望,也肩负着为XX发
展培育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任。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的关键节点,我们要通过深
入学习,提升思想境界,增强工作能力,为XX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借此机
会,我讲几点意见。
一、筑牢思想根基,强化理论武装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
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这一思想
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方面面,构成集时代性、系
统性、原创性于一体的开放的科学理论体系。我们要从其深邃的理论源泉、独特的
理论品格、重大的理论贡献等方面,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准确把握新
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增
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
部署上来。
(二)全面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体系。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宏大、逻辑严
密。我们要全面学习、系统把握,避免断章取义、一知半解。既要深刻理解其世
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如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
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等,又要深入研究各领域具体理论,如经济领
域新发展理念、政治领域全过程人民民主等。只有对科学体系全面掌握,才能更好
地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中,准确把握方
向,抓住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
(三)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入脑入心。理论学习不能浮于表面,必须真学
真懂真信真用。我们要丰富学习形式,综合运用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专题研讨、
实地调研等方式,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集中学习中交流思想,在个人自
学中深入思考,在专题研讨中碰撞智慧,在实地调研中检验学习成果。同时,建立
健全学习长效机制,将理论学习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学习
氛围。通过持续学习,使党的创新理论真正成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
强大思想武器,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XX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二、提升能力素养,勇担发展重任
(一)提高政治能力,把准政治方向。一是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在复杂
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敏锐洞察各种政治风险和挑
战,准确鉴别错误思想和言论。要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判断形势,对党中央
决策部署迅速响应、坚决执行,对违背党性原则的行为坚决抵制。二是提升政治判
断力、领悟力、执行力。深刻领会党中央精神,准确把握政治方向,在工作中做到
精准施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将党中央决策部署细化为具体工作举措,确保各
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XX发展的各领域、各环
节。三是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政治纪律是党的根本纪律,我们要严格遵守党
章党规,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
度一致,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坚决杜绝阳奉阴违、自行其是等行为,营造风
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增强专业能力,提升工作质效。一是加强专业知识学习。随着时代发展
和社会进步,各领域知识不断更新迭代。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主动学习经济、
科技、法律、管理等专业知识,拓宽知识视野,优化知识结构,成为本职工作的行
家里手。二是提升专业技能水平。通过实践锻炼、业务培训、交流学习等方式,不
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和专业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
量,在推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中,展现专业素养,发挥关
键作用。三是培养专业思维方式。运用专业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专业角度
谋划工作、制定方案。注重培养系统性思维、创新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打破思维
定式,以创新的理念和方法推动工作,提升工作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三)强化创新能力,激发发展活力。一是树立创新意识。打破传统观念束
缚,勇于突破思维局限,敢于尝试新方法、新路径。以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态
度,迎接新挑战,探索新机遇,为XX发展注入创新动力。二是营造创新氛围。鼓
励干部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创新过程中的失误和失
败。在单位内部形成尊重创新、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激发干部的创新热情和创造
力。三是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推动制度创新、技
术创新、管理创新等。结合XX实际,在产业发展、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开展
创新实践,以创新驱动发展,提升XX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竞争力。
(四)增强群众工作能力,厚植为民情怀。一是密切联系群众。主动深入基
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常态化联系
群众机制,拓宽联系群众渠道,增进与群众的感情,真正做到与群众心连心、同呼
吸、共命运。二是提升服务群众本领。提高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能力,切实解
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