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考察学习就业创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就业创业工作质量、提升城市活力,2024
年 4 月 16 日—19 日,市人社局调研组先后赴 A 市创业陪跑空间、
A 市艺创小镇、B 市触梦社区等地考察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调研基本情况
(一)A 市就业创业工作情况。整合提升具有 A 辨识度的
“1+4+N”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出台《A 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
高质量就业工作的意见》《A 市大学生创新创业三年行动计划
(2023-2025 年)实施细则》,推动实施“春雨计划”“青荷工
程”等人才集聚计划。上线“就业创业一张图”,实现公共就业
创业服务“一掌通、一站全、一链畅”,“找工作”模块日均提供
有效岗位 10 万余个,日均访问量达 2200 余人(次)。2023 年,
吸引近 40 万大学生到杭就业,新增认定创业陪跑空间 22 家。深
化创业带动就业,新成立大学生创业企业 1 万余家,带动就业
1.6 万余人,创历史新高。
(二)B市就业创业工作情况。围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
才高地建设,形成高端科创人才聚集效应”的要求,实施“鹏城
英才计划”,搭建起顶层法规文件、综合政策措施、配套实施办
法、具体操作规程等位阶高低有序、效力统一协调的四个层次政
策法规体系。坚持“以才引才、以会引才、以赛引才”,搭建 B
人力资源生态服务平台,建立“科研—转化—产业”的全链条企
业培育模式,链接行业精英,汇聚全球智力,助力创新创业。2023
年,全市新引进人才落户 15.67 万人,累计认定高层次人才超
2.4 万人,累计引进留学人员超 20 万人,博士后在站 5302 人,
专技人才总量 242.88 万人,技能人才总量 402.3 万人,人才高地
基本形成。
(三)A市、B市创业担保贷款工作。A 市和 B 市的创业担
保贷款工作有三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一是聚焦普惠金融政策落地
见效,二是聚焦重点群体就业创业,三是委托国资性质的地方性
融资担保机构运营管理。2023 年,A 市创业贷款担保基金 18 亿
元,发放贷款 38 亿元,政府贴息 7000 多万元,带动就业 8 万人;
B 市创业贷款担保基金 6 亿元,发放贷款 28 亿元,政府贴息 4000
多万元,带动就业 4.5 万人。
(四)A市创业陪跑空间。陪跑空间以打造 A 大众创业生态
联盟基地为目标,以创业陪跑空间为依托,汇聚创业者、创业项
目、创业导师、投融资机构、在杭高校等各类相关创业资源,打
造集场地、资金、人才、导师、培训为一体的创业互助生态体系。
目前,已全面开展品牌化建设,提出“创业陪跑 3.0 新生态体系”
设想,以数字赋能全域化发展,共同打造最具温度的创业之城。
自 2013 年提出以来,A 市共建成陪跑空间 56 家,提供孵化场地
面积近 11 万平方米,孵化重点人群创办企业 1500 家。
(五)A市艺创小镇。艺创小镇(西湖·之江创意园)成立
于 2010 年,园区产业空间面积 81770.4 平方米,地处浙江之江
文化产业带核心区,围绕“艺术+”产业,依托中国美术学院、
浙江音乐学院和西湖高等研究院三所高校,发挥“名区、名校”
双联动效应,倾力打造“全国最强的数字文创基地、全球文化艺
术的交流窗口、全民共享的艺术生活家园”。目前,园区已汇聚
各类文创企业 3000 余家,拥有省级以上人才 75 名、中高级职称
人才 1200 余名,引进众多国家级艺术大师、海内外人才落户创
业,每年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 200 余场,先后荣获中国(之江)
视听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两岸文创产业合作
实验示范基地等省级以上荣誉 20 余项。
(六)B市触梦社区。触梦社区秉持“人才社区,科技社区,
国际社区”的理念,打造“触梦社区”“触梦空间”“触梦咖啡”
等品牌,注重开展“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全程孵化链
条的构建工作,围绕创业企业成长的全生命周期,形成众创空间、
孵化器、加速器之间良好的对接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撑
B 湾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先后被认定为 X 省/B 市创业
孵化示范基地、B 市博士创新创业载体、大学生创业(创客)孵
化基地等。截至 2024 年底,累计孵化服务项目超过 550 个,入
驻企业及团队 480 余个,带动就业超过 3500 人;举办创新创业
活动 400 余次,参会人员超过 2.1 万人次;组织参加国家和省市
级创赛获奖项目 30 余个;获得投融资项目 40 余个,累计融资额
超过 20 亿元。
二、值得借鉴的特色亮点
(一)空间布局合理。A 市制定《A 市创业场地扶持办法》,
将创业场地按照建筑面积、入驻企业、覆盖区域划分为大学生创
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创业陪跑空间等,其中创业陪跑空间以
街道社区为单位,共建成 56 家,基本实现了每个县区至少有一
家陪跑空间,为初创者提供场地扶持、资金支持、导师辅导等服
务,打造了“15 分钟创业服务圈”。在创业孵化基地的布局上,
A 市和 B 市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院校集中、产业集群的地方,A 市
依托中国美术学院、X 音乐学院和 X 高等研究院三所高校建立
了艺创小镇,按照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要求,重点孵化文创企业。
B 市以虚拟大学园为核心,培育触梦社区等创业孵化基地,有效
利用各高校研究院资源,重点孵化研究生、博士生初创项目,促
进科技成果转化。
(二)政策体系完备。A 市以《关于推进高质量就业工作的
意见》为就业创业政策体系的核心,配套出台《A 市大学生创新
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年)》等四个实施细则,组织实
施“春雨计划”“青荷计划”等人才集聚计划。其中,向来杭工
作的应届大学生发放1-10万元的生活补贴和1万元的租房补贴;
向来杭求职面试的青年人才提供 7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