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 XX 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
话
同志们:
过去一年,我市发展改革工作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中砥砺
前行,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这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
高瞻远瞩与坚强领导,也凝聚着全市发展改革系统全体同志的心
血与汗水。今天,我们召开 2025 年 XX 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
就是要全面总结过往经验,精准把握当前形势,科学谋划未来发
展路径,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下面,
我讲几点意见。
一、回顾过往,总结成绩坚定信心
过去一年,我市发展改革工作成效斐然,在多个关键领域实
现了新突破,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政策引领,稳固经济发展基石。一是强化政策体系构
建。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致力于构建全面、系统且具有前
瞻性的政策体系。组织专业团队深入研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
结合本市产业结构、市场需求等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一系列稳定
经济运行的政策文件。从财政扶持、税收优惠到金融信贷支持,
各领域政策相互协同,形成强大合力,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
政策环境,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二是优化政策实施机制。
为确保政策能够精准落地、发挥实效,我们着力优化政策实施机
制。建立政策执行跟踪反馈系统,对各项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实
时监测,及时收集企业和社会反馈信息。根据反馈结果,迅速
调整完善政策细节,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加强
部门间协调配合,打破政策执行中的“壁垒”,确保政策在各个
环节能够顺畅衔接,提高政策执行效率。三是推动政策创新发展。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我们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符合本市发展特色
的政策模式。例如,针对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资金、技术等难题,
创新性地推出“产业引导基金+专项补贴”政策组合,引导社会
资本投向新兴产业领域,助力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实现快速发展。
通过不断创新政策手段,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二)项目驱动,增强经济发展动能。一是加大项目谋划储
备力度。秉持“项目为王”理念,我们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力度。
组建专业项目谋划团队,深入挖掘本市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市
场需求,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
精心谋划一批具有战略性、带动性的重大项目。建立项目储备库,
对入库项目进行动态管理,按照成熟度和实施优先级进行分类排
序,确保项目储备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充足
的项目支撑。二是加速项目建设推进步伐。为推动项目尽快落地
见效,我们建立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对重大项目实行领导包保责
任制,明确每个项目的责任领导和责任部门,确保项目建设有人
抓、有人管。加强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要素保障,协调解决项目用
地、资金、审批等方面的难题,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定期
召开项目调度会,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对项目建设中出现的
问题进行集中研究解决,确保项目建设按计划顺利推进。三是提
升项目招商引资质效。在项目招商方面,我们创新招商方式,拓
宽招商渠道。制定精准招商策略,根据本市产业发展规划,瞄准
国内外优质企业和重大项目,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平台
招商等活动。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沟通对接,积极宣传本市
的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同时,优化招
商服务,为企业提供从项目洽谈、签约到落地建设的全过程服务,
提高项目招商的成功率和落地率。
(三)民生保障,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一是完善公共服务供
给体系。我们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改革工作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持续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在教育方面,优化
教育资源配置,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
育质量。在医疗领域,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层医
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让群众能够享受到更
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在文化体育方面,建设一批文化场馆、
体育设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二是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功能。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
水平。加强对困难群体的帮扶救助,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对
低保、特困人员、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确保他们基本
生活得到保障。积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改善中低收入家庭住
房条件,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通过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功能,
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三是促进就业创业稳定
增收。就业是民生之本,我们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就业创业。加
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就业信息发布机制,为求职者和用人
单位提供精准的就业信息对接服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提
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出台鼓励创业政策,加大创业担
保贷款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激发大众创业热情。通
过稳定就业、促进创业,实现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提高群众生活
水平。
二、洞察时局,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当前,我市发展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既有机遇,
也有挑战。准确把握形势,是我们科学谋划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之中蕴含新机。一是全球经济格
局调整带来机遇。随着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新兴经济体在全
球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我市作为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和创新能
力的城市,应积极顺应这一趋势,加强与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合作。
一方面,推动本市优势产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另
一方面,吸引新兴经济体的优质资源“走进来”,促进产业升级
和创新发展。通过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分工与合作,提升我市在全
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二是国内经济转型孕育新动能。
国内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消费升级、科技创新、绿
色发展等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我市应抓住这一机遇,加快产
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大
力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
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积极适应消费升级趋势,
推动消费市场扩容提质,促进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三是政策环境
优化提供有力支撑。国家和省级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经济发展
的政策措施,如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货币政策保持稳健灵活、
产业政策向新兴产业倾斜等。我市应充分利用这些政策机遇,加
强政策对接和争取,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加大对重点领
域、重点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和项目
集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区域竞争态势。奋勇争先时不我待。一是周边城市竞
争压力加大。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周边城市纷纷加快
发展步伐,竞争态势日益激烈。我市面临着周边城市在产业、人
才、资源等方面的竞争挑战。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