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耦合发展新型能源体系和产业体系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耦合发展新型能源体系和产业体系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环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 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协同推进降碳减 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为 2025 年要抓 好的重点任务之一。在绿色转型的进程中,一再强调统筹治理、 协同推进,既要求推动产业结构、空间结构持续优化,又聚焦能 源结构、消费方式向绿转型,这源于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化认识 和激发绿色发展动能的实践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立足国情,坚持先立后破,加快规 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 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 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加紧经济社会发展 全面绿色转型,一个有效举措是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优 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统筹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绿色低碳 产业体系,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和产业体系耦合发展,抢抓新一轮 能源革命重大机遇,实现整个产业体系的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升 级。 发挥能源绿色转型牵引作用 新时代以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 质量发展道路的理念深入人心,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取得一系 列进展,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不断 实现新突破,2024 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 3.73 亿千 瓦,同比增长 23%,占电力新增装机的 86%。可再生能源发电 量稳步提升,2024 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 3.46 万亿千瓦 时,同比增加 19%,约占全部发电量的 35%。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正在对能源、产业、建筑、社 会服务等方方面面产生广泛且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减少化石能源 消费、加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还 是降低环境成本、提高环境绩效,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 增长,都需要不断提升风能、光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整个能源结构 中的比重,提高整个产业体系的电气化水平,最终建成适应“双 碳”目标的新型能源体系。例如,公路、航空等交通体系每年要 消耗大量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传统工业体系也需消耗大量 化石能源来生产甲醇、焦炭等大宗原材料。如能在新型能源体系 构建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和示范推广,用绿电及利用绿电生产 的绿氢、绿氨、绿色甲醇等绿色燃料,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及传统 化工原料,则会实现整个能源体系和产业体系的系统性降碳。能 源绿色低碳转型、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全 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方面,也是保障和牵引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的重要抓手,对重点关联领域的牵引和促进作用日益凸显。 当前,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依然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油气资源短板长期存在,区域性、时段性能源供需紧张问题时有 发生。在进一步推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必须在保障能源安全的 前提下,统筹考虑阶段性目标和中长期目标,更好发挥新型能源 体系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重视能源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 的应用,以能源转型为牵引,耦合带动产业体系绿色转型,推动 产业升级不断涌现新增长点,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多支 撑。 依托能源优势打造产业优势 在全球要素资源重组、经济结构重塑、竞争格局改变的背景 下,绿色低碳发展已成大势所趋,与新型能源体系相适应的产业 体系竞争愈加激烈,依托能源优势打造产业优势,是很多国家和 地区的现实选择。 以氢能产业为例,许多国家和地区提出了雄心勃勃的计划。 欧盟委员会发布欧洲氢能银行计划,以刺激和支持可持续氢能的 生产和投资。英国发布《国家氢能战略》,力求到 2030 年成为氢 能领域的全球领导者,推动整个经济系统脱碳,支持英国的新就 业和清洁增长。美国发布《美国国家清洁氢能战略和路线图》, 目标是到 2030 年将氢能年产量提升至 1000 万吨,到 2040 年、 2050 年分别增至 2000 万吨和 5000 万吨。我国若能主动出击、 有所作为,将赢得未来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遇, 若错失机会,则未来追赶的难度将大幅增加。 耦合发展与新型能源体系相匹配的产业体系,并依托新型能 源体系对其进行低碳化改造升级,不仅可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 的依赖,构建有利于代际公平的可持续能源体系,而且可以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