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县档案馆接受省档案局行政执法检查三年行动汇报材料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县档案馆接受省档案局行政执法检查三年行动 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近年来,我馆对标档案馆规范化建设,对照档案行政执法检 查三年行动检查标准,结合数字档案馆建设,开展了一系列自查 自评和提质升级工作,各项工作都得到了一定提升。现将我馆工 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机构人员编制情况 X 县档案馆成立于 1964 年 4 月,其前身是 1960 年 1 月设立 的县委档案室。1979 年 12 月成立 X 县档案管理局,1982 年更 名为 X 县档案局,实行局(馆)合一,一个机构两块牌子,2019 年机构改革后,X 县档案局行政职能划入县委办,X 县档案馆为 县委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属参公管理)。X 县档案馆核定编制 17 个,领导班子设置 3 人(其中馆长 1 名,副馆长 2 名),内设 5 个职能股室(即办公室、保护技术股、保管利用股、接收整理 股、编研宣教股),现有在职人员 13 人(其中抽调、下派 2 人), 政协占编 1 人,缺编 3 人,编外人员 8 人,退休 11 人。 (二)馆藏档案资源现状 截止目前,X 县档案馆馆藏有 327 个全宗,文书档案 258716 卷、798167 件(其中:清代档案 5 卷,民国档案 32895 卷,革 命历史档案 6 卷);实物档案 678 件(其中:荣誉类实物档案 594 件,脱贫攻坚实物档案 83 件,家训实物 1 件);照片档案 731 张, 音像档案 30 盘;资料 9771 册。寄存光盘 3938 张,磁带 748 盘。 收藏有宋代石刻(拓印)、清代县志、商会档案等古籍,万钟、 柳倩的字画,民国时期的证件、同学录等资料,馆藏档案资源十 分丰富。 二、近几年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一)精心组织收集,馆藏档案资源不断丰富 1.文书档案大量接收。由于老馆库容有限,绝大部分档案只 接收到 1995 年,为确保档案的安全,2018 年新馆建成后,迅速 制定接收制度和计划,加强对档案整理中介机构和移交单位的双 重业务指导,严把接收质量审核关,做到逐卷逐件清点检查,件 件过关。利用四年时间,集全馆之力,完成各机关、企事业单位 233 个全宗 25576 卷、781404 件档案接收,绝大部分单位已移交 至 2019 年,个别移交到 2021 年。馆藏档案资源总量极速提升。 2.“两类档案”快速整理移交进馆。在“两类档案”移交前, 我馆提前介入,在归集整理过程中全程参与指导,协助主管单位 对“两类档案”进行及时收集和规范整理,高质高效的完成了 51个单位脱贫攻坚档案 90951件、疫情防控办疫情防控档案 1165 件的“双套制”移交接收进馆工作。 3.民生及其他专业档案有序接收。我馆历来重视民生档案的 接收,在原有房普、人普、军人、知青等民生档案的基础上,近 年又接收了国有企业退休职工人事档案 457 卷、婚姻档案 107710 件,改制企业档案 31 个全宗 2176 卷、2599 件,原电视台移交 光盘 3938 张,磁带 748 盘。 4.注重特色档案资料的收集。坚持“立足本土、有所鉴别” 的原则,以收集对本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参考利用价 值的资料为主,大力开展对 X 县非遗文化双石农民漫画、留佳 麒麟灯、X 县土陶及 X 县名人、著名景区、口述历史等地方特 色资料的收集。现已收集到吴玉章生前相关档案资料的数字化副 本 1 套(文件 998 份、照片 699 张),曾莱烈士证书复制件 1 件、 X 县籍著名作家甘光地先生作品 5 册、X 县籍书画家李代权先生 的墨宝 1 幅、作品 2 册等珍贵档案资料。 (二)做细保管保护,档案安全屏障得以巩固 1.规范馆库管理。健全完善档案库房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落 实档案库房“九防”要求,安装档案库房物联网管理系统,实时 监测监控库房温湿度和档案保管保护状况;落实档案管理相关制 度,健全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档案安全防范体系;规范 档案和人员出入库登记,加强档案利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确保 了档案实体安全。 2.规范档案数据管理。健全完善档案数据管理备份制度和数 据中心主机房管理等制度,完善数据中心主机房安全设备设施, 开展档案数据的全面梳理、备份,实现异地异质、在线离线四备 份,定期开展数据安全检测,确保了档案数据资源的绝对安全。 (三)精准提供利用,档案服务经济社会成效明显 1.加速数字化成果转化运用。简化档案利用流程,优化窗口 服务,推进档案数字资源共享。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推动退 役军人档案和婚姻档案数字资源共享利用,与 X 县退役军人事 务局等签订《档案数字资源共享协议》,实现馆藏 28820 个退役 军人档案的数字资源共享,打通了部门间的信息壁垒,让数据多 跑路、群众少跑腿,甚至不跑腿。近三年年均接待查档群众达 1.5 万人次(其中异地查档、电话查档年均 0.2 万人次),查阅利 用档案年均在 1 万卷、件以上。 2.加大档案文化产品开发力度。采取“馆校合作模式”,与 四川大学合作编纂出版《户口》《抗战》《抗战.续》等系列丛书; 争取国家重点档案专项资金,开展抗战档案编纂工作,出版了 《X 县抗战宣传档案汇编》一书,完成了《X 县抗战兵役档案汇 编》1、2 册的初稿编纂,正在开展《X 县抗战兵役档案汇编》 第 3 册的编纂(计划编纂 8 册),编研成果不断呈现,书籍的发 行收到良好社会反响。 3.加深红色档案资源挖掘。献礼建党百年,制作红色档案宣 讲微视频 4 部,编纂《红色四川》(X 县篇),编纂《成渝地区双 城经济圈城市概览》(X 县篇),有力有效的宣传了 X 县;《曾莱 烈士日记》入选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