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 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齐聚在此召开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座谈会, 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现状,精准剖析现 存问题,共同探讨切实可行的解决之策,全力以赴推动高校毕业 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去年,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牵头开展了高校 毕业生就业创业调研,成果丰硕,为我们今年的工作奠定了坚实 基础。在此基础上,今年我们再次深入调研,力求更全面、更深 入地把握情况,为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一、现状梳理:成效与挑战并存 近年来,**区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方面成效显著。自 2022 年起,面对数量可观的高校毕业生,我们积极作为。在政 策兑现方面,切实为众多困难毕业生送去希望。“三支一扶” 计 划的顺利实施,招募了 62 名高校毕业生投身基层建设,为乡村 振兴、基层公共服务等领域注入了新鲜血液。百万就业见习岗位 募集计划成果斐然,提供了 508 个见习岗位,发放见习补贴 90.94 万元。这些见习岗位如同桥梁,让毕业生们从校园平稳过渡到职 场,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有力提升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为未来的 就业之路打下坚实基础。发放创业扶持补贴 65.15 万元,帮助怀 揣创业梦想的毕业生迈出第一步,将创意转化为现实;为 103 人发放场所租赁补贴 61.65 万元,极大地降低了创业初期的成本 压力;发放创业贷款 32 人 661.3 万元,为创业项目提供了关键 的资金支持,助力众多创业项目得以启动和发展。 在就业服务优化上,我们积极组织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招聘活 动。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会、重点企业暨离校未就业 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等接连不断,共组织 44 场次,提供就业 岗位达 8.31 万个。这些招聘会如同人才与岗位的“鹊桥”,为毕 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起沟通的平台,让双方有机会实现精准对接。 同时,我们还积极推进零工市场等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 零工市场的建立,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了便捷的服务,进一步健 全了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从多维度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就业需求。 体制内充实人员工作也稳步推进,通过参加省第十届人博会、网 络媒体招聘等线上线下方式,从高校毕业生中引进高层次和急需 紧缺人才 95 人,其中硕士研究生 63 人,具有中级职称的 20 人, 副高级职称及以上 3 人,近期拟引进人才 6 人(硕士研究生)。 通过公务员招考 193 人(其中博士 1 人、硕士 17 人、本科 173 人、专科 2 人)、事业单位招考 872 人(其中硕士 4 人、本科 818 人、专科 50 人)。这些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引入,为我区各部 门、各单位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升了整体工作效能。 但不可忽视的是,我们仍面临诸多挑战。从产业教育供需来 看,矛盾突出。受传统观念影响,家长普遍重视培养学术型人才, 认为学术成就能够带来社会地位的提升和尊重。这种观念使得大 量资源投入到学术型人才培养中,然而从市场实际需求来看,学 术型人才供给相对过剩,技能型人才供给却严重不足。以我区劳 动力市场为例,企业招聘毕业生时,给出的待遇集中在 3000-5000 元/月,而装修泥水工、水电工等技能型岗位,凭借熟练的技术, 能取得 10000 元/月的收入。这一现象导致有的大学生认为,教 育投入与回报不平衡,难以找到与其教育投入相匹配的高薪工作, 而进入社会更早的农民工则可以通过实践经验和技能积累来提 升自己的收入水平。在产业匹配度方面,同样存在较大问题。部 分民营企业虽有强烈的用人需求,但多为技术性工种,大部分高 校毕业生既缺乏技术特长,又无工作经验,劳动技能水平不高。 与此同时,他们求职心理预期却较高,期望获得高薪资、高福利、 工作强度低且稳定性高的岗位。这种供需错配,使得招聘成功率 较低。如近年来我区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 44 场次,提供就业 岗位 5026 个,需求人数 83133 人,但达成就业意向仅 5000 余人 次,个别企业招聘成功率不到 10%。 就业培训方面,各部门资源未有效整合,针对性不强。我区 人社、农业、妇联、残联等部门都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但各部 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培训资源得不到整合共享。培训 内容往往不能很好地与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有效的结合,造成培训 资源重复浪费。此外,我区就业培训主要以短期理论课为主,过 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培训对 象参与培训的意愿主要体现为“补贴”及“证书”,并非真正为 了提升职业技能。经实地调研,个别培训机构受多种因素影响, 难以为继。例如,**区公共职业实训基地受德宏北路延伸段(二 期)等配套工程停工影响,2024 年仅开展了四期拖拉机和联合 收割机驾驶员培训共计 182 人。又如,***师范学院创新创业中 心负责人调整更换,目前处于空置状态,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 作用,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指导和服务。 相关部门服务保障也存在短板。一是毕业后续跟踪不精准。 我区由于缺乏高校毕业生跟踪服务平台,难以精准掌握辖区高校 毕业生情况。无法及时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状态、职业发展需求以 及面临的困难,导致服务无法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就业帮扶不细 致。高校就业帮扶多以咨询指导与资源支持等方式进行,以满足 “有业就”为目标,而对于毕业生如何 “就好业”,缺乏深入 的指导和支持。没有充分考虑到毕业生的个体差异、职业兴趣和 特长,难以帮助他们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岗位。三是政策宣传不 到位。就业创业政策宣传面还不够广、普及率还不够高。部分高 校毕业生不知晓毕业五年内创业能够领取求职创业补贴与场租 补贴;有的待业毕业生不清楚见习待遇中有 60% 是国家保障的。 这使得许多毕业生因不了解政策而错失享受政策优惠的机会。四 是政策吸引力不足。区税务局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自 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当月起,在 3 年内按每户每年 24000 元为 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 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然而,现行针对一般 群体的税收政策优于该专项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政策,导致政策没 有足够的吸引力,无法有效激发高校毕业生的创业热情。 高校毕业生自身职业规划也有所欠缺。一是求职观念转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发生了显 著变化,更注重就业质量和内在精神感受,愿意花费更多时间来 思考职业选择,“慢就业” 成为许多毕业生的选择。他们不再满 足于仅仅找到一份工作,而是追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个人兴趣 与职业的契合以及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二是内外认知偏差。毕 业生对外部职场环境的了解有限,往往通过网络、影视作品等渠 道获取信息,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