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局2025年工作要点
2025年,市委人才工作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
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
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动
力,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保障,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全
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
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一、加强人才工作宏观指导
1.强化政策研究制定。深入开展人才政策调研,结合XX市产
业发展需求和人才队伍实际,制定出台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
人才政策。重点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等领
域,研究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青年人才培育、技能人才提升
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为各类人才提供更加精准的政策支持。加
强对人才政策的宣传解读,提高政策知晓度和覆盖面,确保政
策落地见效。建立人才政策评估机制,定期对政策实施效果进
行评估和调整,不断优化政策体系。
2.完善人才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
机制,加强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完善成员单
位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建立人才工作定期会商制度,及
时研究解决人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对各县(市、区)和
市直部门人才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建立健全人才工作目标
责任制考核体系,将人才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
核内容,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推动人才工作任务落实。
3.加强人才工作宣传。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党
的人才政策和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营造尊重人才、关心人
才、支持人才的良好氛围。组织开展“人才宣传月”等活
动,集中展示XX市人才工作成果和人才风采。加强与中央和区
内外主流媒体的合作,积极宣传推介XX市人才发展环境和人才
政策,提升XX市人才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推进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XX市人才信息库,整
合各类人才信息资源,实现人才信息的动态管理和共享共用。
推进人才工作信息化平台建设,开发人才申报、评审、服务等
功能模块,实现人才工作网上办理、一站式服务。利用大数
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人才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人
才工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1.实施精准引才计划。围绕XX市“三都五基地”建设等产业
发展需求,编制发布《XX市2025年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目
录》,明确重点领域、重点产业人才需求信息。组织开展“百
企千岗进校园”“名校人才XX行”等系列引才活动,赴区内外
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团式”引才,精准对接产业人才需
求。建立引才工作常态化机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人才
中介机构的合作,拓宽引才渠道,提高引才效率。
2.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制
定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顶尖人才、领军
人才和创新团队来银创新创业。实施“高精尖缺人才引领计
划”,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安家费、科研经费、项目资助
等支持。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子
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健等全方位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
之忧。
3.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才
理念,创新人才引进方式,鼓励用人单位采取兼职、顾问、项
目合作、技术入股等柔性引才方式,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
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基
地,吸引人才通过项目合作、技术研发等方式为XX市发展服
务。探索建立“人才飞地”,在人才资源富集地区设立研发中
心、孵化基地等,实现人才“借地培养、异地使用”。
4.强化人才招引激励。建立健全人才招引激励机制,对成功
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用人单位、人才中介机构和
个人给予奖励。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人才招引工作,对引进重大
人才项目和创新团队的,给予特别奖励。加强对人才招引工作
的考核评价,将人才招引成效作为各级政府和部门绩效考核的
重要内容,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三、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加强人才培养载体建设。加大对人才培养载体的支持力
度,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建立各类人才培养平
台。支持高校建设一流学科和专业,加强与产业对接,培养适
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推动企业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
站、院士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人才培养载体,加强与高
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和技术研发。加强创
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服
务。
2.实施重点人才培养工程。深入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
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乡村振兴人才培育
工程”等重点人才培养工程,分类分层培养各类人才。加大对
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选拔一批具有创新潜力的中青年科
技人才,给予科研项目资助和培训机会,支持他们开展科技创
新活动。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组织开展企业家培
训、企业高管进修等活动,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对乡
村振兴人才的培养,围绕农村产业发展、农业技术推广、乡村
治理等领域,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
才。
3.推进人才继续教育。建立健全人才继续教育体系,加强对
各类人才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定人才继续教育规划和年度计
划,明确培训内容和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鼓励
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加强与区内
外培训机构的合作,引进优质培训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