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全市诚信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谋划 XX 市诚信建设工作新蓝图。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有序运转的基石。
过去,我们在诚信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诸多新
问题与新挑战。当下,我们必须以更高的站位、更严的要求、更
实的举措,推动诚信建设工作迈向新高度,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
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领会诚信建设重大意义
(一)诚信是市场经济稳健运行的基石。从统计数据来看,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信用良好的企业在融资成本上明显低于失信
企业,平均融资利率可降低 XX 个百分点左右。这表明诚信能够
有效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商业合作中,企
业之间的信任关系是合作成功的关键。拥有良好信用记录的企业,
更容易获得合作伙伴的青睐,拓展业务渠道,促进企业的持续发
展。在我市的各类市场交易中,因诚信缺失导致的经济损失每年
可达数千万元,这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深
刻认识到,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硬通货”,只有加强诚信建设,
才能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和创造力,为市场经济的稳健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二)诚信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支撑。社会诚信是社会和
谐稳定的基石。从行业调研报告可知,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
之间的诚信关系能够有效减少矛盾冲突,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融
洽。在社区生活中,居民之间的相互信任能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和归属感,营造良好的邻里氛围。根据本地实际调研,在诚信建
设较好的社区,居民的幸福感指数明显高于其他社区,社区内的
治安案件发生率也较低。而一旦诚信缺失,社会将陷入信任危机,
人际关系紧张,社会秩序混乱。我们要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
氛围,让诚信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三)诚信是政府公信力提升的关键要素。政务诚信在社会
信用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政
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和服务者,其诚信行为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
作用。从国家相关政策要求来看,政务诚信建设是政府治理能力
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政府在制定政策、执行决策过程中,只有做
到诚实守信、依法行政,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根据
本地实际情况,政府在一些民生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严格履行承
诺,按时高质量完成项目,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认可,政府的公信
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反之,若政府出现失信行为,将严重损害
政府形象,降低政府的公信力。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政务诚信建设,
打造诚信政府,为社会诚信建设树立榜样。
二、聚焦重点,推动诚信建设全面发力
(一)强化政务诚信建设。一是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建立健
全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确保行政
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建立常态化的
监督检查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行政权力滥用、不作为、乱作
为等问题,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为政务诚信建设提供制度保
障。二是加强政策执行力度。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调研论证,
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政策出台后,各级政府部门要切实
履行职责,加大政策宣传和执行力度,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建立
政策执行跟踪反馈机制,及时调整完善政策,提高政策的稳定性
和连续性,增强政府的公信力。三是完善政务公开机制。全面推
进政务公开,拓宽政务公开渠道,丰富政务公开内容。除涉及国
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外,政府决策、执行、管理、
服务和结果等信息都要依法依规及时公开。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共
享,提高政务透明度,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打造阳光政府。
(二)加强商务诚信建设。一是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引导企
业树立诚信经营理念,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建立健全信用管
理制度和信用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对企业合同履行、产品质量、
售后服务等方面的监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逃税漏
税等失信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二是完善信用评价体
系。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企业的信
用记录、经营状况、社会责任等因素,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客观
评价。加强信用评价结果的应用,将信用评价结果与企业的市场
准入、融资信贷、政府采购等挂钩,对信用良好的企业给予激励,
对失信企业实施惩戒。三是推进信用信息共享。整合工商、税务、
金融、司法等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建立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共
享平台,实现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打破信息孤岛,
提高信用信息的利用效率,为商务诚信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三)推进社会诚信建设。一是加强个人诚信教育。将诚信
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全方位开展诚
信教育活动。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
普及诚信知识,弘扬诚信文化,培养公民的诚信意识和道德品质,
使诚信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二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
个人信用记录,全面记录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信用行为。加强对
个人信用信息的管理和保护,确保信用信息的安全和准确。建立
个人信用评价机制,对个人信用状况进行量化评价,为社会信用
管理提供依据。三是强化行业自律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
在社会诚信建设中的作用,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制定行业自律规范
和职业道德准则,加强对会员企业的诚信教育和监督管理。开展
行业诚信创建活动,树立行业诚信标杆,促进行业诚信水平的提
升。
(四)提升司法公信建设。一是推进司法公开透明。全面推
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执行公开,拓宽司法公开渠
道,丰富司法公开内容。通过公开司法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
息等,增强司法工作的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提升司法公信力。
二是加强司法队伍建设。加强司法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
德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提高司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司法水平。
建立健全司法人员考核评价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司法
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确保司法公正廉洁。三是完善司法监督机
制。加强对司法活动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建立健全多元化的
司法监督体系。内部监督要加强上级司法机关对下级司法机关的
监督,完善司法机关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外部监督要充分发挥
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形成监
督合力,保障司法公正。
三、创新举措,健全诚信建设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