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实践的观点抓实作风建设
作风建设是党的重要生命线,优良作风是宝贵的传家宝。
1949 年 3 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务必使
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
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为我们党革除不良
作风、弘扬优良作风,迎接中国革命全面胜利奠定了作风根基。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中央八项规定破题,
坚持在新形势下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这“四风”,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刹住了“四风”蔓延势头,
带动了党风、政风、社风、民风整体好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作风建设“关键是要在抓常、抓细、
抓长上下功夫”。实践中,一些党组织在抓作风建设时,多采取
“理论学习、专项行动、监督纠治、机制长效”等做法,在周密
部署、集中推进、大力整改阶段能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机制形
成初期也会认真落实、有效运转。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作风
建设取得的成效和转化对推进工作的实效会逐步弱化虚化,为应
付机制而隐形变异的不良现象可能再次出现,可谓“抓短期容易
抓长期难,抓问题容易抓氛围难,抓形式容易抓实效难”。加强
对作风建设属性的认识并采取相应行动,是抓实作风建设的重要
途径。
作风建设的来源是实践的。抓作风建设实质上就是摒弃、纠
治不良作风,弘扬、坚持优良作风。“作风”从词语释义上容易
理解为一种风格、风气、状态。应注意的是,无论是好的或是坏
的作风,都是从历史场合中多次发生的社会存在总结提炼形成的
社会意识,都是从历史实践过程和结果中提炼总结的精神表现。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总结概括了百
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实践领域
拼搏奋斗形成的精神力量,其中蕴含的党的各方面优良作风,应
接续传承。这些精神的提炼总结,都来源于历史人物在那个时期
的实践成果,是历史实践在精神层面的反映。不良作风也有现实
基础,“形式主义”表现为部分组织或是通过转发文件、组织开
会代替落实,或是表面上轰轰烈烈地组织活动但未重实效;“官
僚主义”源于少数党员干部思想上忽视群众疾苦、漠视群众需求,
工作中只懂发号施令、只知机械落实;等等。因此,“作风”不
能被轻飘飘地理解为纯粹的精神概念,也不仅仅是一种浮在面上
的风气、状态,应坚持唯物史观,清醒认识到其自身的现实属性
和实践来源。这是抓实作风建设的认知基础。
作风建设的目的是实践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作风问
题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推进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
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
起来的中国共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