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完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
公安工作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公
安工作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机关要深入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公安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
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公安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
走改革强警之路,以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催生新质公安战斗力,奋
力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护航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
民族复兴伟业。
深刻认识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的时代背景和实践要求
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是党中
央和公安部着眼于公安工作面临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发展机遇、
新的使命任务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要紧紧抓住进一步全面深化
公安改革的重大契机,以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
务运行模式为重点,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使公安工
作更好呈现高效能、高质量、高水平。这一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的
提出,意味着公安工作从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向更加现代
化、科学化、高效化的方向转变,将推动公安战斗力的跃迁和公
安工作的系统性重塑、整体性变革。
顺应社会治理新要求的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强化一体化国家战
略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和手段,
有效构建新安全格局。这就要求公安机关紧跟新时代新发展新要
求,建立完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从警务体制机制、工作流程、
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能
力水平,为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
基础。
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
安全这个基础不牢,发展的大厦就会地动山摇,强调要以高水平
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必然伴生新的风险、
面临新的挑战,要求公安机关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建立完善新
型警务运行模式,创新完善风险防控和安全保障的体制机制,把
高水平安全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坚决守住不发生
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的现实需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
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入
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要求公安
机关建立完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全面提升公安机关打击、防范、
管理、服务和法治化水平,有效回应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
平、正义、安全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
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的核心引领。新质公安战斗力是由科学
技术创新性引领、警务机制革命性转型、警务资源系统性配置而
催生的更高水平的战斗力质态。建立完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就
是要聚焦“专业+机制+大数据”,推动警务理念、组织形态、职
能体系、支撑保障和队伍素质现代化,加快构建符合时代要求、
体现实战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警务体系,提升防风险、
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的整体能力。
准确把握构建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的方法路径
构建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警务理念的更
新、组织结构的调整、技术手段的应用、工作流程的优化以及队
伍素质的提升等多方面,要坚持系统思维,加强前瞻性思考、全
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精准把握其方法路径。
坚持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
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构建新型警务
运行模式要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决贯彻落
实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确保把牢方向、
站稳立场、保持定力。坚持创新不止步,紧跟科技、产业、发展
方式、体制机制和人才工作机制创新的改革发展大势,全面深化
对公安工作规律特点的认识,创新思路理念、体制机制、方法手
段,为公安工作赋能增效。
坚持问题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
直面问题。构建新型警务运行模式要对照党中央部署、时代召唤、
人民所需找准制约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和保障性难
题,研究探索更具针对性、突破性、开创性的新举措,为培育和
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增动力、添活力。
坚持先立后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把“先立后破”作为
深化各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方法。要围绕提升新质公安战斗
力目标,在建立健全标准、制度、规矩的前提下,积极进取、勇
于创新,打破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旧模式、老办法,为构建新型
警务运行模式开辟道路、清除障碍、创造条件。
坚持系统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
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构建新型警务运行模式要统筹传统与现代、
内部与外部,既要继承和发展群众工作等传统公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