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学校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代表
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 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
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高质量、有特色为发展主题,以
提升关键办学能力为工作主线,锚定“双高校”建设目标,抓特
色、抓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产生了一批标志性成果,提升了
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圆满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学校荣获
“2023 年 XX 省优秀高校领导班子”“XX 省红十字模范单位”
等荣誉称号,通过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验收和“双高”
计划国家终期验收(评价良好)。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聚焦党的建设,发展合力更加强劲
推进党建“领航工程”。通过第二批省级“双带头人”教师
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终期验收,获评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
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完善“大思政”工作机制。获
批 XX 省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1 个。获 XX 省职业院
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XX 省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XX
省老年教育教学创新大赛等比赛奖励 3 项。获评 XX 省高校思想
政治工作创新案例 1 项,XX 省教育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精品视频课 1 项、优秀教学案例 1 项,XX 省教
育厅思政课实践教学精品课 6 项。两个项目获得 2025 年度教育
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省级推
荐。多渠道开展征兵宣传,本年度入伍 70 人。宣传工作亮点频
出。学校官微连续 12 个月入围 XX 省高校官微影响力月度前 50
强。全年市级以上主流媒体报道 41 次,其中《以美育人以文化
人——打造医学院校特色美育体系》《坚持改革驱动新发展构建
人才培养新高地》分别被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国家级
媒体报道。
(二)聚焦立德树人,人才培养更加扎实
推进综合育人体系建设。学生荣获国家级技能大赛一等奖 7
项、二等奖 8 项、三等奖 11 项,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挑战
杯”“学创杯”、英语演讲、跆拳道、劳动、军训营等赛事一等奖
19 项、二等奖 25 项、三等奖 29 项;教师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比
赛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4 项,省级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2 项、三
等奖 6 项。承办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 12 项。国家职业教育
智慧教育平台上线在线精品课 65 门,接入资源库 5 个,视频公
开课 2 门,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国赛作品 2 个;建设专业教学资源
库 4 个;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课程占比 89%。提升信息化水平。
教育部职业数字基座对接项目对接进度 100%,数据量 216 万余
条;典型案例入选 2023 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做好招生就
业工作。高职单招录取 500 人,普通专科录取 3160 人,XX 省
历史组录取最低分 393 分,物理组 xxx 分;在校生专升本考试升
本率 27%,报考录取率 39.29%。就业率 98.14%。
(三)聚焦改革创新,内涵建设更加丰富
推动产教融合。联合牵头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3 个(全国康
养、美容、应用心理服务)。召开高素质卫生康养职业教育人才
培养研讨会,发起成立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老年康养服务与人才
培养专项基金专家委员会暨“机器人+康养”产业协同方阵;成
立全国美容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联合产业学院。与市医院等合作
培养学徒 664 人;与北京红十字会抢救中心、华润新龙(北京)
等院企合作订单培养;与北京九州通合作项目入选省级“提前就
业班”;与市中心医院合作获批教育部牵头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
基金项目。锻造高水平“金师”队伍。全年引进人才 54 名(其
中“双一流”高校或 QS 排名前 100 国外院校毕业生占比
62.96%),含博士 8 名,硕士 44 名,本科生 2 名。加强教师教
学创新团队建设,现有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 1 个、省级 3 个,建
立校级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聘请464名校外兼职教师授课,
105 名校外兼职教师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新增 101 名校外“双
师型”教师,建立了 1000 余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高质量完成
国培项目 4 个,获拨款 117.9 万元,培训省内外教师 187 人。学
校“双师型”教师达 380 人。扎实推进“双高计划”“创新行动
计划”和升本建设。在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市级现场核查
中作为优秀典型推广;荣获高等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建设发展联盟
“高等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典型院校”。
(四)聚焦职教定位,服务发展更加有力
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大豆中心获评“省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
示范单位”和 XX 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纳米中心获批省教育厅平
台资助 50 万元。学校获 XX 医学科技奖一、二、三等奖各 1 项,
获批省社科课题 1 项、省教育规划课题 4 项、市级课题 70 项;
市旱碱麦特色产业科技专项项目 1 项,资助经费 80 万元。提升
服务发展水平。完成全省乡医培训 400 人、市中医全科医师转岗
培训 255 人。面向社会开展应急救护培训 72 次,培训人数 xx0
余人。联合市红十字会开展“应急救护公益大讲堂”2 期并在
《XX 日报》和学习强国专栏发表。立项省红十字志愿服务项目
1 项。与老年大学合作开设慢性病自我管理、计算机课程。与天
成社区联合成立社区学院。医学系学生火车救人事迹在XX日报、
学习强国专栏刊登。XX 市社会工作研究院在我校揭牌成立。输
出优质教育资源。推进与加拿大、德国、日本合作办学项目,共
招收 175 人。入选塔吉克斯坦教育部留学基地并招收留学生 12
人。组织留学生参与 XX 省外国留学生中文技能暨中华才艺大赛
等活动,获优秀组织奖。学校获评 EducationPlus2024 职业教育
对外交流与合作典型院校、突出贡献奖,入选世界技能发展联盟
会员单位。
各位代表、同志们!学校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经
验弥足珍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
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
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校,向为学校建设发展辛勤付出的全体
教职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地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学校发展面临的困难和
挑战。升本建设诸多关键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