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贵州公务员行测考试真题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1.术语在学术交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甚至是________的作用。它一方面节
省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时间,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共同体的集体认知。“隔
行如隔山”,如果你不是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士,那么你可能真就不明白某些术语到底
是什么意思。但是,当我们把学术交流转变为大众传播时,就需要________对专业
术语的使用。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独一无二 禁止
B.不可替代 警惕
C.一言九鼎 减少
D.非同小可 放弃
2.与人们想象中孤独挖掘内心或者寻找灵感的传统写作不同,网络文学生产仿
佛一场在相同时空里不断发生的________,作者和读者之间存在大量互动,写作与
阅读过程紧密结合。读者________至关重要,读者对创作的参与性也大大增强,作
者和读者共同汇聚“创意”,实现作品的创造、更新和进化。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对抗赛 沉浸
B.接力赛 反馈
C.擂台赛 服务
D.淘汰赛 感受
3.处于农耕时代、以农为本的古人,农业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常易受到气候变
化、时令更替的制约,对季节、月令变换的细微不同感受远较今人________。在传
统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观念的影响下,他们将日常生活细节和天地时令结合起
来,在四时流转中过着一种审美诗意的生活,节日成为平常生活里________的重要
节点。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细腻 寥寥可数
B.直接 念念不忘
C.强烈 孜孜以求
D.敏感 熠熠生辉
4.音乐是什么?也许永远无法得出________的答案,但是这个问题本身就有不
可忽视的哲学分量。也许“做音乐”回应了人类比创造更________的需求:交流。声音
向另一个人证明了我们的存在,转变成人际互动的形式,就是歌唱。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确切 深刻
B.公认 普遍
C.精确 基本
D.公允 迫切
5.沙发、合灯、水杯、音箱、灯罩、咖啡壶………生活中充斥着大量“非规则平
面”物体,它们中的一些未来可能会智能化,其智能化后的人机交互不再是通过一块
平面屏幕,而是会实现物体本身可感知、可________、可对话,而要做到这一
点,柔性电子技术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显示 大有可为
B.触摸 迫在眉睫
C.输出 永无止境
D.操控 前途无量
6.过去你可能有想不起要买什么的时刻,现在不会了,每一样内容里
都________了营销,别人购物发了朋友圈会启发你也想买,还有各种各样的广告。
现代人就像转笼里的仓鼠,在工作、消费的循环里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嵌入 乐此不疲
B.融入 周而复始
C.植入 疲于奔命
D.插入 殚精竭虑
7.过去一百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
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勇毅前
行,以________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________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任尔东西南北风 长风破浪会有时
B.不破楼兰终不还 风物长宜放眼量
C.粉身碎骨浑不怕 万里长征第一步
D.咬定青山不放松 行百里者半九十
8.传统的文化艺术偏小众,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传播渠道有限。而互联网及云技
术的出现,为文艺作品开辟了________的传播空间和传播渠道,从而大大刺激了文
艺生产力。如今,线上艺术不像以往那样坐“冷板凳”,而成为“________”。数字科技
的发展和公众文化艺术审美的提高,使得“云艺术”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限 香饽饽
B.庞大 风向标
C.多元 弄潮儿
D.广阔 聚光灯
9.从十九世纪末至今的一个多世纪里,西方世界的科幻小说作家和电影编剧导
演们,几乎________地在反思科学的纲领下进行科幻创作,在这个纲领之下,西方
科幻作品中普遍展示科学技术过度发展后的荒谬后果,________滥用科学技术对社
会的危害。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出乎意料 反省
B.异口同声 避免
C.不约而同 警示
D.突如其来 杜绝
10.大脑由数十亿个神经细胞组成,这些________的细胞需要一个受保护的环境
中才能正常工作。这个________的环境被400英里长的特殊血管系统保护着,这些血
管能________与大脑接触的物质,这就是血脑屏障,它对于保护脑组织免受毒素和
病原体的侵害至关重要。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脆弱 微妙 限制
B.高效 复杂 阻挡
C.散乱 神奇 过滤
D.微小 灵敏 抑制
11.稳定的体温是恒温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重要生理基础。恒温动物可以利
用自身代谢________体温、维持体温________,进而拓展生存空间。长期以来,恒
温曾被认为是哺乳类和鸟类所特有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恒温在其他脊
椎动物谱系中同样存在,仅在鱼类中就至少独立________了六次。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改变 稳固 演变
B.调整 固定 进化
C.控制 恒定 演绎
D.调节 稳定 演化
12.兰科植物全球现有接近30,000个物种,我国约有1,600余种。它们与中国社
会有着深远而________的联系。公元元年以前的《神农本草经》,已有关于石斛、
天麻等兰科植物的药用记录;而将兰科植物用于观赏的________,可能始于三国时
期的贵族阶层,并________到了当代。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确切 习俗 影响
B.密切 传统 延续
C.广泛 情形 波及
D.紧密 做法 沿袭
13.快门是相机一个相当重要的的装置,它以________的态度面对分秒不停变化
的现实,以及无法________的时间,最后,对着时间拉出一条线,决定我们所见的
事物。这个动作,把现实中模糊存在的实像,转化为拥有________方向性和意义的
虚像,写景在底片上。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果断 捕捉 明确
B.忠实 回忆 清晰
C.冷静 复制 唯一
D.严谨 定格 准确
14.数据安全是全球性问题,没有哪个国家可________。放眼当今世界,信息
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成________,但规则________是当前全球数字治理
领域面临的突出挑战。应对数据安全风险,需要凝聚全球数字治理合力。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明哲保身 势不可挡 空缺
B.袖手旁观 蓬勃发展 滞后
C.置身事外 方兴未艾 漏洞
D.独善其身 大势所趋 缺失
15.苏轼一生树敌甚多,他的政敌不但包括整个新党,也有不少旧党中人,事实
上苏轼从未进入过旧党的权力中枢,但是他那名震天下的声望和直言无忌的性格不
但使新党将他视同敌方的党魁,而且使旧党中的不端之士将他看成通向宰执宝座的最
大障碍,从而不约而同地将他视若仇雠。进行无休无止的诬陷与迫害。如果说从友
人的身上可以发现苏轼的某种性格特征,那么在敌人的身上就可以反衬出苏轼的这些
特征。忠谠与奸邪、直率与狡诈、坦荡与阴险、善良与凶恶,这些互相对立的性格特
征,往往分属于势不两立的双方。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苏轼的敌人是些什么人
B.党争对苏轼造成的影响
C.天才苏轼为何一生坎坷
D.乐天派苏轼的豁达人生
16.绝妙与糟糕,是人生中不断涌现的高峰与低谷。我们被生活的铁拳一次次打
倒在地,又凭借蕴藏在体内的强大“复原力”,一次次地爬起来,擦干泪水,重新前
行。“复原力”是人生的宝藏,但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就像不断输出的基础是不
停输入一样,它也需要我们不断进行储蓄,而这种储蓄的关键时期,就在我们的人
生观、世界观尚且模糊不清、摇摆不定的童年时期。父母的悉心陪伴与支持、孩童
眼界的增长与扩充、均衡的营养能够使大脑化学物质及肠道菌群保持平衡,这三点
要素是构筑“复原力”宝藏的关键。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要在童年为孩子筑牢“复原力”的基础
B.“复原力”是父母给予孩子的重要宝藏
C.激发强大“复原力”才有勇气面对生活
D.“复原力”的养成取决于多种复杂因素
17.说起唐诗,总绕不过当时都城所在的陕西。从西安蓝田蜿蜒而出的一条“唐诗
古道”,曾经吸引230多位诗人,留下400多首诗篇。而平平无奇的浙东,虽然在当时
并不靠近政治经济中心,文化输出却毫不逊色。翻开九百卷的《全唐诗》,有451位
诗人在此留下足迹,比“唐诗古道”多了一倍。他们咏物抒怀,洋洋酒洒的1500多首诗
文,落满浙东的青山碧水。这条由唐诗铺就的路线,以水为线,以山野、古刹为
珠,蜿蜒两百多公里,串联起越州(绍兴)、明州(宁波)、处州(丽水)、婺
州(金华)、台州、温州、衢州等浙东七州,成为“浙东唐诗之路”。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唐代政治格局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B.浙东地区在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
C.山水诗在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
D.唐诗的流传与《全唐诗》成书过程
18.如果我们乐观地认为互联网可以解决边缘性群体等社会问题,就是典型的技
术决定论。假如技术决定论成立,那么所有社会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技术问题,世界
其实会简单许多。但这并非事实,任何技术问题的解决都会伴随着新问题的产
生,比如无人机送外卖可能解决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但无人机能不能进入小区?如
果能进入,这是否侵犯了隐私?谁有权利允许它进入我们面对的新问题一点儿也不比
旧问题少。技术从不会自动承诺给我们一个更好的未来。技术的发展可以辅助我们
解决社会问题,但社会问题的本质是社会而不是技术。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社会的发展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
B.边缘性群体问题有着复杂的原因
C.必须警惕技术发展对隐私的侵犯
D.单纯依赖技术无法解决社会问题
19.大约公元前450年,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哥拉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只用直
尺和圆规,能否作出一个与给定圆面积相等的正方形这个看似简单的“化圆为方”问题
成为尺规作图领域的经典题目,在此后的两千多年中,许多数学家尝试解答却都未
能成功。这个问题之所以难以解答,在于它不仅是一个几何学问题,还是一个代数学
问题。在尺规作图问题中,给定若干角度或线段长度,实质是给出了若干实数;只用
直尺和圆规作图这条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