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史上的作风建设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从“两个务
必”到“三个务必”,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加强作
风建设,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
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等优良作风,从
而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得到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不断在
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取得新的胜利。
“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登上中国历史舞台,就展现出
其他政党和政治团体不曾有过的姿态和面貌。一个显著特征就是
植根人民,自觉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党的一大通过党的第一个
纲领,强调“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
支援工人阶级”。党的二大进一步指出,“我们既然是为无产群众
奋斗的政党,我们便要‘到群众中去’要组成一个大的‘群众
党’”“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都“必
须是不离开群众的”。这对全党增强群众观念,积极组织和发动
工农运动,点燃革命火种,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革命战争中,我们党领导人民军队改变了过去军队只顾打
仗的旧传统,要求部队必须执行打仗消灭敌人、打土豪筹款子、
做群众工作三项任务。并总结部队做群众工作的经验,概括提出
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六项注意又增加两项内容,发展成
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说话和气”等简单
明了的规定,鲜明体现了人民军队的立场本色、优良作风和严明
纪律。在根据地建设中,我们党也要求党员干部“关心群众的痛
痒”“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
题”。“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
打灯笼访贫农。”这首民歌生动反映了苏区干部的工作作风,真
切表达了群众对党和红军的衷心拥护。正因为如此,党与群众鱼
水情深,筑起一道完全打不破的“真正的铜墙铁壁”。
我们党还深刻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
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为了从思想根源上清理主
观主义、教条主义,我们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
一场整风运动,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
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最主要的是树
立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一切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整风运动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的方针,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通过认真学习整风
文件,联系个人的思想、工作、历史以及自己所在地区部门的工
作进行检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逐步取得思想认识上的一致,
达到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这样两个目的。延安整风运动开创
了用整风方式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成功范例,使积极开展批评和
自我批评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把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
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
风、自我批评的作风。三大作风以及艰苦奋斗、廉洁自律的好作
风,造就了陕甘宁边区“十个没有”,与贪污腐化的国民党形成
了鲜明对比,使共产党赢得了民心,最终“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
作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
“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难就难在取得政权后,面临
着更多的诱惑和考验,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因此,在新中国
成立前夕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
的思想,强调“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
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全会根
据他的提议,作出禁止给党的领导人祝寿,禁止用党的领导者的
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的名字等六项规定。毛泽东还反复告诫
全党要有“进京赶考”的清醒认识,“决不当李自成”。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教育引导下,绝大多数党员在身份转
变后,能够继续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和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但
是,也有不少党员未能经受住诱惑,在“糖衣炮弹”的攻击面前
打了败仗。为了防止不良作风特别是官僚主义的滋生蔓延,我们
党接连开展整风整党。1950 年下半年,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
动,重点整顿干部作风,克服以功臣自居的骄傲自满情绪和官僚
主义、命令主义作风。从 1951 年下半年到 1954 年春,对全党的
基层组织进行普遍整顿,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关于共产党员必须具
备的八项条件的教育。“三反”运动全面开展后,要求把“三反”
运动同整党结合起来进行。1953 年 1 月,中央要求各级党委结
合整党建党及其他工作,从处理人民来信入手,认真开展一次反
对官僚主义、反对命令主义、反对违法乱纪的斗争。这充分体现
了我们党对官僚主义及其危害性的深刻认识和高度警惕,正如毛
泽东所说:“官僚主义这种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坏作风,一年不用
扫帚扫一次,就会春风吹又生了。”并以题词警示人们,“不要沾
染官僚主义作风”。
党的八大围绕执政党的建设问题,突出地提出反对党内主观
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批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思想作
风,强调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
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根据党的八大精神和党内外出现
的新情况新问题,1957 年 4 月,党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
指示》,决定在全党进行普遍、深入的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
和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这次整风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
题,采取个别谈心或开小型座谈会和小组会等方式,开展批评和
自我批评,克服党内的不良倾向,密切党和群众的关系,推进党
的作风建设。
由于当时党领导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不足,特别是背
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凭主观愿望和意志办事,出现了“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面对严重经济困难,毛泽东在党的八
届九中全会上号召全党恢复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作风,强调
“我们党是有实事求是传统的,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
国的实际相结合”,但“最近几年,我们对实际情况不大摸底
了”,要求 1961 年成为实事求是年、调查研究年,并和其他中央
领导人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推动各领域纠正错误,调整政策,
使党的优良作风得到恢复,党也重新掌握了工作的主动权。
“切实把我们的党风搞好”
改革开放后,针对“文化大革命”对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造
成的严重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健全党
规党法,严肃党纪,整顿党的作风,改变